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理清教学活动类型
教学活动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达到教学目标而安排的一系列活动和任务。它涵盖了教学的各个环节和内容,包括教学设计、教学准备、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估等。在大单元教学模式中,核心是展示教育,因此展示是大单元教学的灵魂,也是这一教学模式的支撑。从这一角度而言,大单元教学活动主要包括三种基本类型,即预习展示课、提升展示课和巩固展示课。在重组教学内容时,教师还要明确教学活动类型。
1.预习展示课
预习展示课,又称为预习引导课,是大单元教学的起点和学习的开始。这一教学活动的特点就是发挥导学案这一教与学之间的纽带和抓手的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任务一:大声朗读两遍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清自然段序号。
任务二:字词积累。
棚架 活生生 苔藓 草坪 甘蔗 瀑布 增加 缝隙 软绵绵 谚语 农作物 尽量 斗篷 缩着 情况 袖子 瓦蓝 衣柜 预报 喧闹 甩打 嘟囔 蒜头 遮盖 讲座 酱油 逗引 嘴唇 蹦跳 高粱 菜畦 稻秧 芭蕾 炖肉 痱子 闷雷 玛瑙 处暑 厚墩墩 窸窸窣窣 理直气壮 焖上米饭
1.读四遍词语,在书上圈画、补充,并把画横线的词语写一遍。
2.从课文中找出两个难以理解的词语,并试着解释。
( ): 。
( ): 。
任务三:默读课文,思考这两篇课文分别表达了怎样的中心意思。
《夏天里的成长》: 。
《盼》: 。
以上是小学语文六年级第五单元的预习导入课的学习任务单。从任务单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到,大单元教学模式下的预习展示课,重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借助于独学、对学、群学等方式,先让学生达到掌握70%~80%的学习目标,并在小组内部由组长带领,要求每个成员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展示。同时可以看到,预习展示课中展示的内容要少而精,要对接下来的提升展示课有指导和铺垫意义。
2.提升展示课
提升展示课是对大单元下的小组合作学习成果进行的展示,主要是借助任务群,在教师的追问、质疑中,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学习目标,拓展更多的相关内容,在学习中做到举一反三,提升能力。以下是高一物理以“动量”为主题的大单元教学设计片段。
一、课前分享
课前5分钟,教师让学生代表用两组质量不一样的小球做了对比实验,让大家观察碰撞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积极带领大家思考碰撞的效果和哪些因素有关。
二、新课探究
教师围绕这节课的重难点,用三个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规律,分析物理量的变化。
活动1:实验操作和视频结合。教师先带学生操作一遍,利用已有的视频,结合学生平板设置一个微课,让学生观察并计算,分组讨论并在小组间积极展示结论。
活动2:以师生问答的形式引出新物理量,从物理学的分析角度,对这个物理量进行定义和性质判断。
活动3:从学生掌握的已有知识和能力出发,帮助学生理解动量变化的计算,让学生从作图和三角函数两个方面来进行计算。
从案例可以看到,“课前分享”在某种程度上是对学生预习的检查,而接下来的“新课探究”其实就是提升展示。在这样的展示课上,借助于层层递进、逐步深入的活动,学生“聚焦”于所要学习的知识,而教师则与学生处于平行的角度上,依据学生的表现,适时调整自己的位置,或示范引领,或观察和发现,从而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站在最佳位置,收获良好的学习体验。在这样的大单元教学中,学生在展示自我的过程中,不但要展示其合作学习的成果,还要展示个人风采,因此可以获得成就感。
3.巩固展示课
巩固展示课,简单地说,其实就是基于大单元学习,引导学生自主拓展提升,迁移应用,旨在追求知识的再生成。下述案例是统编版语文七(下)第五单元以“哲理之思”为主题的大概念教学内容节选的两项任务。
【活动任务四】绘景状物表寄托
师:本单元写作实践部分,要求大家选择你喜欢的景或物,写一个片段,注意语句连贯顺畅,不少于200字。下面这篇托物言志微写作,是老师缩写、改编了潘鸣先生《草木回芽》中的一段文字,大家认认真真地读一读,感受一下物我交融、托物言志的精妙写法。
师朗读示范(屏显):这是一棵低调谦逊的绿柳,它给予了我生命内敛的力量。你看,从枝条上泛出的芽苞,渺小得像脱壳而出的米粒,像经夜未消的露珠,但谁也无法小觑它身体内部潜藏着的巨大能量。那些蛰伏在枝中的胚芽,能于料峭东风中执着向上,一点点挺进,赤手空拳从严丝合缝的木质肌理中步步逸出,突破虬枝铁皮般严实的包装,绽放出一团团以柔克刚的巨大内力,这在大自然中是何等出类拔萃!这样的谦恭不正如内敛的君子风度吗?(学生轻声朗读,体验)
师:请大家以下列句式为开头,选一种景或物,运用物我交融、托物言志的手法,细致描摹,寄托你的志趣或意愿。写一个片段,不少于200字。
句式:这是 (物的外在或内在特点)的 (景或物),它给予了我生命的 (感悟),你看, 。
(学生动笔写作,小组交流展示)
【活动任务五】对联创写促表达
师:来,对对联的时刻又到了,请大家结合两篇散文内容,对几副对联吧。
(生翻书深思,之后小组互助修改,展示)
从节选的内容可以看到,这一部分旨在引导学生结合课内所学托物言志类文本,读写结合,写一篇托物言志的文章,整合单元内容用对联形式创意表达,促进理解。这正是巩固展示课的特点。
在巩固展示课上,教师要善于利用某些奇思妙想,让有“创见”的学生展示自己的独到思维见解,借助于学生“兵练兵”“兵教兵”“兵强兵”的过程达到对知识的再认识和巩固的“目的”。
需要注意的是,这一课型的“展示”,在于发现学生“求异思维”能力的表现。依据学科不同,这种展示的形式也不同,比如数学可以采用“一题多解”“多解一题”的形式,语文可以采用创意写作或表达的形式等,就是要让学生在智慧的对撞之中,开启思维,生成能力。
二
明确教学活动目标
大单元教学的重点不是让教师讲,而是让学生经历和体验学习。如何经历和体验学习?教师要结合给学生的那份整体的学习线路图,即学程方案(也可以称为学历案、导学案),依据方案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和学习活动。而要设计出这样的方案,首先就要明确教学活动的目标,并使之成为内容重组的重要依据。
1.认识教学活动目标
大单元教学活动的目标是大单元教学活动所期待的学生达到的学习效果,是指导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纲领,更是促进学生深度理解、实现知识迁移应用的最终目标和长期目标。有了它,大单元教学才能真正实现素养落地。我们来看一个教学目标设计的案例。
1.感受革命领袖的伟大革命抱负和豪放胸襟,理解文章作者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关注,激发青春的热情,理解春青的价值,敞开心扉,追寻理想,拥抱未来。
2.领会本单元诗歌与小说的内容,理解诗歌借意象抒发情感的手法,把握小说叙事和抒情的特点,体会诗歌和小说的独特魅力。
3.学习从语言、形象、情感特点等不同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提高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4.结合本单元诗作的学习,尝试写作诗歌。可以以本单元的作品为学习的范本,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中外诗歌作为研习的材料,从生活出发,寻找素材,激发诗情,抒发真情实感。掌握诗歌写作的一般技巧,注重语言的锤炼。
上述案例就是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青春激扬”的大单元教学设计的教学目标。从内容中的“感受”“领会”“理解”“学习”“获得”等动词,可以明确学习要达成的目标。
2.教学活动目标的确定
大单元教学活动是基于学生自己的大主题、大任务、大情景开展一种自主驱动的学习活动,学生要在学习的过程中将其学习思维呈现出来,使之可视化,从而保证过程评价有章可循。因此,教师需要在明确的大单元教学活动的目标下,编制学程方案和运用学程方案。具体来说,教师要科学地确定大单元教学活动目标,必须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
(1)研究和分解课标
教师要高站位把握课标,即深入研究国家课程标准,对2022年版新课标中的课程总目标、学习任务群学段目标进行深入研究和理解,从“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部分提取大概念。接着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国家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来提取大概念,并将其分解为学年目标、学期目标。最后在学期目标的基础上,教师要以素养为导向,在大概念的基础上,围绕大概念确立大单元教学目标。
(2)分析学情
在研究和分解课标的同时,教师要对学生真实的学情进行了解,即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需要。在确定目标中,如果教师对学生真实学情存在过高或过低的估量,那么就极难找到学生学习时的真正痛点,当然目标的设定就会浮于表面;相反,教师如果能深入分析学情,那么就会让教学停留在学习发展区,让学生的学习水平获得切实提高(见图3-6)。
(3)通览教学内容
通览教学内容,就是了解教学对象——教材。教材是最为重要的教学资源,因此基于教学活动重组教学对象,也需要对教材加以重点分析。当然,不同的学科,对大概念的提取也有一定的区别。
以语文学科为例,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要通览单元导读页,明确人文主题和语言要素,并从语文要素中层层分解,为提取“单元大概念”做好准备;二是要研读教学文本,在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梳理文本和单元大概念之间的逻辑联系,并对与单元大概念不存在逻辑联系或逻辑联系少的教学内容进行大胆的舍弃。需要注意的是,针对小学语文的口语交际和习作,中学语文的综合实践和写作要思考其与单元文本内容的相关性,并以此确定重点,补充相应的资源,使之融入大单元教学设计活动中。
(4)提炼大概念,确定教学目标
要做到提炼单元大概念,并据此确定大单元教学目标,就要明确提炼单元大概念与生活的相关性,即明确3个问题:生活中什么时候需要?生活中如何使用?生活中什么不能使用?在这3个问题的思考与回答中,抓住大概念,细化为大单元教学目标。
1.先通读本单元两篇现代文,准确提取关键信息,画思维导图。
2.紧扣“生命”一语立骨,给《紫藤萝瀑布》与《一棵小桃树》写出内容微点评。
3.紧扣本单元写作训练“托物言志”,比较两文内容的异同,提炼写作秘籍。
4.写一段“托物言志”小散文,寄寓自己的情思,抒发对社会人生的感悟。
5.整合单元内容,用对联形式创意表达,促进理解。
上述教学活动目标是围绕统编版语文七(下)第五单元提取的大概念——哲理之思,细化分解确立的教学活动目标。这些教学活动目标就是基于对教学标准、学情、教材的分析确立的。
转自桃李微教育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