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篇教学的基础性和单元教学的从属性
2024/9/20 9:59:39 阅读:18 发布者:
这样粗浅的理论破产半个多世纪以后,居然在中国的教育领域从天而降,引领潮流。多少学有专攻的人士,居然对之肃然起敬。究其根源,丧失了民族主体性,连作为立国之本的实践真理论世界观和辩证思维方法论都忘记了。
但是大概念论者更为严重的问题是,在实践中空穴来风。王荣生教授说:“据所目及的相关译著,国外并无‘语文学科的基于问题的学习’‘语文学科的基于项目的学习’此类说法,更缺乏可资借鉴的实施案例。”这话虽然简洁,但是击中其文不对题、凌空蹈虚的要害。我在《“大单元/大概念”阅读:理论方法和战略前途》中也指出过美国并没有统一的课本,并没有经过一个地区试点,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再推广到整个国家,并不存在反复从理论到实践的成功范例。
更加不可忽略的是,这些在美国属于二流乃至三流水平的学说,在世界上并没有多大影响,在学术上带有很明显的片面性,在性质上应该属于假说,即使不排除有所实践,也属于草创性质。可以预见,将有许多失败等待纠错。不可思议的是,这些学说在中国却被奉为圭臬,甚至假借改革之名自上而下全面推广。一线教师就这样在“不明就里情况下”被动地、盲目地卷入了这种潮流。
一线教师纷纷对其提出强烈质疑。陈军在《充分发挥句子教学的点拨功能》一文中说:“当前的教学弊端是什么呢?……教学改革说尽了天下最美好的词语,语文教材安排的内容也在单元主题的控制下,使得教学主题先行,很容易凌空蹈虚,从而使得师生在大而化之的概念网络中空发议论。”[5]这里的关键词语是“主题先行”,即不是从课文的丰富内涵出发,而是从主观预设的大概念出发,对课文进行主观的、片面的、强制性切割。程翔先生在《对“学习任务群”的几点思考》一文中,温文尔雅地说:“大单元教学容易造成教学上的凌空蹈虚。饭要一口一口地吃,路要一步一步地走。”[6]话说得很从容优雅,好像长者对孩子循循善诱,但是绵里藏针:把大单元教学强调到不适宜的程度,以至于超越了单篇教学这个主体,甚至无视单篇教学的基础性,可能会给语文教学带来不良后果。[7]
程翔先生的单篇基础论是有根据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把核心素养明确界定为“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者不是平行的,而是“以语言建构与运用为基础”。也就是说,语言是思维、审美、文化的“基础”。
问题在于“大单元/大概念”对单元文本概括化的结果不是语言的建构与运用,而是抽象共通的、普遍性的概念。这就把单篇文本的语言特殊性抽象掉了,而语言的建构与运用的“基础”恰恰体现在单篇文本的个人化、特殊性、唯一性上。
转自王红名师工作室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