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邱学华:对当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评说

2024/1/22 9:31:08  阅读:30 发布者:

近来我参与了教育科研成果的评选,读了大量的教学设计,看了很多的课堂教学录像,现场听了不少的课。总的来说,通过多年的学习和探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水平有了提高,已经闻到新时代的气息,令人欣慰,当然也存在不少的问题。现写出来同大家讨论。

01

关于教学设计、课堂纪要的界定。

以前教师的备课统称教案,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改的深入,对此有五花八门的提法:教案、学案、教学案、教学设计、课堂实录、课堂纪要、教学片断等。在评选中我看了许多教学设计,发现大都是用课堂实录形式写的,说明有些教师对教学设计和课堂实录混淆不清。

其实,对课堂教学的设计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

一类是课前准备上课用的,一般称为教学设计、教案、学案、教学案等。

一类是课后总结和研究用的,一般称为课堂实录、课堂纪要、教学片断等。为了对课堂教学作深入研究以及便于大家学习,根据课堂教学实况整理成文,称作“课堂实录”,教师的提问和启示、学生的回 答、学生合作交流的情况以及现场课堂气氛,都可详尽地反映出来。写得好的看了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有的还附有课后反思。由于这样的课堂实录所占篇幅太多,在整理过程中把一些不重要的环节删简,因而不能叫“实录”,可称作“课堂纪要”。有时为了研究的需要,只要截取最精彩,或最符合要求的部分,就称作教学片断。

现在对“课堂实录”和“课堂纪要”也不去严格的区分,因为“课堂实录”也要经过加工整理,所以大家约定成俗都称作“课堂实录”也行。

从上面简要分析来看,教学设计和课堂实录有严格的区分。前者是在上课前写的,为上好课作精心的设计;后者是上完课,根据实况记录整理出来,作为研究用的,两者不能混为一谈。

有的学校领导,要求教师备课都用课堂实录的形式,这是不切实际的,也是不科学的,你还没有上课,怎能知道学生怎么回答!

作为教育科研成果,应采用课堂实录形式较好, 最好能有课后反思与评析。

02

关于录像课,微课以及网课的界定。

录像课是评价一个教师教学水平和驾驭课堂教学能力的极好形式。这次评选送来不少录像课,大都没有再次加工,都是原汁原味的真实写照,反映了当今教师的教学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原因是多年来,不少优秀的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包括研究生)进入教师队伍。他们起点高,经过教学一线的磨炼会出现一批好苗子,成为新生代的名师。

现在教育技术先进,连手机都有录像功能,也能在手机上编辑加工。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手机录像,然后回放供自己分析研究,对自己的设计安排,教学语言,教态动作,学生反应等看得一清二楚,便于自己发扬优点,纠正缺点,这是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好办法。

拍摄的课堂录像课不需要刻制光盘,存入U盘就行。参评教育科研成果,只要快递一个优盘,简单易行。前面谈到“课堂实录”的文本,也应根据录像课的实况整理完成。

从广义上讲,微课也是一种课堂录像,不过时间只有几分钟,所以称作“微”课。

微课是源自美国的翻转课堂。原来,美国东北部边远地区的大学和中学缺少优秀师资,他们想出一个补救的办法:先请优秀教师把这堂课的关键内容进行讲解,录成视频。当地教师在课前先让学生看优秀教师的视频,然后再上课。这种做法被中国专家引进,起名为“翻转课堂”,预先录制的优秀教师的视频,称作“微视频”或“微课”,并作为先进教学方法大肆炒作,大面积地推广到中小学各科。

这种翻转课堂到底翻转在哪里?仔细分析一下,它并没有翻转“讲与练”“教与学”的关系,仅是提前听教师讲解而已。学生若在课前看了优秀教师的讲解视频,时任教师还怎样上课?多年教学实践表明,这种方法并不适用于小学。有些地方要求教师人人做微课,增加教师负担不说,上课又麻烦,教学质量并不高,不受教师欢迎。

网课是基于疫情下产生的新的课堂教学形式,是中国教师的创造。疫情给中国人民带来巨大的挑战。各条战线,各行各业的人们,都在团结奋战,使中国经济仍能稳步前进,创造了世界奇迹。学生不能进校上课,教师想方设法在线上进行教学,做到“停课不停学“,也创造了世界奇迹。我看了不少网课,已经达到较高的水平,令人钦佩。

初期的网课受“微课”的影响,做得比较简单,只有教师对课本中知识点讲解,没有过程,没有练习,更没有互动,学生并不感觉到是在上课。后来,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改进提高,逐步定型为网课,网课保留了课堂教学的基本流程,事实上是没有学生在线上的模拟课堂,有准备练习,有学生自学课本,有教师讲解,有课件展示,有当堂检测等,一应俱全,就是没有现场见面。有的学校借用网络平台,教师能在线上与学生见面互动,倾听学生的回答,检查学生的作业,而且还能做到一对一的指导。这样的网课已经近乎现场课堂教学,保持了教学质量,真正做到“停课不停学”。但为了这样的网课,教师要花费很多时间准备,还需要网络技术的支撑。对此,同年级备课组可以分工负责,学校应给予教育技术方面的支持。

03

重视小学数学基本功训练。

新课改以来,重视学习教育新理念,却忽视了数学教学中的基本功训练,特别是基本口算训练,不可否认学生的计算能力下降了。这个现象已经引起大家关注。有人提出重视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是对的, 但不能把中国教师重视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优良传统丢了。

我对口算教学进行了长达70年的实践与研究,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我当农村小学教师时,就对口算教学产生了兴趣,并创造了小学口算表。六十年代在华东师大当大学教师时,进行基本口算与笔算相关问题研究,通过7314名学生样本的统计分析,相关系数高达 0.769,并得出“口算是笔算的基础”的科学结论[1]。八十年代,开展口算量表的研究,对学生的口算速度应该有一个科学的标准,要求过高没有必要,会加重学生负担;要求过低,不符合要求,就必须要用科学的“量表”来测量[2]。通过对全国 16 个省、市、自治区 72584 人的大样本测查研究,制定了全国第一套口算量表,在《人民教育》杂志发表。

为此,我把百以内的口算作为小学生的基本功,必须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这个基本功打好,学生终生受用。因为日常生活中所需的计算,大都是百以内的计算,中学数理化用到的数值计算,大都也在百以内范围,如18X+6X,除去同类项合并的知识点外,真正的数值计算就是18+6。如果基本口算不熟练,会影响中学数理化的计算正确性。

我欣喜地看到,一些教师在课的一开始,进行基本功训练,连久违了的口算卡片都用上了。口算卡片制作简单,用白卡纸写上算式,教师抽一张,学生说出得数,使用方便。这样课一开始,就让学生投入紧张的计算之中,同时能使学生在课间兴奋的状态中安静下来,为学习新课做好准备。虽然基本功训练只有几分钟时间,如果每天都坚持,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这是减负提质的好办法。

04

“先练后讲,先学后教”的尝试模式已被教师所接受

在评审教学设计和课堂录像课的过程中,惊喜地看到一些教师采用的是“先练后讲,先学后教”的尝试教学模式,说明尝试教学法仍受到教师的青睐。如教异分母分数加法,让学生先做 2 道准备题,再出现尝试题,又让学生自学课本例题,学生非常轻松地自己尝试解决了尝试题。

这位教师的例题设计非常巧妙,用 2 道题作准备, 一道是同分母加法,一道是通分,这是异分母分数加法的基础知识,尝试题同课本例题相仿,在旧知识的迁移作用和课本的示范作用的两方面合力下,学生自己解决尝试题就迎刃而解了。

以上实例充分说明,尝试教学法充分发挥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解决尝试问题。

学生自己做出尝试题仅是迈出了第一步,还要引导学生弄懂算理。这位教师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要先通分呢?让学生思考讨论。这个问题提得好,这是理解异分母分数加法算理的关键。在大家讨论的基础上,最后教师讲解,重点说明分数有分数单位,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必须先转化成相同分数单位才能相加,所以先要通分。比如 25 +25 厘米,因为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必须化成相同的单位,25 + 0.25 米再计算。由于学生已经看了课本,又亲自做了尝试题,再听教师讲解,大家都明白了。

接着教师再出两道题让学生第二次尝试练习,练后让学生再次讨论,强化对算理的理解。最后进行当堂检查,检测的题目就是课本上的练习题。检测结束,学生交互批改,错了当堂订正。学生全部过关了,下课,没有家庭作业。

这堂录像课,我很欣赏,上得简单朴实,把“先练后讲”的尝试教学法诠释得非常到位。

从这堂课可以清楚地看出,“先练后讲,先学后教”的尝试教学模式,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充裕的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做完课本上的练习题,课后没有家庭作业。真正做到了既能提高教学质量,又能减轻学生负担,把“双减”政策落到实处。

05

灵活多样的合作交流形式

在这次报送的录像课中,原来流行的六人围坐的小组形式少见了。在实际操作中,发现这种围坐的形式,不便学生观看黑板和视频,学生写作业也不方便,还容易分神。教师是讲究实效的,不追求形式,所以大都仍采用原来的排排坐,结合运用灵活多样的合作交流的形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1.师班交流。教师同全班学生进行合作交流,这是中国教师常用的形式。优点是便于教师掌握交流的主题、节奏和时间;缺点是学生参与率低,往往造成教师同优秀生的对话,其他学生做观众。

2.同桌两人交流。这种形式操作比较方便,同桌两人熟悉,容易引发交流,可是交流面不广。

3.前后四人交流。前面两人回过头,同后面两人组成四人小组进行交流,弥补同桌两人交流面小的不足。

我认为把 13 两种结合运用效果会更好,先用前后四人小组讨论,在此基础上再用师班讨论交流。几种形式结合使用,可以取长补短,提高效益。

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两点:一是要留足小组讨论的时间,不要一晃而过,流于形式;二要推选组长,有人负责,组织引导大家讨论,特别注意对学困生的帮助,重视发挥学生之间的互补作用。没有小组长负责,会一盘散沙,随便说几句走过场。

06

有了电子黑板,还必须重视学生的“板演”

随着国家教育经费的增加,教育技术的普及,各地学校都用上了电子黑板,连边远地区的农村山区学校也用上电子黑板。

但是,有了电子黑板,却出现了一个新问题:许多教师忽视了学生的“板演”。因为中间有了电子黑板, 两边留下的空间很小,教师板书外,没有地方让学生板演了。

“板演”就是学生到黑板上演算,能够清楚地看出学生演算的过程,便于全班学生依此讨论交流,哪里做对了,哪里做错了;也便于教师依此讲解。这种板演形式对上好数学课十分重要,只能加强,不可削弱。

其实,有的电子黑板可供学生书写,也能自动擦去,教师应充分利用电子黑板的功能。我看到有的学校在电子黑板旁边增加一块移动黑板(或白板),给学生板演用,这样做简单方便解决了问题。

现在要充分利用电子黑板的教育功能,有关方面要合作解决符合教学需要的软件问题,电子黑板的内存要有小学各科教学需要的各种软件,如课件、资料 库等,如前面谈到的加强基本功训练问题,电子黑板中就有各种类型、各种教学需要的口算训练题,只须按键就可以出示题目,教师不必去做口算卡片。

07

重视提高教师教学语言的科学性。

对数学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要求是很高的,必须做到简炼明确、严密合乎逻辑,不能含糊不清、自相矛盾、不能犯科学性错误。

现在青年教师大都是本科生或研究生,总认为教小学数学太简单了。他们会做高等数学题,可不一定能讲清小学数学概念。这次看了许多录像课和现场听课。上课的教师大都是推选出来的优秀青年教师,又经过学校老教师的指导和多次磨课,可是还是发现不少科学性上的错误。以下略举几例说明:

1.乘法就是加法的简便运算。

2.把单位“1”分成几份,取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叫作分数。

3.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4.黑板、课桌、课本都是长方形。

4 句话,粗看都觉得没有错,再仔细想想又觉得有问题,但不知问题出在哪里。其实这 4 句话在科学性都有问题。

如第 1 句,在小学数学课本中,二年级学习乘法初步认识时,用描述性语句向低年级儿童介绍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但是不能随便加上“就是”两个字。因加法转化成乘法是有条件的,必须是相同加数的加法。随着数的范围扩展到小数或分数,乘法的意义也会扩展。所以不能把话说死,要留有余地,不能用“就是”两个字,只能说“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

2 句,粗看上去也没有错,事实上犯有严重的科学性错误。这句话缺少两个十分重要的关键词。一是遗漏了“平均分”,二是没有强调分数是一个数。这句应改为:“把单位“1”平均成几份,取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作分数。”

3 句话是不严密的,因为角的边是射线,射线可以向一方无限延伸的,无长短可言。从逻辑学上来分析,这里所犯的是“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一方面承认角的边是射线,射线可向一方无限延伸的,是没有长短的;另一方面又说角的边有长短。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避免这样说话。

4 句,经常会听到教师这样说,这是犯了严重的科学性错误,会造成学生把生活用品当成抽象的几何图形,影响学生抽象的数学概念的形成和发展。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这样说:黑板、课桌、课本表面四周的形状是长方形。强调黑板表面四周的形状是长方形,特别重要的是“形状”两字。

以上4例充分说明数学语言的严密性 ,多一个字 ,少一个字都不行。教师应该认真学习和深入研究小学数学基础理论,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

我教过小学数学,一生都在研究小学数学,平时把教师容易说错的话和小学数学知识疑难问题搜集起来,共计 142 个问题。我把它们分类整理,并作分析,编入一本书里,大家可以参考[3]

在听课中我发现一个值得警惕的现象,个别教师在课堂上,用怪声怪气的英语说:OK”“OK”。听了令人不适。此风不端,希望教师注意。

08

“当堂检测”的兴起与发展。

一堂课怎样上,是有规律可循的,称之谓“课堂结构”。国际上著名的有德国赫尔巴托的“四段论结构”,苏联凯洛的“五个环节结构”等。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我在研究尝试教学模式时,提出“六段式”课堂结构,当时较为流行。到新世纪,我根据新时代的新要求,在原来的六段式结构基础上提出“新六段式结构”。

一堂课的流程大致分六段进行:

第一段基本训练(用五分钟时间进行数学基本训练)

第二段 导入新课(以旧引新,揭示课题)

第三段 进行新课(让学生尝试自学,学习新知)

第四段 巩固练习(通过练习反馈,巩固新知的掌握)

第五段 当堂检测(检查学生达标情况,及时反馈矫正)

第六段 课堂总结(师生共同谈收获,总结提高) 我专门写了文章,作系统介绍[4]。这次评选中看到许多教师采用这种六段式课堂结构,前面第四个问题中的“异分母分数加法”课例,较好运用了这个结构。

这里重点谈一谈“当堂检测”的问题,原来第五段是“课堂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堂做作业。由于一堂课前面导入新课用时多,教师讲解时间长,留下时间不多,所以课堂作业只能草草了事,作业做不完下课继续做。现在改成“当堂检测”,明确要求“既要当堂”“又要检测”。一般要安排 10 分钟时间,保证学生在当堂完成检测的题目,检测题要覆盖本堂课的学习目标,最好能插入旧知识的题目,采用“以新带旧”的办法。做完检测题,还要做到“四个当堂”:当堂完成、当堂校对、当堂订正、当堂解决。为了达到检测的作用,让学生知晓自己的达到度 ,每道题要有分值,采用百分制,也可留 2 道思考题,给有余力的学生做,做对了再加 20 分。这样做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评审中,我发现很多教师由于时间来不及,把 “当堂检测”丢了,匆匆而过,有名无实。究其原因,除了上面说的导入新课花时多,教师讲解时间长以外,教师同优秀生一对一的探究活动太多,又要数学文化,又要深度学习,还有拓展课程,弄得教师无所适从。真正重要的两件事反而没有抓牢:一是自学课 本,二是练习达标,真是抓了芝麻,丢了西瓜。

“课本、课本,一课之本”连课本都不要了,怎能是好课呢!我看了 100 多节课,只有 5 节课是利用课本的,不到 5%

“一堂没有笔头练习的数学课,不能算成功的” 有些教师上课不用课本另搞一套,学生还没有拿起笔来做题目,下课了。大家知道,我对课堂教学的主张可归纳成两抓三看——两抓:一抓自学,二抓练习; 三看:看参与面,看练习面,看开口面。以上八个方面是我参与评审活动时所发现的主要问题,我大胆写出自己的看法。既供大家参考,也希望引发大家讨论。

我已是一个近 90 岁的老人了,别无他求,只盼有生之年,看到中国的小学数学教育能够走向世界。我坚信中国的小学数学教育是世界第一流的。我们要有自信,应该发扬中国教育的优良传统,避免或少走弯路。中国小学数学教育界的同仁,要团结起来,认真总结和发扬数学教育中的中国实践,并逐步走向世界,为全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全人类的孩子服务。

参考文献:

[1]邱学华,基本口算与笔算相关问题的实验研究,载于《邱学华教育实验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10 月第 1 版,第 18 页。

[2]邱学华,小学生口算量表的调查研究,载于 《邱学华教育实验研究》,2018 10 月第 1 版,第 920

页。

[3]邱学华,《邱学华怎样教儿童学数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21 5 月第 1 版,第 101146 页。

[4]邱学华,《邱学华怎样教小学数学》,江西人民出版社,2016 4 月第 1 版,第 263270 页。

转自:“小学数学教师”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