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的关键在于思维过程
2024/9/3 9:25:42 阅读:18 发布者:
许多教师往往只把知识要点或结论作为教学的关键点,导致学生学得死板教条,只会死记硬背,不会灵活运用,更不会用多种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其主要问题是,教师的教学忽视了思维过程,没有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放在重要地位。
思维过程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分析、综合、比较、分类、抽象、概括、系统化、具体化等思维方式,对所学内容进行深入思考和理解的过程,也是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获取了知识,理解了知识原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如何运用知识,如何独立思考,如何解决问题,从而提升了思维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文本语言文字深入分析文章结构,细细品味语言表达特点,多角度理解文章主旨情感等,就是引导学生的思维过程,也是培养学生多种思维能力的过程。这样的教学,关键在于思维过程,而非知识或结论本身。语文学科如此,数学、物理等其他学科也是如此。教师教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原理去解答问题,关键在于解题的思维过程,而非一味追求问题的最终答案。
思维过程不仅是课堂上教与学的重要方法,也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核心所在,更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教师把教学的关键点放在思维过程,就必须注重各种思维方式的运用,从而培养学生的多种思维能力。
分析和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教师引导学生将其分解为语言、行为、心理、细节等方面,深入理解其特征,这就是分析思维过程;把以上因素结合起来思考,全面剖析人物形象,这就是综合思维过程。
比较和分类是辨别事物异同的思维过程。教师引导学生把孔乙己和范进作比较,确定两个人物相同点和不同点及其相互关系,这就是比较思维过程;而对所学的小说人物形象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归类,区分其不同特点,进而加深对人物形象的进一步理解,这就是分类思维过程。
抽象和概括是更高层次的思维过程。我们学过的古诗词中,有咏史、怀古、咏物、山水、田园、边塞、行旅、送别等多种内容,但其本质属性都是为了表达诗人的情怀,而对这些诗词其他非本质的属性我们可以忽略,这就是抽象思维过程;把文本内容、主旨情感、人物形象、写作方法等抽象出来的本质属性联系起来,形成对文本阅读新的认识结构,就是概括思维过程。
系统化和具体化则是将思维过程结构化和具象化的过程。教师引导学生把某种文体零散的知识与特点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进行梳理组织,使之条理化,就是系统化思维过程;反过来,我们用某种文体的一般原理或特征去分析某篇具体文本,用理论指导阅读实践,就是具体化思维过程。
通过这些思维过程,学生可以在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思维过程这个关键点,注重引导、启发学生的思维过程,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提高其学习能力、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转自论名师之道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