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新修订数学教材将为课堂注入新的活力,这也预示着传统教学方式将面临挑战。新修订教材“新”在哪里?有哪些重大变化?对课堂教学将产生哪些影响?如何应用新修订教材落实新课标精神?江苏省教研室小学数学教研员、江苏省教育学会小学数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正高级教师郭庆松为老师们答疑解惑。
问:数学新课标的调整变化,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有哪些新要求?
郭庆松:义务教育数学新课标明确提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简称“三会”)。新课标对这三个方面的内涵、主要表现进行了详细阐述,论述了由此可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在“总目标”“学段目标”中,新课标更是紧扣 “四基”“四能”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由总到分,结合每个学段的学习内容对核心素养的达成过程进行了具体分解,描绘了不同阶段的数学育人蓝图。
问:为什么要根据新课标修订教材?新修订教材具体“新”在哪些方面?
郭庆松:教材是连接理想课程与现实课程的纽带,是落实课程标准要求的重要载体,是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新课标的相关理念要通过新修订教材来落实,其“新”源于落实新课标的新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通过数学化、结构化、综合化的课程内容,为数学学科育人提供合适的素材;二是通过自主性、探索性、实践性的数学活动,为数学学科育人设计合理的路径。
问:新修订教材有哪些重要变化?
郭庆松:主要有以下几点变化:
一是更加注重贴近学生的现实选取教学素材,注重教学内容的思想性、科学性、适宜性和时代性。紧扣社会文化、现实生活、科技发展等,选择与学生密切相关的内容,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奠定基础。
二是通过优化数学知识的学习路径,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问题情境、充分的思考空间,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交流、反思等数学活动过程,帮助学生感悟基本思想,积累基本活动经验。
三是注重学习任务的多样性、层次性设计,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实现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
四是设计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的评价活动,帮助学生形成反思意识,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培养质疑问难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问:新修订教材的变化,对实际课堂的教与学会产生哪些具体的影响?
郭庆松:新修订教材的调整变化,其核心目的是为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提供更加良好的知识结构和学习路径。从长远看,对实际课堂教与学产生的具体影响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推动教师树立“通过数学培养人”的理念,作为教者既要对数学知识及其学习路径进行深入剖析,同时又要能够在具体教学活动中跳出数学看到学生的成长,看到每个学生因为数学的独特育人价值而个性化地自由成长;
二是教学方式日渐丰富,更加合理。逐渐改变单一讲授的教学方式,也不拘泥于某种固定的教学方式,注重从数学知识本质和学生认识特点出发,设计合理的学习路径,让学生在实践、探究、体验、反思、合作、交流等学习过程中感悟基本思想、积累基本活动经验,发挥每种教学方式的育人价值,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
三是从以课时为单位的教学设计,逐步推进到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努力体现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以及学习内容与核心素养表现的关联,深入发掘并实现数学知识的育人价值;
四是逐渐突破课堂、教室的有限空间,以解决实际问题为重点,以跨学科主题学习为主线,以真实问题为载体,更多采取主题活动或项目学习的方式,走出课堂,走进社会,着力通过综合运用数学和其他学科的知识与方法解决真实问题,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社会担当等综合品质。
问:教师如何在备课中把新课标和新修订教材结合起来,将课标精神“转化”成实际的教学行为?
郭庆松:首先,要加强学习,学懂悟透新课标的新要求,明确领会新修订教材的编写意图,特别是要对照课标看教材,理解教材的编写从哪些角度落实了课标的要求。同时,不迷信教材,要能从中看到受限于文本的呈现方式,课标的要求未能得到有效落实的方面,进而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加以改进和提升。
其次,要勇于实践。针对教材的新变化、课标的新要求,实际教学必然也需要有突破。在新教材教学的初始阶段,一定程度上我们还要“摸着石头过河”,在这一阶段我们要勇于实践,从中总结经验教训,为后续实施奠定基础。
再次,要关注评价的实施,适时把握教学的效果,掌握第一手实证数据,检验教学的达成效果,及时改进自己的教学,探索基于证据的教学改进策略。
最后,要组织好区域教研、校本教研,特别是教研组的日常研讨,在学校内部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遇到难题及时化解,取得成功及时分享。
问:如何有效理解新修订教材反映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并实际运用到教学设计中?
郭庆松: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是从数学知识的学习历程出发,准确把握数学课程内容的育人价值。作为教育任务的数学知识,其意义不止于是什么,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了解、掌握、探索它的过程中经历了什么,而核心素养的形成与这样的历程密切相关。
二是从数学知识的组织方式出发,准确把握数学课程内容的整体结构。新课标仍然将数学课程内容划分为四个领域,但对每个领域在不同学段所包含的主题进行了较大的调整,对课程内容进行了适当的整合,加强了学科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其主要目的是为学科育人提供更加结构化的素材,教师作为实践者要能读懂其中的内在关联性。
三是从数学知识的演进路径出发,准确把握数学课程内容的内在逻辑。数学知识应用的广泛性实质上是由其可迁移性决定的,但这往往是指数学与其外部的关系。事实上,这样的可迁移性在数学内部同样重要,有了这样的可迁移性,一个数学概念就可以贯穿于若干个不同概念,从而实现相关数学概念之间本质的一致性。对数学知识内在逻辑的把握,可以通过核心概念打通知识间的本质联系,从而有助于学生整体而深刻地理解数学知识。与此同时,这样的认识过程还可使学生感悟丰富的数学思想,积累数学学习乃至认识一般事物的基本活动经验,从而更能彰显数学的育人价值。
问:未来数学教育教学将会聚焦在哪些方面?
郭庆松:未来数学教育教学的核心任务是组织设计合适的数学教育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形成适应未来发展的核心素养,真正获得自由的生命成长。
具体而言,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关注:一是要跳出知识点,注重教学的整体性;二是要创设真情境,让学生面对真问题;三是引领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体验“再创造”;四是基于数学自身的学科特性,设计实践性的学习活动过程;五是设计个性化的学习活动,满足不同的人的学习需求,让每个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深度体验。
转自中小学数字化教学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