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群文主题阅读教学的策略

2024/9/4 16:12:23  阅读:21 发布者:

统编教材聚焦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倡导学生多读书,努力构建精读、略读和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那么如何构建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呢?就目前来看,课内阅读做得比较扎实,课外阅读尚不成体系,致使课外阅读难以真正落到实处。在这样的背景下,群文主题阅读教学势在必行。

所谓群文主题阅读教学,就是师生围绕一个主题选择一组内容上有关联的文章进行阅读探究的教学活动。如《美丽阅读》六(上)第八单元,围绕“走近鲁迅”选编了《再见闰土》《给颜黎民的信》《回忆鲁迅先生》三篇文章,前两篇是鲁迅的作品,最后一篇是别人写鲁迅的作品。三篇文章从不同角度来表现鲁迅,能够打开学生的阅读视野,进一步增强学生对鲁迅形象的感知。

下面,笔者以该单元为例,谈谈群文主题阅读教学的基本策略。

一、自读预习整组文章,初步扫除阅读障碍

一节课只有40分钟,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一组文章的教学任务呢?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必须提前感知阅读材料。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一些学习方法,具备了一定的独立学习能力。所以,教学之前,可以提出一些预习要求,如把这一组文章读通、读顺、读熟,理解词语的意思,等等。通过预习,学生基本能够掌握三篇文章中生字词的读音和某些重点词语的意思,初步感知课文的大致内容,同时标出自己未能解决的问题。对于高年级的群文主题阅读教学,要敢于放手,让学生提前预习,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初读聚焦单元主题,整体把握单元内容

导入新课之后,我们需要带领学生聚焦单元主题———“走近鲁迅”,引导他们快速默读本组文章,初步把握单元主要内容,用自己的话简单说说每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再见闰土》选自鲁迅的短篇小说《故乡》,主要记叙了二十年后“我”与闰土见面时的场景,刻画了一个老实木讷、畏缩麻木的旧中国农民形象,表现了辛亥革命前后农村破产、农民痛苦生活的现实,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和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给颜黎民的信》主要反映了鲁迅关怀青年一代的成长,认真指导青年读书,同时也表现了鲁迅鲜明的爱憎和顽强的斗争精神。《回忆鲁迅先生》是作家萧红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通过对生活中鲁迅先生一些小事的回忆,表现了他亲切随和的性格和对年轻人的关心爱护以及不迷信、勇敢无畏的精神。这一单元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鲁迅的作品和别人描写鲁迅的文章,进一步认识鲁迅,了解其作品风格,感知其为人性格,体会其精神品格,进而愿意亲近鲁迅、主动阅读鲁迅的作品。了解整组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单元编排目的,是群文主题阅读教学的基础。

三、品读探究主线问题,感悟鲁迅先生形象

群文主题阅读教学,一定要有明确的目标,明确要引导学生去向哪里。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走近鲁迅”,教学时,要紧扣这一主题,引导学生感知鲁迅的形象。为此,可以抛出一个贯穿整组文章的主线问题:快速浏览这几篇文章,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鲁迅?其中哪一处描写让你看到了一个与印象中不同的鲁迅?然后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交流:

1. 关注细节描写,感知鲁迅形象。

阅读描写人物的文章,可以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等细节描写来体会人物的形象。比如《回忆鲁迅先生》一文中,有多处对鲁迅的细节描写,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聚焦于此。文章开头写道:“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简单几笔,颇为传神地刻画了一个爽朗爱笑的鲁迅形象。文中还有对鲁迅先生语言的描写,在校对《海上述林》的间隙,鲁迅见萧红进来,对几乎天天见面的她开玩笑说“好久不见,好久不见”。这样生活化而又个性化的语言,透着风趣,带着诙谐。这样的细节描写,充分彰显了鲁迅先生和蔼可亲的形象。教学时,对于这些细节描写,要引领学生去发现、去品味、去交流、去构建,以此丰满学生头脑中的鲁迅形象。

2. 品味人物情感,感知鲁迅形象。

与《回忆鲁迅先生》不同的是,《再见闰土》并没有对鲁迅本人进行细节描写,如果仅从文字来看,无法感知鲁迅的形象。不过,可以引导学生披文入情,透过鲁迅的文字去品味作品背后的人物情感,借以体察他的内心,在脑海中描摹其形象。比如,二十年后,当“我”第一眼看到闰土时,很是兴奋,心里有好多话要跟他说。而当闰土恭敬地叫“我”“老爷!……”的时候,“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品读此处,不难感受到人物内心跌宕起伏、五味杂陈的复杂情感,此时的闰土,与之前那个知识丰富、聪明能干、活泼可爱的海边农村少年的形象截然不同,他变得呆板、木讷、谨慎、畏缩。透过文字,我们可以感受到鲁迅对农民贫苦、痛苦生活的深切同情,对现实社会的强烈不满,以及对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期盼。读到这里,一个忧国忧民、爱憎分明的鲁迅形象就会浮现在我们眼前。

3. 借助相关资料,感知鲁迅形象。

借助资料来理解人物形象,是这一单元的语文要素。《给颜黎民的信》中讲到关于看桃花的场所,鲁迅说:“至于看桃花的名所,是龙华,也有屠场,我有好几个青年朋友就死在那里面,所以我是不去的。”读到此处,学生可能会产生疑问———这几个青年朋友是谁?他们为什么死在那里?鲁迅为什么不去?通过查阅资料,可以知道这几位青年朋友分别是白莽、柔石、冯铿、李伟森和胡也频,也就是后来被称为“左联五烈士”的青年作家。19311月,他们在上海参加革命会议时因叛徒出卖被捕,同年27日在上海龙华同时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为了纪念他们,鲁迅写了《为了忘却的记念》,通过回忆烈士生平的一些小事,赞美了他们的伟大精神和崇高品质,同时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残酷、无耻的兽行,也表达了对共产主义革命的坚定信念。由此可见,鲁迅不仅是一位作家,还是一位以笔代戈、勇敢无畏的革命者。教学时,可以顺势引出毛主席对鲁迅的评价:“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此外,还可以播放有关鲁迅的一些影视资料,让学生更直观形象地感受到鲁迅崇高的精神品格。

群文主题阅读教学,一定要围绕主题拎出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主线问题进行教学。这是群文主题阅读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四、研读群文表达方法,多向比较表达异同

对于群文主题阅读的教学,一定要跳出单篇阅读教学的圈子,把一组文章看成一个教学整体。在聚焦单元主题、感悟人物形象之后,要引导学生由知晓内容到关注写法。可以引导学生多向比较和思考,比如,三篇文章在选材上有什么异同?三篇文章在描写方法和表达情感方面有什么异同?你更喜欢哪篇文章的表达方式?引导学生在比较阅读中发现小说、书信及散文不同文体在表达上的不同特点,比较其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有什么不同之处,以习得文章的表达方法,用以指导自己的习作。实践证明,群文主题阅读教学方式比单篇阅读教学更有优势。

五、荐读相同主题群文,提升群文阅读效果

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加深对鲁迅形象的感知,结课时,可以向他们推荐一组群文阅读,如鲁迅的《藤野先生》,阿累的《一面》,巴金的《悼鲁迅先生》《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等。当然,也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选择或相互推荐鲁迅先生的作品读一读,以进一步感受鲁迅对中国文化的深刻影响,在头脑中进一步丰满鲁迅的光辉形象。由此,架起课内群文阅读与课外群文阅读的桥梁,实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让学生在更加广阔的课外阅读中开阔视野,提升阅读能力,培养阅读习惯。

总之,群文主题阅读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既给教师和学生带来了新的挑战,也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思路。对此,我们需要深入研究,积极实践,不断总结,以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自小学教学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