对于一线教师来说,学习任务群带来的实践挑战就是如何设计出具有驱动力、整合力和发展力的学习任务。今天以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为例,做一简单讨论。
“本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根据阅读目的和兴趣选择合适的图书,制订阅读计划,综合运用多种方法阅读整本书; 借助多种方式分享阅读心得,交流研讨阅读中的问题,积累整本书阅读经验,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提高整体认知能力,丰富精神世界。”这段话实际上是对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的功能定位。这样的目标价值追求,依赖于教师针对具体的书目,在科学制定学习目标的基础上,设计出适切的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
要设计出一个具有驱动力、整合力和发展力的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以确保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发展阅读趣味,习得阅读策略,积累阅读经验,生发独立见解,成为积极自主的阅读者和学习者,教师需要有步骤地做好以下几件事。
一、有策略地做实整本书教学解读
整本书教学解读,一般先从整本书的内容主题入手分析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再结合课标、教材等明确阅读学习的价值,然后从学生角度讨论兴趣点、生长点和挑战等,明确基本读法。也就是要做好三件事:一是读明白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内容+主题+语言特点);二是想清楚为什么选择读这本书(课标依据+教材意图+学生需要);三是讨论怎样读这本书( 兴趣激发+困难挑战+策略运用)。在讨论怎样读这本书的时候,同时就在酝酿学习任务的设计了。
例如,进行《中国神话故事》的教学解读时,分析了这本书的内容和主题后,这样分析其学习价值:
1.神话给儿童信心。
在儿童的心中,一提到神话英雄,总让他们不由自主地崇拜和模仿。他们往往能战胜自然,面对困难和挫折不轻易放弃。孩子们在阅读的时候,可以在这些英雄身上汲取力量。
2.神话可以激发儿童的想象力。
儿童,天生就有想象潜能,而神话刚好可以满足童年的想象力和好奇心。一个个鲜活的精怪形象,既满足孩子异想天开的好奇心,又可以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刺激他们的想象力。
3.神话语言内涵丰富。
神话通过以神为主人公,它们包括各种自然神和神化了的英雄人物。神话的情节一般表现为变化和神力。这样的人物和情节,对语言有自然的影响力和表达需求,赋予了神话语言丰富的内涵,深刻地影响了书面叙事的语言表达。儿童可以从神话故事中汲取丰富的语言营养。
再例如,解读《十万个为什么》时,就在分析了这本书的阅读学习价值后,讨论了怎样阅读这本书才是学生需要的:
思考“读以致用”的核心任务设计——
科普类作品的阅读大大有别于文学类作品,首先在于更需要用到一些阅读策略和方法,比如联结的策略,推测的策略,提问的策略。比如跳读的方法,做流程图的方法。因此,是有必要给予学生科普类作品阅读的一般性策略与方法指导和梳理的。其次,我认为从任务驱动的角度进行阅读活动的设计,应该要有一些“读以致用”的思考,因为科普类作品它不仅仅是只有美好的阅读体验,往往还会有知识上的收获,可以尝试组织实践性的分享活动,比如“最强大脑知识竞赛”“竞聘知识讲解员”等等,让知识能够活用起来、交互起来。是否可以以此作为核心任务进行设计,这是我在设计之初的一些思考和尝试的方向。
除此之外,细读文本其实可以发现,在本书中,除了知识涉猎领域有所不同之外,还有多个文本类型在表达上的相异。这也是借鉴了李老师的文本解读论述,在此基础上我也进一步思考,为什么要了解不同文本类型的特点,目的何在呢?我想目的有二,首先是便于学生更快速的梳理一些答案和一些关键信息,帮助学生了解相关的知识,其次是从一本到一类的支架搭建,是对于科普类作品科学性表达的一种初步认知的梳理。
二、精心提炼KUD目标和大概念
在与老师们讨论大单元教学时,我指出,大单元教学首先是一种理念,整本书阅读的学习任务设计同样需要有逆向设计的思维,同样遵循任务驱动的原则,同样需要追求持久理解。所以,精心提炼KUD目标和大概念,是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设计的必要一环。
KUD目标提炼和表述科学与否,体现的是教师对课程学习价值的理解是否透彻。提炼和表述越科学清晰,大概念提炼越明确,后面的任务和活动设计就会越聚焦,越有效。
KUD,不是独立于学生的成长之外的,它是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既明确了学生阅读具体书目需要习得的知识,又明确了需要持久理解的认知观念,还明确了具体的学习行为。下面这张图,简明地揭示了KUD目标的价值:
以统编版四年级神话单元的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设计为例,可以这样提炼KUD目标:
K(学生将知道):
1.神话诞生的原因和流传方式
2.神话想象的三个角度:身体异能、生命绵长、工具超能。
3.运用归类对比方法和思维导图等工具可以分析神话故事。
4.故事起因、经过、结果的定义;如何撰写一个完整的故事。
U(学生将理解):
1.神话故事是先民解释人与自然关系的产物。
2.不同的神话人物形象寄托了先民不同的理想和愿望。
D(学生将能做):
1.为自己喜欢的神话人物创作一张图文并茂的名片。
2.有创意地讲述一个神话故事。
2.创编“我是英雄之神”的故事。
基于KUD目标,提炼如下大概念:
1.神话是远古先民解释人与自然关系的产物,它形塑了一个民族的独精神文明气质。(宏观-人文)
2.一个事件一般按事情发展顺序可以分为起因、经过、结果三个阶段,分清起因、经过、结果可以帮助我们把握故事内容和发展线索。(微观-学科)
三、科学设计核心任务
2022年版课程标准给一线教师带来的最大挑战就是要求教师能够成为学习任务的高明设计师。“教师要明确学习任务群的定位和功能,准确理解每个学习任务群的学习内容和教学提示。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教材内容和学生情况,设计不同类型的学习任务,依托学习任务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安排连贯的语文实践活动。”
为什么说学习任务设计是一个巨大挑战呢?因为这是在要求教师彻底改变以往以知识和技能训练为抓手的教学方式和思维惯性,要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建构,要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自自然然地发展语文核心素养。
无论是哪个学习任务群下的学习任务,都必须具有驱动力和整合力,这是“学习任务群”的核心要求,整本书阅读的学习任务设计当然不例外。
学习任务设计一般有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就是核心任务,是整合整本书阅读目标、内容、情境、方法、资源和评价的“总任务”。一个具有驱动力、整合力的核心任务,能够有逻辑地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资源和评价,而且蕴含了清晰的实施思路和对学生学习状态的预期,它贯穿于学习过程始终。学生是带着清晰的学习目标,即学习成果预期参与到学习任务中的。一个核心任务,学生必须经历教师精心设计的学习体验才能完成,如果不需要读整本书就能完成的任务,就不能成为核心任务。整本书阅读的核心任务如是,其他学习任务群下的学习任务亦如是。
以《中国神话故事》的阅读为例,一个什么样的核心任务是具有驱动力和整合力的呢?我们可以先来对下面两个核心任务进行一下判断,看看哪个符合核心任务的要求——
1.创编一部中国神话故事连环画。
2.以“我是英雄之神”为主题,根据神话英雄人物一般具有的特点,把自己想象成一个神话人物,创作一个英雄神话故事。
显然,第一个任务,不需要对神话有深入的阅读理解,只需要把握了某个神话故事的情节,就可以完成。至于先民为什么会创造神话,神话故事一般有什么样的特点,神话英雄又有什么样的特点,是不需要探究的。第二个任务才需要学生经过有设计有层次的认真研读神话故事,才能够按要求完成。
四、有逻辑地分解子任务
仅仅有核心任务,学生往往不知道如何有步骤有层次地展开学习实践活动。为了使核心任务更清晰地呈现出目标落实的路径,一般需要对核心任务进行分解,学生通过一步步完成子任务进而完成核心任务。
也就是说,子任务分解的目的是为了逻辑清晰、层次递进地落实核心任务,并体现出不同层次学习目标的内在联系和合力,既为教师的学习过程设计理清思路,更为学生完成核心任务明确学习的路径。
还以《中国神话故事》整本书阅读为例,“以‘我是英雄之神’为主题创作一个英雄神话故事”的核心任务,可以分解成以下几个子任务:
子任务一:制作中国古代神话人物谱或神话人物名片。要为神话人物绘制创意肖像图,设计简洁明了的人物介绍(姓名、家庭背景、主要事迹、性格特点、特别能力、出处等,还可以根据书中信息梳理他们之间的关系。)
子任务二:最美中国神话人物评选。推选自己最喜欢的神话人物,为其拟颁奖词。评选结束后,全班一起设计最美神话人物微型海报展。
子任务三:以“我是英雄之神”为主题创作一个英雄神话故事。先选择一个英雄神话故事研究人物的特点,厘清故事的情节结构(起因、经过、结果),欣赏故事中精彩的情节和描写,再构思撰写自己想象的神话故事。也可以在研究一个英雄神话故事的基础上,观看一部科幻+神话故事电影(如复仇者联盟系列),探讨现代人创作的神话故事,然后再撰写自己想象的神话故事。
五、精心设计学习过程
学习过程设计要围绕KUD目标和大概念的理解精心安排学习活动——语文实践活动,要符合子任务的逻辑层次,注重学生学习体验的设计。
一般可以按照子任务来分步骤进行设计。设计中,要明确每个子任务的学习目标——与KUD目标相对应,要体现出学生学的思路和逻辑。
通常,学习过程的设计,在进行子任务分解的时候,教师就应该基本想清楚了,也就是每个子任务的落实,学生需要有层次地做哪些事情。
学习过程设计的要求,可以概括为以下四点:
1.按子任务分板块进行设计,以确保学生经历有层次的、具有内在联系和逻辑的学习体验,建构自己对学习目标的理解。
2.从学生学的角度来设计体验活动,避免教师的自说自话和一厢情愿。
3.一定要将核心任务发布和复盘反思设计进学习过程中,前后呼应,确保学习体验的完整性。(根据教师设计思路或者不同书目特点,核心任务的发布,有两种选择。一是在子任务一实施前,专门设计核心任务发布环节;二是将核心任务的发布融入子任务一里。)
4.每一个具体的学习活动产出的评价证据要清楚明白,成功标准或评价量规要成为学习体验的有机组成部分。
例如,《鲁宾逊漂流记》整本书阅读,核心任务是“设计并开展一期访谈‘鲁滨逊’综艺节目”,学习过程设计中,核心任务的发布,就可以在子任务实施之前进行,成为一个独立的学习活动——
第一步,利用学者对这本书的评价激发阅读兴趣。
第二步,发布核心任务,讨论这期综艺节目可以包括哪些内容。
第三步,讨论为了举办好这一综艺节目,需要怎么读这本书。
第三步的讨论,就是为后面的子任务分解奠基,同时让学生和教师一起成为学习任务的设计者,更加充分地体现了学为中心的追求。这正是“学习任务群”的要义。
限于篇幅,这里就不展示完整的整本书阅读学习过程设计的例子了。
六、设计科学适切的评价量规
无论是哪个学习任务群下的学习任务设计,都应该体现“学教评一致性原则”,都要运用逆向设计的思路,重视评价证据的预设和评价量规的设计。
评价量规的设计我们放在最后来谈,并不是说在学习过程设计完成后再来考虑评价量规的设计。评价量规实际上是从KUD目标提炼和表述的时候就孕育的,在核心任务设计和子任务分解时就有了基本定位。形成性评价与学习活动是同步的,要让学生在进入学习任务时就心中有量规,有成功标准,这样才能实现自我监控和调整。
例如,进行古典名著的整本书阅读教学,核心任务是名著片段展演汇,其中有改编片段剧本的学习活动,教师就要为剧本改编设计评价量规——
评价内容 | 评价目标 | 评价量规 |
名著片段剧本 | 基于对古典名著的阅读和理解,选择自己喜欢的片段改变成剧本,剧本内容能准确体现课文或是原著中的故事情节和内容。 | 普通级:1. 结构上尊重故事原型,情节完整度有点进一步修改。2. 内容上积极向上,主要人物和典型事件选取合理,在剧本文字表述上未能尊重原著内容。3. 创意上能够基本主要故事情节。 |
良好级:1. 结构上尊重故事原型,情节完整流畅。2. 主要人物和典型事件突出,形象丰满。语言符合半白话文的特点。3. 创造性地呈现故事情节,人物形象较为突出。 |
大师级:1. 结构尊重故事原型,情节完整流畅,并能合理发挥想象,创造性地补充情节。2. 主要人物和典型事件突出,形象丰满。语言符合半白话文的特点,能产生共鸣。3. 能创造性地呈现故事故事情节,使故事更精彩,人物形象突出。 |
转自我在小学教语文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