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新课标下课堂行为的新变化(三)| 角色变化 :从“知识的化身”到“学习之火的点燃者”

2024/8/26 9:15:56  阅读:28 发布者:

在传统的课堂上,教师俨然以“知识的化身”“智慧的灵泉”的形象出现。这样的形象固然可以让学生对教师心生敬畏,产生强烈的榜样力量,但同时,这样的形象也使得学生迷信教师,依赖教师,失去独立探索的力量。核心素养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新思维,从“知识的化身”变身为“学习之火的点燃者”,唤起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使之成为学习的主人。

点燃学生的思维之火

教育的艺术不在传授,而在鼓舞和唤醒。而鼓舞和唤醒学生,就需要教师点燃学生的思维之火,帮助其树立正确的思维方式。

1.点燃学生自主探索之火

发现是自主探究的开始。因此教师要点燃学生的自主探索之火,首先就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在此基础上作进一步深入细致的观察、思考和探索,提出探究性的问题。

某数学教师在教学七年级数学下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过程中,以古代鸡兔同笼的故事创设情境后,提出问题。这一问题成功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开始讨论演算猜想,凑数,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其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

经过一番讨论,有的学生得出结果,靠凑数;有的学生没得出结果,于是老师又提问:“一只小鸡几个头,几只脚?一只兔子几个头,几只脚?你能不能考虑列方程呢?”学生受到启发,各自去列方程,但列出的方程是两个,不会解答,新的问题出现。就这样,学生的自主探索中,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顺理成章地出现了。

案例中,这样的引导过程,并非简单的方式方法问题,而是教育观念问题,因此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设计问题、思考问题,提出问题,为学生营造一个积极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让之成为“问”的主体,成为一个“信息源”,进而自己主动提出问题。

2.点燃学生自主实践之火

要点燃学生的自主实践之火,教师就要创设适宜的条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其创设自主探究的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获得了安全感,才能敢于真实地表现自己,充分表现自己的个性,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潜能,主动进行探索和实践。

这是一节作文课。上课铃响后,学生们并没有规规矩矩地坐好,而是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地自由组合,每组的桌子上都摆着他们自己喜欢吃的水果。老师也没有作过多讲解,只是提示学生可以从形状、颜色、大小、味道等方面去观察。老师的话音刚落,学生们就热闹开了。有的学生用手摸,有的学生用鼻闻,有的学生离开位置,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还有的学生把水果切开,美滋滋地尝一尝……

没人会想到,这竟然是一节让老师及学生头痛的作文课。随后的作文中,学生的作品也是那么感染人,描写得那么真实,情感的抒发也是那么自然。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的自主探索之火就这样被点燃了。

在这个案例中,教师给予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让学生自由组合,随意而坐,在老师提供的许多实物上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尝一尝,弥补了生活经验的不足,在这样民主、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中探索,产生一种“自由感”。身处这样的氛围中,学生减轻了精神负担,自觉地、全身心地投入,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其学习自主性得以发挥,其思维的火苗被点燃。

3.点燃学生自主创新之火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把人的创造力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因此教师要点燃学生的自主创新之火,就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逐步培养其创新能力。

首先,教师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求同辨异的精神,给其自由的空间,使之敢于发表自己独立的见解,能运用发散思维思考问题;要在教学中注意“时间留白”,给学生充分讨论和交流的机会,让师生、生生形成有效的思维互动,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让新旧信息融合,促使学生发表独立的见解,提出新异的观点,进而创造性地获取知识。

其次,教师要启发学生立体思考问题,从事物的内在联系上发现与问题相关的各种关系,进而获得解决问题的办法。对同一个学习内容,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发散思维多层次、多角度、多侧面分析判断,找出它们相互交叉形成的立体系列,促使学生进入深度学习,发现事物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进而从联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点燃其创新的思想火花。

第三,教师要引导学生摆脱思维定势,打破常规的思维,倡导变向思维,鼓励学生以创新的态度对待学习对象,创新学习方法,从而提出创造性新思想、新理论。

点燃学生的潜能之火

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数学家王辛坤将人的潜能比作一座汽油库,认为星星之火就可以使其雷声轰轰,光照大地,但如果少了这颗火星,它就会成为一潭死水,永归沉寂。这颗关键的火星就是教师对学生的激发、挖掘和培养。教师如何点燃燃学生的潜能之火呢?

1.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师要点燃学生的潜能之火,就要在教学过程中将其当作关键环节。教师要认识到教学是师生双方共同学习的过程,是以学习为主体,内因起决定作用的过程。

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开启学生思维的门扉,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就要刻意启发、引导、点拨学生,激发起其思维的波澜,使其思维处于最积极的活动状态,进而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一旦兴趣与求知欲发生联系,那么学生就会因为兴趣而勇于突破课堂的界限,自主向课外探究,进而涉猎更广博的知识,去更为广阔和深远的领域去探索、创新,于是其学习的主动性就会被调动起来,潜能得以爆发,学习自然成为乐趣而非困难,学习效果自然良好。

这是一节小学看图作文课,教师在指导学生看图作文。第一幅图:“小黑猫和小白猫在桥上看鱼”,第二幅图“小黑猫跳下河去捉鱼”,第三幅图老师别出心裁地只用一个“?”。

学生看完第一、第二幅图后很想知道结果,其好奇心被激发起来,老师不但只给一个“?”,还反问一句:“你们说结果会怎样呢?”就这样,学生们的思维想象就如同开了闸的水,滔滔不绝。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组织教学时,有意识地进行留白,给学生留下自主探究的空间,激发起学生探究的兴趣:“不会游泳的小黑猫跳下了水,结果会怎样呢?”学生们由此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学习的积极性被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于是在老师故意留下的“空白”中,学生大胆发现,创新,交流,表达,变“吸收─储存─再现”为“探究─鼓励─创新”,潜在的学习欲望被调动,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成为学习的主人。可以说,正是教师营造的这一平等、民主、和谐、轻松的课堂气氛,所用的最佳的教学艺术,所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所创造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才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

2.开拓学生的思路

所谓开拓学生的思路,即开拓学生思维的新广度,训练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和系统性。要点燃学生的潜能之火,教师就要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质疑,并在质疑中借助于启发、开拓、引导其自主探索,进而在开拓思路的训练中探求知识,培养其创造性思维品质。同时,教师学要注意在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其经历设疑、开拓、探索知识的过程,使之在探索中自主求索,培养发现和创造精神。在这样的点拨、启发和机智的诱导下,学生在内外诱因双向作用下,就会在学习上表现为极大的主动和热情,其潜能之火就会被激发。

一节物理课上,老师要教授的知识是空气的浮力。备课时这位老师注意到,书中配有一张热气球的图片,热气球是利用轻于空气的气体来提供升力的航空器。生活中用到浮力原理的现象很多,比如学生感兴趣的孔明灯。点燃孔明灯的灯芯,内部的空气会因受热膨胀而从中间扩散,使内部空气密度比外部小,充满热空气的球体就会飞起来。于是仓设计了在课堂中“放飞”孔明灯的小实验。为了保证安全,他挑选了阻燃材料作为灯罩,并在授课前关闭了门窗,“这样孔明灯不会受到横向气流的干扰,只会在热空气的影响下垂直上升”。结果在课堂上,不少学生跃跃欲试,想要亲手点燃灯芯,见证孔明灯徐徐上升。

上述案例中,教师为了开拓学生的思路,将教学的重点放在突出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上,同时借助活动鼓励学生大胆动手体验,使之在动手中收获真实的感受,从而达到开拓其思路,培养其创新意识和自身对学科知识的判断能力的目的。这样的课堂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地位和主体性作用,也体现了教师点燃学生的潜能之火的作用。

自桃李微教育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