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式人工智能深度重塑语文教学结构
2024/9/4 16:04:34 阅读:18 发布者: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着重提出了“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等关键词。与此相呼应的是,以大语言模型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正悄然推动着教育领域的深刻变革。以语文学科为例,文生文技术解决了作文评改与个性化学习的难题;文生图技术以视觉辅助的方式加深了学生对复杂文本的理解;文生视频技术则可化身为虚拟学伴,在互动中改变着学生的认知和思维方式。生成式人工智能不只有表面的炫酷,其应用或将深度重塑语文的教学结构。
从教的层面看,生成式人工智能显著提升了教学资源的生成速度和获取便利性。传统的备课,教师需要花费心力去寻找资源和撰写教案,而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教师只要提供课程标准、教学思路、文本材料和所学课文,就能即时获得教学设计框架和所需课程资源。此外,生成式人工智能还能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需求,为其定制个性化的教育资源。融合使用文生文、文生视频技术,教师还可以设计虚拟助教,从而实现一对一师生互动。这种全样本、全过程的对话数据能够相对精确地描绘出每个学生当前的思维结构和语言水平,以及随时间的发展变化,从而帮助教师及时把握学生的学习力、创造力和想象力,进行更有效的教学指导。
从学的层面看,生成式人工智能可根据每个学生独特的认知节奏和智能偏好,为他们提供多元可选的学习方式。一是虚拟学伴。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风格、交际偏好和性格情趣,运用生成式人工智能设计一个虚拟学伴,从而在多模态语料的互动中增强自身学习的投入度和参与度。二是情境创生。运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学生可根据文本主题创设故事现场,在增强虚拟现实中参与语言实践。如,生成《带上她的眼睛》中“落日六号”失航时误入的地心区,学生犹如“亲”临其境,切身感知地航员“她”为祖国、为科学的献身精神。三是自主反馈。生成式人工智能可以在短短几分钟内向学生提供即时反馈。学生在尚有心理期待和学习热情时得到反馈结果,可实现自我监控下的持续学习或补偿学习。
从评的层面看,生成式人工智能可为语文教学提供更加精准的全过程评价。一是课前诊断。生成式人工智能可依据过程数据按需生成学习画像,帮助教师精准把脉学习新课时学生掌握的先决知识,并基于学情设计高适切度的教学方案。二是课上监控。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嵌入,改变了教师对学生的被动关注,通过分析学生与虚拟学伴的对话轨迹,教师可客观评估学生的思维品质、识别学习难点。三是课后反馈。传统的作文批改,学生至少两周后才能获得一个等级反馈。智能批改技术虽未达到100%的精确度,但它能提供即时反馈,且已在字词运用、语句正误、段落结构、言语质量与思维逻辑等方面展现出了超越人类教师的能力。
生成式人工智能嵌入语文教—学—评的全环节应用,不仅仅是一种技术的革新或理念的迭代,更是对语文教学结构的深度重塑:它正在打破师生间知识拥有权的壁垒,赋能语文教学从单一走向多元、从群体走向个体,实现数智环境下的自适应学习,使班级授课制下的个性化学习变为现实。当然,教师在尝试运用新技术时,还要不断增强网络安全意识,全面保护师生的个人隐私。同时,教师也应控制好使用技术的度,平衡好人机互动,确保技术能够真正有效地服务于核心素养的落地,开创数智时代语文教育的新生态。
转自中小学数字化教学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