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教学应该如何设计?其内在逻辑和基本理路是什么?如果这些根本问题得不到解决,实践变革就难以深度推进。本文认为,大单元教学本质上是一种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必须从该视角去审视其设计的理念、内在逻辑和基本理路。
大单元教学是以大单元为单位组织教学活动,从而达到素养培育目的的整体教学。所谓大单元,是一个指向某素养目标的、相对完整的“学习事件”。究其本质,它是按学习逻辑展开的学习单位,而非按学科逻辑组成的内容单位。
这就意味着大单元教学的重心不是教授教材知识,而是组织和引导学习,也决定了其教学设计必须以学习为中心。所谓学习中心,即将学生的能动活动作为素养发展的机制,将教师的教当作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条件,强调教以学为原点,依学施教、以学定教。依此视角,大单元教学设计应遵循以下理念。
1
依学施教:大单元教学的任务设定
教学是有目的、有组织的活动,必须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
在传统教学中,教材是学习的对象,它既可以是单课的学习内容,也可以是作为整体的教材单元。教学设计的首要工作是分析教材,确定所要教授的重点和难点,其次是考虑如何将这些内容教授给学生。因此,这种教学通常以教材内容为起点,以掌握教材知识为目的,教学活动主要围绕教材的重点、难点展开。
其基本设计思路是:掌握知识是主要目的,教师的任务就是将这些教材内容(尤其是重点、难点)通过教的活动传递给学生,以促进学生的发展。
这种教学设计的最大问题在于,它认为学生掌握教材内容就能自动实现发展,忽视了素养发展必须通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动活动来实现这一事实。
相比之下,在大单元教学中,教学的指向并不是教材,而是素养目标。教学设计首先要考虑的是学生离素养目标还有多远,以及设计什么样的学习任务和学习活动来帮助他们达成素养目标。
因此,这种教学设计的起点是学生存在的真实问题,终点是所要达成的素养目标,而填补这两者中间空白的就是学生的能动活动。
在这里,大单元教学的任务不再是使学生掌握单元的教材内容,而是达成预定的素养目标;教学任务的起点不再是感知教材中的知识内容,而是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存在的真实问题;完成任务的过程不再是教师的直接讲授,而是教师引导下学生能动地解决问题的活动。
教师教什么、如何教,全都要指向学生学习过程所存在的问题及学习过程本身,依学施教成为大单元教学设计必须遵循的基本理念。
2
因学而成:大单元教学的内容生成
大单元教学的内容不等于教材内容,也不是预先“存在于那里”等待着教师去教授的材料。它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运用各类学习资源去解决问题,从而将这些资源汇聚、组织、转化为学习内容。它具有生成性,是因应学生学习的需要而自然生成的。
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学习内容的生成过程,本质上是学生围绕问题解决而展开的知识构建过程。大单元学习不是传统的知识接受学习,而是围绕情境问题展开的实践性学习。在实践性学习中,学习内容并不等于预先存在的教材知识,而是分布在情境之中的所有学习资源。
根据分布式认知理论,“塑造活动和使活动得以进行的资源分布在人、物品和环境的网络中”,它不仅包括教材内容,还包括教师资源、学生资源和其他相关材料。
学习内容也不是这些资源的简单相加,而是这些资源在学生解决问题过程中的重新整合。其产生既是学生构建个体知识的过程,也是学生将这些资源吸收、转化为自身素养的过程。
从教师的角度来看,学习内容的生成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围绕学习而展开的课程开发过程。所生成的内容是一个与作为完整学习事件的大单元相契合的微课程。教师不是直接教授教材内容,而是像专家一样围绕“如何学”重新构建课程。
教师要突破被称为教材的“推荐课程”(recommended curriculum),建构莱夫(Lave)和温格尔(Wemger)所说的“学习型课程”(learning curriculum),即“从学习者角度出发根据日常实践形成学习资源域”。这种“学习资源域”不仅包括教材中的学科知识、教材之外的学习资源,以及教师自己的相关经验,还要将学生在校内外形成的已有经验带入其中,使学生进入课程,成为课程生成的主体。
各种资源的带入过程,就是教师激发、组织学生学习并为该学习提供脚手架的过程。
大单元教学中,学习资源不再像教材一样按学科的知识逻辑组成单元内容,而是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按学习逻辑组成单元内容。内容材料之间的关联,也不是静态固定的,而是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动态生成的。
3
以学定时:大单元教学的时间安排
教学设计需要对时间进行周密的安排。学习中心视角下大单元教学的时间安排具有如下特征。
第一,在定时依据上,从以知识内容为主转向以学习活动为主。在传统教学中,时间安排主要以内容为线索,通常将单元内容划分为单课内容,再根据单课内容确定课时。在大单元教学中,时间安排要依学习活动来确定,按照活动的节点灵活处理。
其基本思路是:根据学生的现有状态与所要达成素养之间的差距,确定单元大任务,再设计指向大任务的大活动,并将大活动分解为系列小活动,最后再根据各个活动来适当分配时间。
因此,在时间安排上,传统教学主要考虑的是知识内容与课时之间的关系,而大单元教学主要考虑的是学习活动与课时之间的关系。
第二,在设计单位上,从人为的课时单位走向自然的学习单位。在传统教学中,虽然课时量总体上是根据教学内容来确定的,但教学内容的设计主要是“以时定学”,即以课时为单位进行设计。
每个课时都必须包含一个完整的知识内容,都必须有包括教学重点、难点在内的一套完整的知识内容,以及一套完整的教学过程。
学习中心视角下的大单元教学,主张教学设计要从这种“以时定学”走向“以学定时”,即不再以人为的课时为单位去设计相对独立的课时内容,而是根据学习事件这一自然单位(大单元)进行整体的教学设计。
当然,大单元教学在展开的过程中,也会有课时划分,但课时不会限制其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也不执着于每堂课的过程完整。
第三,在课时关联上,从内容中心的知识链走向学习中心的问题链。传统教学中各个课时内容相对完整,前后之间也会有一定的联系,其内在的逻辑联系是知识的链接,因而各课时内容是按知识逻辑形成的知识链。
在大单元教学中,各课时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学习单位,起联结作用的是解决学科实践问题的大问题所分解而成的问题链。
转自桃李微教育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