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版课标理念下的大单元
“结构化”教学
2022版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课程内容组织,重点是对内容进行结构化整合,探索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路径。”而核心素养的培养又具有整体性、一致性和阶段性。因此,在教学中我们采用结构化教学,利用多样化教学形式,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将各种知识构建成为知识框架,通过知识之间的联系体现出整体性,进而使得数学学习更加简单。
01
数学单元“结构化”教学的内涵
结构化学习是以数学知识体系为基础,从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出发,进行转化、迁移、梳理、归纳、整合,从而形成新的知识体系的学习过程与方式方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观察、思考、假设、验证、反思,需要找到知识点之间的联系,需要发现本质的数学规律,从而建构出全新的认识结构。
结构化既体现在内容的结构性上,也体现在数学思想方法的结构性上;既体现在知识系统的结构性上,也体现在学生认知过程的结构性上;既体现在老师课堂结构、板书形式的结构化上,也体现在学生思维结构化的孕育和发展上。
单元结构化教学是基于数学大概念,以有结构的教,促进有目标、有结构、有关联地学。将单元知识系统化,便于学生认知,数学结构化教学是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的基础上,站在整体化,系统化的高度组织教学,完善和发展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促进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能融会贯通,形成较完善的数学认知结构和思维结构的教学,
数学单元整体结构化教学可以改变以往零碎化知识教学的形式。知识体系整体大于知识体系各部分之和,数学教学要用数学的“大概念、大情境、大主题、大任务、大问题”将数学知识中相同或相似乃至相对、相反的意义模块进行统整、优化、组合,使得数学知识成为更具生长力的结构体。其关键是将“结构化”和“大概念”的理念融入教学活动全过程之中,“充分依据结构、生成结构、拓展结构、发展结构思维,培育数学素养”。
02
开展单元“结构化”教学的方法
在开展基于单元整体的数学结构化教学时,教师应整合数学知识板块,促进学生的思维结构化,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进而促进数学知识的整体化教学。
1、整合数学知识板块
结构的关联使得数学教学脉络清晰。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依据数学单元基础知识存在的关联性进行分析,以递进关系对数学教学进行设计。
第一、对课时知识进行整合。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将教学内容分为几个独立内容。
第二、单元知识整合。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前后知识之间存在的联系,始终保持知识的整体性,提升学生感知能力。
例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小数乘法》单元教材内容
主要内容有:小数乘法,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积的近似数,运用小数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以上内容都是学生在学习了整数的四则混合运算(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四年级下册),以及小数加减法(四年级下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梳理,利用转化这一数学思想,将这部分的知识进行梳理,并重组(如下图所示),这样可以让教师更好的把握知识点的练习,使得知识结构化。
重整后的教学安排,由计算教学(小数乘法的算法、算理、混合运算、简便计算)到解决实际问题(估算和分段计算),循着这一条线索进行教学,教学方向结构化较为清晰,教师能更好的把握教学方向,学生的学习方向更为明确。
2、促进学生的思维结构化
结构化教学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工具,不应只应用于数学知识形成上,还可以应用于对知识结构的严格把握和自主建构上。
第一、整体感悟数学知识。思维整体结构化在数学复习课中使用效果比较好。复习不仅是对单元知识进行回忆,而且在复习期间采用全新方式,激发学生复习兴趣,从而可以使学生主动加入到复习中,便于数学知识建构。
第二、学会迁移。在数学教学中,迁移基础知识的过程更加重要。教师在教学中要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探索数学过程性内容,对数学知识进行自觉性迁移和分析。
第三、纵向拉伸:将单元内、单元间,甚至跨年级的同类知识内容按其内在的逻辑组成由简单到复杂的结构链,通过内容的适当调整、增补,将断裂的知识结构修复完善,使学生对知识间的纵向关联有清晰的认识。
第四、横向贯通:把具有“类”特征的单元知识整合到一个单元,凸显背后共通的思维方式,丰富学生对类结构特征知识内涵的整体认识和结构把握,提升学生分类、比较、概括、抽象的能力。
第五、纵横融通:打破原有单元和年段的界限,把视野从单元整体结构拓展到整个年级甚至各学段的教学中,在整个教学的视野下审视、策划、体现结构链和结构块之间的关联,形成主次分明、有机渗透的教学格局。
同时,我们经常要思考:你打算让学生学习什么内容?你能想到与这个内容有关的哪些内容?为什么说这个内容是重要的?学生学习这个内容的知识和经验基础是什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哪些困难?帮助学生学会这个内容的支持是什么?
03
学习任务单促进“结构化”教学
新课程标准要求以学生为中心展开课堂教学,在教学中强调学生的主动探究与发展。学习任务单的运用,能够将学生思考的过程量化罗列,相当于教师为学生搭建了一个梯子。学生在探究的状态下拾阶而上,寻找到需要掌握的知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所学知识设计学习任务单,使学生在任务单的提示下展开学习,根据学习任务单的提示、给出的线索等寻找到知识点的所在,并且做出进一步的探究。
在这一学习任务单指导下,学生自主地去探究,教师仅仅是把要求提了出来,学生可以通过实践验证,亲自去实践,也可以通过单纯的运算,还可以通过头脑的空间想象去完成探究任务,也就是说给出了过程的引导、要求看到结果,但是探究的过程却交给了学生,为学生留有相当大的探索空间,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总之,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就是要将知识结构与学生认知结构融入整体而连贯的情境中,促进学生实践、体验、感悟,让学科知识和学生思维互动生长起来,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科思维、情感态度得到综合发展,不断地抵达阶段核心素养的目标。
转自教学评研究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