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更专注?
2024/9/20 11:14:29 阅读:29 发布者:
语言是除了(非语言)的肢体语言之外,教师最重要的工具,可以掌控课堂、解释词汇、语义结构,尤其是向学习者解释需要做什么、如何做、多长时间、与谁合作等等。
不仅仅是音调决定音乐——说话时必须注意什么
语言在两个互为补充的层面起作用,才能有效传递信息:副语言(物理)层面,即音量、声调、语速和讲话方式,以及内容层面,即使用哪些词汇、以哪种顺序、用哪种意图。这两个层面经过说话者(部分无意识的)协调,相互作用。例如,观察语调或者单词和句子重音,很快就会发现,物理层面(音量、音调、节奏)有助于确保说出的话被理解为说话人的意图。
如何正确使用音量和语速?
在语言的物理特征方面,可以确定,说话声音太轻或太大会导致负面感知。因为说话人要么不会被听到,要么会被认为没有礼貌甚至咄咄逼人。说话太快的人往往不会被正确理解,会显得没有信心。另一方面,说话太慢会显得不自然,让学习者认为教师低估了他们或者低估了他们理解外语的能力。基于这些原因,教师在上课过程中最好变换说话语速和音量,特别是在强调,需要吸引学习者注意时(参见:Heidemann 2009)。
选词技巧:考虑交流目的!
在内容方面,尤其要注意话语的功能和语境。如果教师口头布置任务,就必须牢记它的课堂功能明确,因此表述可以(或者必须)使用与日常对话不同的语句。布置任务的目的不是让谈话持续或者发起新对话,而是要尽力明确清晰地告知学习者要完成哪项课堂活动以及如何进行。因此需要给出具体指示。
我们归纳出布置任务的具体特点,有助于在课堂简洁有效地表述工作任务。
课堂上成功布置任务的三个特点
如果遵循以下基本原则,就能将意思最好地传达给学习者。成功的教学指示特点如下:
1. 经济: 规则是“越短越好”。因此,“现在我希望你们…”或者“现在我想请你们”之类的开场白没有必要,甚至适得其反。有人可能会争辩说,这些表述只是语言的一部分,非常礼貌,可以用做教学示例(输入)说明如何表达请求。但是不能忘记:语句越复杂、越长,听者解码就越困难,因为每条信息都必须加工。仅仅从句中动词在末尾的语言结构就会导致语句处理变慢。
2. 适合目标群体:假设目标语言是教学语言,在课堂上用目标语言发布任务指示,那么选择词汇就非常关键,原则上应该适应学习者的被动词汇。如果无法避免使用新的陌生单词,那么就必须同时借助非语言元素(
、符号、手势、表情)或者在布置任务前解释这个词。同样重要的是,不仅要注意单词的含义,也要注意文体色彩和等级,以免用词虽然与学习者的母语(或其他外语)对应词相似,但是母语者在该语境中却少用或几乎不用,拉丁文同义词常常就是这种情况。
3. 结构清晰:布置任务应当包含下列问题的回答:做什么、怎么做、多长时间或到什么时候,最好是这个次序!首先,学习者必须明白真正要自己做什么:阅读文章/写作文、给单词划线、
和文字配对等等。然后,教师要解释是各自独立完成还是小组合作,之后再分发材料(工作表、片段等)(参见:Ziebell/Schmiidjell 2012)。
不过,非常重要的一点是中间不断地停顿,等待学习者反馈,以确保他们理解所有内容。
转自全景式数学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