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习任务群凸显“三性”
2024/9/24 9:11:57 阅读:19 发布者: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提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结构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核心素养形成的内在逻辑,以生活为基础,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学习主题为引领,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整合学习内容、情境、 +++ 和资源等要素,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语文学习任务群由相互关联的系列学习任务组成,共同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具有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由此可见,语文学习任务群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在开展语言实践活动中调动各种要素,发展语言运用能力,获得学习经验。
以“阅读反映中国革命各个时期的重大事件、伟大成就、代表性人物及其感人事迹的优秀文学作品,感悟革命领袖、革命英雄、模范人物的理想信念和奋斗精神,运用多种方式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为例。新课标要求学生通过“中国革命各个时期的重大事件、伟大成就、代表性人物及其感人事迹的优秀文学作品”,去“阅读”“感悟”“交流”,获得读出“理性信念和奋斗精神”“运用多种方式交流”感受的经验。其中,凸显了学习语文的途径,强调学习的过程性,着眼于学生的综合发展。
根据语文学习任务群的要求设计教学时,需要关照以下三方面。
学习主题兼容性:增强实现育人目标的指向性
语文学习任务群隐含着学习主题、学习任务、学习内容、学习情境、学习 评价 、学习资源“六位一体”的学习要素系统。围绕单元的内容,选取学习主题,确定学习目标,设定学习情境,设定一组相关的学习任务,匹配合宜的学习活动,让学习主题成为统整学习进程的一个核心内容。
例如,选用“文明的印迹”学习主题,让学生完成“红楼参观纪念册”,将“如何通过对关键信息的提取、筛选,把握说明对象及其特征”。“说明事物时,采用怎样的说明策略既能清楚地介绍又能形象地表达”等学习内容,与学习情境、学习评价 、学习资源整合,培养了学生发现与领悟、应对与交流等语言运用能力,发展了学生感知与体味、辨识与推理的思维能力,让学生经历体验与感悟、表现与创造的审美过程,通过体认与传承、关注与参与关注了学生的文化积淀与发展。选用学习主题要关照具有兼容性,围绕学习主题建构“微课程”,为发展学生学科思维,提升学科理解能力创设多样的学习契机。
实践情境真实性:增强核心知识与关键能力融合度
新课标设计的6个语文学习任务群注意从语言、文学、文化等多重视角衔接学生的学习生活世界,引导学生在真实的实践活动情境中解决与语文学科相关的现实问题。这些实践活动情境主要包括日常生活情境、文学体验情境、跨学科学习情境。
日常生活情境指向真实具体的社会生活,关注学生在生活场景中的语言实践,凸显语言交际活动的对象、目的和表达方式。文学体验情境侧重强调学生在文学作品阅读中体验丰富的情感,尝试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创意表达。跨学科学习情境侧重强调学生综合运用多门课程知识和思想 +++ 解决实际问题。基于语文学习任务群要求开展教学设计正是紧扣这三种情境展开具体内容的设计。
如阅读《伟大的悲剧》《太空一日》《带上她的眼睛》等文学作品,可设置“探险英雄”主题展览活动。实施中,可让学生推荐作品中的形象,推荐能体现英雄信念与精神的展品,给英雄照片和展品写解说词。在此情境下,培养学生整体感知、提取整合、解释与分析、介绍与说明、应对与调整能力。这些真实、富有意义的实践活动情境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形成、发展和表现的载体。
学习任务关联性:增强学习活动的实践性
新课标在教学建议部分提出:“依托学习任务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评价和学习资源,设计连贯的语文实践活动。”在设计学习活动时,要统筹规划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言实践活动,落实学生主体作用,整体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如,上文提及的“探险英雄”主题展览活动,教师给学生设计了学习任务链:确定人物并解释入选理由——给人物撰写说明文字——选定实物展品并解释入选理由——撰写展品说明——布置展板。这些语文学习活动之间相辅相成、层层递进,同时也体现学生语文关键能力的螺旋上升和发展梯度。
转自王红名师工作室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