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强调让学习真实发生,注重激发学生思维从浅层认知走向深度认知,形成对知识的深度理解,促进思维进阶。在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中,教师要改善学生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以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生活挖掘教学素材,创设符合教学需要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情境,将教学内容进一步形象化、生活化和具体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境一:“传统节日知多少”
教师引导学生交流: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有什么习俗?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这些节日是怎么形成的,又经历了怎样的演变过程?这些节日为什么能够传承至今?
以传统节日为情境铺展、层层递进,展开学习,学生更有话可说,有感而发。以轻松聊天的方式沟通和交流自己的真实生活经验,有助于学生初步形成文化自信。学生经历自主感悟、合作交流、思维碰撞的学习过程,在解决问题或探究事件的过程中体会和感悟知识的发生与发展。
情境二:纪录片《春运》
通过观看视频,师生共同探寻春运故事。交流:中国的春运毫无疑问是地球上规模最大的迁徙运动,过年回家,是一种无声的召唤。同学们,你和你的父母或者身边的朋友是否也是这个惊人仪式的参与者?为什么中国人过年一定要回家?
在交流中,大多数学生表示过年回家是铭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传统和习惯,寄托着人们对“辞旧迎新、团圆美满”生活的美好愿望和憧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社会生活大背景的新信息,精心创设生动形象的生活情境,可以增强教学的趣味性与探究性,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在新的领域、新的知识、新的观点中感悟和思考,主动学习。
二、坚持问题导向,培养学习能力
道德与法治课应注重问题导向,引导学生探寻问题的解决途径,在梳理矛盾、解决冲突的过程中,帮助学生识别知识的内在结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敢于战胜困难的决心,使已有的知识与新知识相衔接。当面对某些开放性问题时,学生凭借独立思考无法探究全面,此时可以加强小组之间的团队协作,在群策群力中实现信息整合。
片段一: 文物的价值
在观看视频《我在故宫修文物》之后,教师抛出问题:有人认为,文化遗产在现代生活中没有实用价值,没有必要花时间、花力气去修复和保护。但也有人认为,那些带着历史痕迹的文化遗产,每一件都有着生命和故事,它们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要发扬光大。祖先留下的东西到底有没有用呢?
有的学生认为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去修复这些古董,不太值得。但大多数学生表示是有价值的,认为可以通过这些物件去感受曾经的生活、生产状态,重现历史,启迪后人。教师追问:我们该如何保护中华文化遗产?学生们相互补充想法,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如国家层面从立法角度完善相关法律;开展文化遗产保护宣传,在全社会营造浓厚氛围;靠科技的力量来修复和保护,最大程度保存文物的原貌;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提高对文化遗产的认识,不在文化遗产上乱涂乱画等。学生相互补充信息,较为全面地总结出解决问题的策略。
片段二:“甲骨文的穿越”
结合图文,教师简单讲述汉字鼻祖甲骨文的前世今生,并结合案例(将甲骨文与表情包结合等)指出甲骨文至今还不断被赋予新的生命力。教师围绕此案例,依次提出几个问题引发学生思考:甲骨文的前世今生发生变化了吗?这样的变化,你们喜欢吗?通过甲骨文的例子,同学们觉得该如何传承和发展中华文化?日益密切的国际文化交流为我们的成长提供了怎样的时代机遇?
通过以上问题,学生不仅感受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更深刻感受到中华文化具有应对挑战的创造力和与时俱进的海纳百川的包容力。学生也明白作为当代青年肩负着重要的文化使命,从而下决心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道德修养,为讲好中国故事而做准备。
三、组织探究活动,丰富学习体验
教师要高度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中,教育引导学生把人生抱负落实到脚踏实地的实际行动中来。在设计探究活动时,教师要考虑教学内容可以结合怎样的实践活动主题,实践活动主题如何与教学内容相结合才能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
活动一:行走中国
教师从学生生活体验角度将教材内容与综合实践活动紧密联系起来,设计学习探究单,引导学生打开记忆宝库,撷取一段祖国之行,亲身感受中华文化的力量。
活动要求:小组成员单独完成,最终以组为单位进行整合并交流分享。尽可能图文并茂,在回忆自己行走中国的过程中,记录曾经领略到的中华文化形态以及行走感受。
学生在自主体验性的实践过程中,通过自主辨析的思考、交流及思维碰撞,可以初步感受文化的类型、内容及价值,明白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中华文化在不同历史阶段形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种文化一脉相承、紧密相连、延续发展,都是中国特色独有的精神标识,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胜利的精神动力。
活动二:中国名片
各小组分别查寻中国建筑文化、饮食文化、科技工艺、文学典籍、曲苑杂谈等,了解这些中国名片以及它们对世界产生的影响,并在课堂中与同学交流分享。查阅整合资料的过程中思考:中华文化的构成?谁创造了中华文化?中华文化有什么特点?
在活动中,学生的观察与分析社会问题的能力、同伴互助与合作的能力、人际沟通与交往的能力均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产生热爱、敬畏和自信的情感。
教师要关注各小组活动的进展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引导学生解决问题,防止探究偏离主题和目标,以真正起到组织、引导和参与的作用。
四、适时评价激励,提供学习动力
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除了创设情境、问题导向以及探究活动等,教师还可以通过评价来推动学生持续学习,并实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
评价应贯穿于教学过程始终。对教师而言,通过课前评价,初步了解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内容和认知盲区,制订教学目标,以适应学生的学情;通过课上评价,即时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并当场进行指导;通过课后测评,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对后续的教学策略进行调整。对学生而言,通过评价可以清楚自己已达到的学习程度以及还需要努力的方向,规划并实施后续学习。评价指标的设定要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积极表现和正确的价值观念的评价导向,可采取学生活动等级评价表,以综合观察评价学生的学习表现。另外,还要形成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等多主体评价模式,有利于增强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总之,深度学习应该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真正落地,让每一位学生在原有的能力水平基础上获得发展。教师要引导学生联系现实生活,打通开放的情境空间;回应学生的学习困惑,以发展性任务重视问题的目标导向;组织开展合作学习,强化探究活动体验;通过互动对话,开展多元评价。
转自第一教育专业圈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