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难以成为名师,但如果写三年教学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这句话实际上就充分反思在教师成长中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学会反思,教师在三尺讲台就会很快成长起来。要求教师重视反思在《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中也有强调,即“主动收集分析相关信息,不断进行反思,改进教育教学工作。”不难看出,教师注重反思,提高自身的反思能力,才会再专业成长的路上不断精进。
有人戏称教师是“教书匠”,要知道,“匠”实际上就是工作的不断周而复始的重复性劳动,教学工作是日复一日的重复吗?如果没有不断的反思,教师的职业生命就是“实践——实践——再实践”的简单叠加,这不就是重复性劳动吗?如何才能走出这样徘徊不前的闭环?这不就是反思吗?有了反思的思维和意识,教师就会在重复性劳动中冲破迷雾,创新也就会出现,教师的职业生命才会走上“实践——反思——提升”这样一个螺旋式上升路。
反思,对于一个老师来说,本质上就是教学研究中最重要的思维方式,是老师自我任职和自我监管的思维机制,是老师理性思维渐趋成熟的核心特征。既然反思对一个老师专业成长不可或缺,那么,我们就要弄懂一个问题,何谓反思?那就是教师自觉的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思考的对象,对自己的教学目标,教学行为,教学过程,教学结果等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审视和分析,从而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使得教学的状态得以优化,使得学生的发展得以彰显。
既然反思在教师专业成长的路上如此重要,那么,教师在专业成长路上该如何进行反思呢?
一、思所得
反思,就要思之有物,即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过程,思所得,一定是在教学实践后发生,在实践后,总会有一些教学过程中的难忘瞬间让我们感动,总会有一些精彩的片段给我们启发,这些感知,或多或少,或得或失!
对一个老师而言,每一堂课都会有满意的几个点,这就是所谓的成功之处,那么我们该如何反思记录呢?我们可以记录自己一节课教学开展过程中的亮点,可以记录教学过程达到预设的目的,可以记录教学过程中应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过程,可以记录对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运用的思考和感触,可以记录教育方法上的改革和创新,可以记录师生活动开展的亮点,可以记录在备课时没有考虑进去但是却处理的得体的灵感和火花。
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总会有碰撞之处,总会在激烈的争论后有趋同的认知,过程中的智慧的火花都是悄然而至,需要我们老师课后及时反思,及时捕捉,及时记录,否则一旦搁浅,再想记录就会时过境迁,烟消云散,这或许是教育教学中比较遗憾的事情。
学生在课堂中的独到的见解也值得我们重视,学生的精彩回答,创新思维都必须予以及时肯定,并在课后反思,为啥这节课的备课会让学生灵光一闪?
无论是哪一方面的有益的收获,课后及时反思,持之以恒,格物致知,整理归纳,供以后教学参考,在此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这对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探索课堂教学改革,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都是大有好处!
二、思所失
教学不可能十全十美,总会有遗憾,在遗憾中反思,收获一定不会少,在完美的老师,也不能设计没有瑕疵的教学设计,总会有疏漏,总会有失误,总会有自己感觉不满意之处,一如我们总感觉自己写出来的字很难看一样!
对教学中的缺失进行反思,梳理,找出缺失产生的原因,探究解决之道,形成正确的教学经验,这样,我们才能走上专业成长的快车道!
思所失,要有勇于自我批评的精神,反思千万不能走过场,要直面自己不足,正视自己的软肋,虚心听取别人意见和建议,旁观者清,多去向比自己优秀的人请教,多去模仿名师的课,再反观自己的意识和行为,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才能不断进步。
思所失,是老师对学生高度负责的表现,也是不断提升自身教学水平的客观要求。教学中的残缺,在反思中也有不一样的美!
三、思所疑
疑问,是反思的起点,也是反思走向深入的助推器,任何一节课都会有瑕疵,世界上就不存在十全十美的课,哪怕是名师,也设计不出来完美无瑕的课,这就需要教师针对课堂上的疑惑之处,反思,探究,改正,再实践。
教学中的疑问,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思生之疑,这是了解学情的基础和前提。一节课上下来,学生不可能全部掌握知识,知识也不可能被全部学生掌握,总会有或多或少的疑问在孩子们心中留下,有些疑惑,他们课下自己可以消化,有些跟同学交流后,也可以化解,还有一些疑问是他们无能为力的,这些疑问就是需要我们反思之处。给出更好的方法,寻求最简洁的解决之道,才能解学生之疑,释学生之惑。
二是思师之疑,老师对教材上的一些课时,一些章节处理,一些知识点的处置也不是全部都可以十分透彻。有时候也会有力不从心之处,也会有一些疑惑,老师对学生听课效率低下,上课的积极性不高,也要关注,反思。
有时候,不是老师不愿意反思,更不是没有疑问,而是不知道该如何从教学现象中提出疑问,进行剖析,找到解决之策。
教学本质是促进学生发展,关注学生成长,眼中有学生,我们若是被分数遮蔽双眼,就要反思自己,是否是在执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否在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是否在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质。除了分数,还有没有更重要的东西值得我们去做?
反思,犹如教师专业成长的助推剂,思之则活,思活则深,思深则透,思透则新,思新则进。反思我们的教学行为,无论课前,课中,还是课后,都是在总结和盘点我们教学的得与失,回头望,细思量,我们的专业素养才能不断自我提升,能力才能不断发展,教学艺术才能逐步完善,自我价值才能在期待中实现,这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一条重要之路!
转自一周闲言秀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