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教学津梁】李江萍l叙中夹议 事显理明——《鸿门宴》的叙事艺术

2024/1/22 9:28:46  阅读:34 发布者:

叙中夹议 事显理明——《鸿门宴》的叙事艺术

李江萍

【课本重读】

 鸿门宴(节选)

 ◇司马迁

 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

 (必修下册)

【技巧总结】

 “寓论断于序事”

 司马迁的叙事笔法丰富多彩,其中一种即是“寓论断于序事”。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古人作史,有不待论断而于序事之中即见其指者。惟太史公能之。”司马迁善于在历史事件的叙述中将自己对历史的论断借助代表性历史人物之口讲述出来,由此形成了叙中夹论、论中夹断的特点。

 《鸿门宴》中“樊哙闯帐”是宴会上的第三波高潮。“天下皆叛之”一句互为因果,既是史实的叙述也是结果的论断;接着,叙怀王与诸将之约,为下文沛公为人处世张目,叙沛公如何一片赤诚,细节详备,每一件事都彰显沛公忠心不贰,最后添上项王在意的函谷关“遣将守关者”的目的,洗清嫌疑。然而沛公如此“劳苦功高”却要被杀,此与项王仅听“细说”的一面之词对比,一张一弛,张弛有序。至此论断“亡秦之续”,巧妙类比,回应起首“天下皆叛之”的暴秦,最后不忘劝诫“为大王不取也”。“也”字煞尾,加强判断句语气,强调结果。与樊哙在陈述史实中夹杂批评项羽的义正词严相比,项王竟没有什么可回应的,只剩下“坐”字勉强维持气势了。

【素材破圈】

 统编版教材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一单元以“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为主题,选取了《论语》《孟子》《庄子》中的经典篇章及《左传》《史记》的精彩片段。本单元不仅要求学生关注史传文叙事曲折有序、写人生动传神的特点,也鼓励学生尝试理性评价历史叙述中体现的思想观念,认识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学生可通过细读文本把握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观点,亦可借鉴课外延伸阅读挖掘更为深刻的古今意义。

 1.课本个性解读

 培根说:“性格决定命运。”项羽、刘邦性格不同,因此也决定了他们截然不同的命运。学生可以借此提炼与青年成长相关的作文主题,如责任与担当、梦想与追求、逆境与自我、自我定位等;亦可提炼与品质修养相关的作文主题,如自信与谦虚、诚信、信任与沟通等。

 如联系项羽乌江自刎的命运结局:项羽最后身死东城,仍不觉悟,也不自责,还认为兵败是“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这难道不是很荒谬吗?毛泽东借此历史事件,揭示历史教训,“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鼓励全党全军一鼓作气夺取全国胜利。毛泽东不忘初心,誓将“解放全中国”的使命进行到底,而项羽则在四面楚歌的逆境中放弃了自己曾经的理想与追求,丢掉了自己的责任担当,最终遭致了君民离心、败势难回的惨淡结局。

 细观《鸿门宴》诸多谋士、将领的非凡表现,刘邦的团队无疑充分显示了团结的力量,同时也体现了刘邦知人善任等能力:《淮南子·兵略训》有云∶“千人同心,则得千人之力;万人异心,则无一人之用。”鸿门宴上,刘邦团队“子房如龙,樊哙如虎”,这样的团队力量何其强大。反观项羽的团队,则缺乏信任与沟通。在预谋刺杀刘邦的宴会上,刺杀计划历经范增数目、项庄舞剑、樊哙闯帐,最终宣告失败,这也意味着这个团队的合作宣告失败。团队的力量不容小觑,团队的力量不仅决定着个人的命运成败,甚至也决定着历史的走向。

 2.写作技法升级

 《鸿门宴》一文叙事曲折有序、写人生动传神。其“寓论断于序事”的笔法,具体而言是在叙事文体的框架内予以评论,具有叙为主议为辅、夹叙夹议的特征。这种论说方式既可以充分抒发情感,也可以达到事显理明的效果,还可以增强语言的立体感及主题深刻性。

【运用示范】

 2014·上海卷)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你可以选择穿越沙漠的道路和方式,所以你是自由的;你必须穿越这片沙漠,所以你又是不自由的。

 再比如,著名作家史铁生,他以“不自由”的身躯,自由地驰骋在文学的天空与海洋中,创作出《秋天的怀念》《我与地坛》等感人泪下、激励人生的华彩篇章;还有斯蒂芬·威廉· 霍金,被誉为继爱因斯坦之后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他是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患者,全身瘫痪,不能正常发音,可谓很不自由。但他在宇宙论和黑洞领域独树一帜,证明了广义相对论的奇性定理和黑洞面积定理,提出了黑洞蒸发现象和无边界的霍金宇宙模型,在统一20世纪物理学的两大基础理论——爱因斯坦创立的相对论和普朗克创立的量子力学方面走出了重要一步。为世界科学的发展与进步,带来了无限的自由。(2014年上海卷高考范文《追求规范和能动的自由》)

 【解读】

 2014年上海卷高考作文题具有很强的思辨性,通过“穿越沙漠”的例子引入,揭示的是在“不自由”条件下的“自由选择。”《追求规范和能动的自由》一文以史铁生、霍金为例,揭示“不自由”与“能动的自由”之间的关系。其说理方式叙为主议为辅、夹叙夹议,叙事娓娓道来,情感真挚,说理语言质朴,结论自然流露,共同形成论证的张力。比如霍金一例,陈述其头衔、身体局限,以此论断其“不自由”;陈述其证明的定理、研究的成就,类比爱因斯坦、普朗克两大科学家,以此论断其为世界带来的“自由”。此一“自由”层次更高,突破个人的局限,具有深广度,深化主题。此外,详细而具体的细节使叙事更具有真实感,使论断富有说服力,达到了事显理明的表达效果。最后,从整段着眼,两个例子具有同质论据(即原材料或观点的要素相同、内涵一致的论据)类比分析的写作特点,通过同质论据的叠加来共同论说观点,增强了文章的气势,也使论证更有力量。

【说明】本文刊发于《帅作文周报(高中版)》2022112日第6

【作者简介】

 李江萍:广东省中小学郑旺吉名教师工作室、汕尾市郑旺吉名教师创新工作室入室学员。华南师范大学古代文学专业毕业,任教于陆丰市碣石中学。曾获陆丰市“年度教师”,获“刘振群先生奖学助教基金会”优秀教师,连续获校年度优秀班主任等称号。在教书育人过程中,注重砥砺学生品质,挖掘学生潜能,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形成生动活泼有深度的课堂风格。课堂之外,于班级管理及教学教研中砥砺深耕,且有收获。《浅谈儒家传统文化如何运用于班级管理》等论文荣获汕尾市教育教学论文评选活动二等奖、三等奖;多次参与陆丰市教育科研“十三五”“十四五”规划课题研究,如《基于核心素养的中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研究》已圆满结题。

 教育信念:愿为燃灯者,有一分热,发一分光。

转自:“咱们的语文课”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