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教师教研创新 赋能课堂教学提质
2024/8/26 9:54:52 阅读:20 发布者:
教师教研是教师基于课堂教学实践,反思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设计最佳解决方案,通过实施方案反思总结问题解决的效果,从而提高对课堂教学的认识并改进课堂教学实践的系统过程。简言之,这是一个从实践到认识再到实践的循环往复过程。就其本质来看,教师教研是一种反思活动,通过批判性思维发现自己或同伴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并以理解、真诚、开放的心态直面教学中的问题;教师教研是一种探究活动,通过探究问题形成的原因及解决方案,不断更新认识论、学习观和教学观;教师教研是一种学习活动,教师通过学习了解理论前沿信息,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使自己个性化、情境化的经验升华到理论层面。
教师到底应该研究什么才能真正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呢?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是制约课堂教学提质的关键。每一个进入课堂的研究者,都会通过感知课堂教学活动观察到一定的教学现象,但透过教学现象发现教学问题就需要有一定的研究意识与研究能力。教师要研究课堂教学,必须能够区分并识别教学现象、本质以及问题。教学现象是在教学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有关教学的比较表面、零散和多变的外部联系,是教学活动过程中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教学本质是教学活动内部的联系,由教学的内在矛盾构成,是教学活动比较深刻、稳定的方面。教学问题也就是教学过程中各因素之间的内在矛盾。教学问题一般隐藏于教学现象之中,教学问题的发现与解决其实就是透过教学现象把握教学本质的过程。总而言之,从教师教研的特殊性和本源性来看,教师教研的重点在于将教学研究与自己的课堂教学深度结合,发现、分析、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将教学问题转化为研究课题,再分解为可研究的具体问题,针对不同类型的具体问题采取有效的解决方法与策略。
结合教师日常工作特点,教研方式的创新脱离不了教师日常的听评课和集体备课活动,因此在传统听评课和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可以构建出教师教研的两条路径。
自上而下的演绎式路径,即教师通过个人反思发现课堂教学问题,经集体备课分析问题后,教师不能基于经验而需要基于相关理论分析和解决课堂教学问题,运用理论设计教学方案,通过听评课实施方案、评价方案,最后结合实践过程进一步整合顺应理论。
自下而上的归纳式路径,即教师通过个人反思发现课堂教学问题,经集体备课分析问题后,教师能够基于经验初步解决课堂教学问题,通过运用经验设计方案、听评课实施方案、评价方案,最后将实践经验归纳总结上升到理论层面。
推进教师教研创新,赋能课堂教学提质,需要将教师的个人反思、集体备课、公开教学以及听评课、说课等日常的教研活动有机联系起来并作为系列活动开展,构建教师教研新模式,将日常的教学工作即听评课活动、集体备课等与教学研究的基本过程有机衔接,使教师在实践操作层面真正体验到教研的意义与价值,认识到教研不是游离于教学之外的附加性工作,而是为了改善课堂教学实践在日常工作过程中开展的。基于此,结合上述两条基本路径的分析,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研究的模式可以概括为以下两种。
一是基于教师个性问题的研究模式。这一模式是针对教师个人的个性化问题开展研究的最基本模式。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设计方案—实施方案—收集证据—评价方案是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研究的路线;个人反思—集体备课—个人备课—公开教学—诊断学生—说课评课是教师日常工作的路线。两条路线有机对接起来,教师就能有效地在日常工作中开展课堂教学研究。该模式的基本操作流程如图1所示。
二是基于教师共性问题的研究模式。该模式是在教师个性问题研究模式基础上的延伸与拓展,当教师的个性问题通过集体备课凭借教师的集体经验和智慧无法有效解决时,此问题就转化为教师的共性问题,这时就要通过对共性问题的整合、提炼形成研究主题再开展研究。该模式中,确定主题—学习理论—设计方案—实施方案—收集证据—评价方案是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研究的路线,集体备课—查阅资料—个人备课—公开教学—诊断学生—说课评课是教师日常工作的基本路线。两条路线有机对接起来,教师就能有效地在日常工作中开展课堂教学研究。其具体操作流程如图2所示。
总之,教师通过教研赋能课堂教学提质要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目标,以解决课堂教学问题为根本,以教师自我反思为基础,以教师同伴互助为形式,以专业引领为依托,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旨归。
转自兴春教研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