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新课标理念下的新课堂是怎样的课堂?

2024/8/30 8:55:21  阅读:22 发布者:

“以学习为中心”的新课堂是落实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也是学生快乐学习的舞台。“以学习为中心”的新课堂是一种教学方式,旨在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型课堂。这样的新课堂重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最终提高学生自身素质。

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德是教育之基。立德树人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而课堂是就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主渠道、主阵地。《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首先强调的就是育人目标。《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中强调了三个原则,阐述中分别写道:

全面落实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培养要求,确立课程修订的根本遵循。

进一步精选对学生终身发展有价值的课程内容,减负提质,细化育人目标。

强化课程综合性和实践性,推动育人方式变革,着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关注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增强课程适宜性。

以上三点均指向了学习主体,均在强调尊重学习主体,因此新课标理念下的新课堂应该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以学习为中心”的新课堂从学生学习需求出发,以人为本,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发展,以未来的眼光对待今天学生的学习,最终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指向社会对学生未来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的需求。具体而言,“以学习为中心”的新课堂新三中心(学生的发展、学生的学习、学习的效果),相对于传统课堂的老三中心(以教材为中心、教师为中心、教室为中心)是有很大区别的,如图2-1所示(左边为老三中心,右边为新三中心)。

可见,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复制式”的,尤其突出教师中心论,教师决定着教学的内容、方法,控制着整个教学进程和节奏,学生是被管理的,需要服从教师的权威。传统的教学模式不重视直接经验获取,不重视学生的学习实践过程,认为学生对知识的思考和认识是可有可无的。而“以学习为中心”的新课堂,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发展、学习方式、学习效果,研究和了解学生的需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同时更加关注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

回应新课标,关注学什么

爱因斯坦曾说过:“教育不是要记住各种事实,而是要训练大脑如何思考。”义务教育课程要在立德树人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要培养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义务教育课程培养目标落实的主阵地就是课堂,简言之,学生正是通过在课堂上的学习,培养家国情怀;初步掌握适应现代化社会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具有在真实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要有积极的心理品质,具有抗挫能力与自我保护能力;还要有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初步艺术鉴赏、表现能力;具有协同学习能力;初步具有国际视野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这些新型能力在知识本位的传统课堂上是培养不出来的,这意味着课堂教学范式需要改变,从以知识为核心的“老三中心”,向以学生有效学习为核心的“新三中心”改变是必然的趋势。因此,新课标理念下以学习为中心的新课堂便应运而生,它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当然,以学习为中心,并不是完全要依着学生的兴趣,而是本着以学习为中心这一理念去调查、了解我们社会对学生发展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因为,学生暂时是社会知识和科学知识上的幼稚者,现在的兴趣并不能印证是对未来有用的,因此,需要根据其未来的需要来指导其学习,要尝试通过对学习意义的告知和一些寓教于乐的活动来激发个人的兴趣。

适应新要求,探索怎么学

学习目标决定学习方式。未来学生需要的各项能力注定传统的教学方式要适时改变,打造“以学习为中心”的新课堂其实不是一种方法,而是教育理念的与时俱进,是教学范式的全面革新,是科学方法论的应用和实践。

正如世界著名教育家杜威所言:“如果用昨天的方式教今天的学生,我们就毁了他们的明天。”皮亚杰也曾质疑道:“我们可以把教育分为两类:被动式教育和主动式教育,前者主要是依靠记忆,后者则运用智力去理解与发现。若此,真正的问题是,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我们要把学生培养成只能学习已有知识的人,还是培养成具有创新能力、终生都能发现发明、真正有脑子的人?”

学生学习方式之所以有可能改变,需要教师的觉醒。以往的课堂,学什么教师定,怎么学跟着教师走,如果教师不觉悟,教学方式不改变,那打造“以学习为中心”的新课堂将成为天方夜谭。因此,打造新课堂,教师“教”的方式必须首先改变。在“以学习为中心”的理念里,教师必须“让学”。

王尚文老先生认为,“让学”可分为“让热爱”和“让实践”。比如在语文学科里:

“让热爱”,就是教师在“以学习为中心”的理念指引下,想办法让学生爱上祖国语言文字,觉得语文可爱至极,对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特别感兴趣。

“让实践”,则要求让学生亲历听、说、读、写的实践,在具体的情境中运用语言文字,培养语文能力,提高语文核心素养。

“以学习为中心”的理念里,师生是并肩前进的学习者,这与《礼记》倡导的“教学相长也”的理念是不谋而合的。

因此教师要坚持教学相长,注重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如:

教师课前需要指导学生做好预习,课上要讲清重点难点、知识体系,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提问、自主探究。同时可融合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小组讨论、课堂互动、多媒体教学等,以提高教学效果和趣味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在实践中探索和创新。

在形式上可以融合运用传统与现代技术手段,重视情境教学;探索基于学科的课程综合化教学,开展研究型、项目化、合作式学习。

精准分析学情,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发展,注重个性化教育,以探究式学习为主,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实践。

以上是教师“教”的方式改变,这是对学生的“学习”方式革新的最好回应,也是学生“学习方式”革新的起点。

新课标理念下的新课堂,教师应该辅助自己的学生去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扮演引导者、组织者、陪伴者、终身学习者的角色。而学生会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学习,扮演着探索者、学习者、创造者、实践者、终身学习者的角色。他们可能会亲历项目化学习、主题化学习等一些学习活动,在实践探索中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呼应新课改,知晓学到啥

“知晓学到啥”,即学生的学习效果。简言之,学习效果包含学生的学习内容对自己有效,对未来社会有效。那该如何知晓呢?这需要借助评价来反馈。

“以学习为中心”,强调学生的学习效果,特别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测评和反馈,更加关注学习结果是不是能达到更高阶的运用。这与新课改强调的“全面落实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要求,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的理念是一致的。

“以学习为中心”,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积极发挥评价在学习中的作用,更能有效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学习为中心”,是以结果为导向的教育方式,符合社会主义的教育价值观,要求个人发展需要与社会发展需要相统一,强调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提升人的境界,焕发人的精神,培养健全的人格以求人类精神的至善至美,同时通过帮助学生具备技能、掌握知识和明确态度去适应和塑造全新的世界。

“以学习为中心”的新课堂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理念,以学生学习为中心,意味着学生拥有话语权和选择权,也意味着教师要充分做到因材施教。而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凸显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因此难以培养未来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也不能让学生成为有创造力的思考者或有创新性的设计师,更不能让他们想象未来的技术,甚至应对当今的挑战。

学生并不需要熟记知识内容,而需要能够将他们所学的知识应用在新的环境中。事实上,为大学、职场、履行公民义务、适应未来社会发展所做的最佳准备,就是让学生成为终身学习者。

自桃李微教育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