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观念的教学价值及其实现
2024/1/29 16:30:57 阅读:122 发布者:
整体教学有助于培育整体的人,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整体教学是指围绕一个核心,各教学要素内部以及要素之间紧密联系形成的整体教学系统的运行。在这个系统中,各要素既作为独立子系统存在,又作为教学系统的部分而存在。作为兼具知识论、学习论、发展论三重价值的意义结构,大观念的教学价值因其作为整体教学系统(如图1所示)的核心而实现。
(一)大观念作为核心促成各教学要素形成有机整体
1.大观念促成整体教学目标的形成
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当前教学的价值追求。大观念作为学生核心素养的表征,能够整合三维目标以形成“三维一体”整体教学目标。具体来看,即根据“确定大观念—分解大观念”的思路,首先通过课程标准分析、学科核心素养分析、专家思维分析、概念派生、生活价值分析、知能目标分析、学习难点分析、评价标准分析等方式[29]确定大观念,然后将确定的大观念分解为符号表征的知识与技能、形成过程中的思想与方法、蕴含的情感态度与价值旨趣,以此使三维目标以大观念为核心形成有机整体。例如,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确定大观念“数形结合”,然后将其分解为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以形助数”与“以数助形”能将复杂的数学问题直观化、简单化;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够运用“以数化形”“以形变数”“形数互变”三种方法解决复杂数学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形成变复杂为简单的生活态度。
2.大观念促成整体教学内容的形成
对大脑记忆的研究表明,组块化的信息更利于学生的快速记忆与长久保持。布鲁纳的学科结构思想表明结构化知识有助于广泛迁移。因此,教学内容结构化既有利于学生的记忆与理解,又有助于学生的长久保持,还有助于学生进行广泛迁移。在奥苏贝尔(D.P.Ausubel)看来,“起固定作用的观念”为信息之间产生联系、形成结构提供了固着点,能将信息整合起来建立联系。大观念作为最有教育价值的抽象概括性知识,能够作为起固定作用的观念使教学内容结构化,形成整体教学内容。具体来看,即在选择与组织教学内容时,打破教材原有的内容安排序列,以大观念为核心对教学内容进行重组,使教学内容围绕不同的大观念形成不同课程知识群,每一课程知识群内的知识因大观念的固着作用而彼此联系形成整体。
3.大观念促成整体教学过程的形成
整体教学过程的展开是整体教学理念落地的关键环节。以大观念为核心的教学过程是个体持续建构意义的过程,大观念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线索能够使序列化活动相互联系,构成有机整体。具体来看,可采用以下三种路径设计整体教学过程。路径一:大观念→大问题→子问题→具体活动。这条路径以问题解决逻辑为基础进行教学过程设计,强调教学过程中问题的导引作用。首先将大观念转化为大问题,将大问题依据问题解决的逻辑分解为几个子问题;随后将子问题转化为学生积极参与的探究式学习活动;最后将这些活动根据问题解决的逻辑安排成有序发展的系列活动。路径二:大观念→核心概念→小观念→体验活动。这条路径以知识形成逻辑为基础进行教学过程设计,强调学生通过体验去感知、理解知识。首先将大观念分解为几个核心概念,再将核心概念解构为小观念,然后将小观念转化为学生具体的学习体验活动。路径三:大观念→核心任务→完成任务的活动。这条路径以学生心理逻辑为基础进行教学过程设计,强调尊重学生学习的兴趣、情绪情感、个体差异。首先围绕大观念设计核心任务,规定任务完成时间,学生自主安排学习进度、学习方式方法,以完成任务的质量作为评价学习效果的依据。相较于前两种设计路径,路径三更适合高年级学生。在这三种路径中,大观念始终是串联各个具体学习活动的核心线索,使活动之间建立起紧密联系,形成一个整体。
4.大观念促成整体教学评价的形成
所谓整体教学评价,是指将教学过程评价与学生发展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以大观念为核心,可将教学过程评价与学生发展评价结合起来形成整体教学评价。
在教学过程评价中,可采用以大观念为核心的教学过程档案袋法进行评价。一是“教”的档案袋,即教师围绕大观念进行的教学设计、过程记录、教学反思等过程性资料;二是“学”的档案袋,即学生在参与以大观念为核心的教学活动中具有代表性的作业、作品、活动反思等资料。这些资料成为以大观念为核心的教学过程评价的基本依据。
在学生发展评价中,可采用以大观念为核心的表现性评价对学生发展情况进行评价。具体可采用如下四种方法。方法一:演说/辩论。演说/辩论法是指学生通过对某一议题、某一争论、某一概念发表演说或辩论,评价者对学生在演说或辩论中所蕴含的大观念的数量和质量进行评价,以此考察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程度。方法二:表演。表演法是指学生围绕某一主题创编故事并进行表演,评价者根据学生创编的故事、表演呈现出的理解来评价其中所蕴含的大观念的数量和质量。方法三:作品。作品法是指学生完成某项作品(如绘画、文章、制作物等),评价者对作品中所反映的大观念的数量和质量进行评价。方法四:概念图。概念图法是指学生通过绘制与某一主题相关的概念图,并在概念之间画出连接线、标注之间的关系,评价者对概念图中所反映的学生所形成的大观念进行评价。针对不同学科、不同学段的学生,采用的具体方法不同。如,针对低段学生,绘画、表演等方法更适宜,针对高段学生,可采用概念图法;人文社会学科更适宜采用演说/辩论法、表演法,自然学科更适宜采用作品法、概念图法。
(二)大观念作为核心促成整体教学系统的形成
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与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的基本要素。如前所述,大观念因其在发展论上的价值,既能作为教学目标设计的出发点,又能作为学生发展的评价对象;因其在知识论上的价值,它能作为最有教育价值的知识重组课程知识,形成整体教学内容;因其在学习论上的价值,它能作为过程线索使序列教学活动形成整体。因此,大观念可以使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与教学评价真正融合,使教学活动成为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自我更新与发展的整体教学系统,通过整体教学实现整体育人。
转自:“兴春教研”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