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教学津梁】欧阳素祝l“三新”背景下探索客家文化,提升高中生语文素养

2024/1/22 9:19:07  阅读:36 发布者:

【作者简介】

欧阳素祝:广东省中小学郑旺吉名教师工作室、汕尾市郑旺吉名教师创新工作室入室学员。高中语文一级教师,任教于陆河县陆河中学,2016年被评为陆河县“教坛新秀”。辛勤执教,刻苦研修。2012年—2014年参加广东省中小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研究,2017年—2020年主持汕尾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研究,均取得丰硕的研究成果。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案例),多篇论文(案例)获奖、发表。积极参加优质课评比,20204月在广东省“新师范”建设指导委员会指导、华南师范大学组织开展的“华南师大—中小学”协同发展联盟优秀在线教学案例评比中,荣获三等奖。在历届读书节上指导学生主持人、辩论赛、诗文朗诵、课本剧表演等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指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作文比赛多次获奖。多次被学校评为“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

教育信念:站三尺讲台,牢记育人初心;执一根教鞭,培育八方桃李。

【摘要】“三新”背景下,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四单元“家乡文化生活”从属于新课标十八个学习任务群中的“当代文化参与”。通过关注陆河客家文化现象,引导学生主动收集资料,及时整理材料,确定调查对象,填写调查提纲,访问调查对象,记录调查内容,完成地方人物或风物志,探究家乡文化活动的策略,通过了解客家风土民情,传播客家文化,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弘扬中华文化精神。聚焦和参与当代文化现实生活,学习、剖析和评价客家文化现象,积极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和交流,增强文化自信,提升语文素养。

【关键词】高中语文;客家文化;情境教学;调查

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带来新的挑战,语文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促进专业发展,深入探究语文课堂教法学法,改变原有的落后的语文教学模式,积极创设语文教学情境,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探究的精神。以下笔者就以“家乡文化生活”教学单元为例探索客家文化生活的教学策略,通过探索陆河客家文化,提升语文素养。

一、进行充分的前期分析,了解课程及学生特点,研究活动策略

“家乡文化生活”单元从属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十八个学习任务群中的“当代文化参与”。部编版高中语文新教材的体例安排,践行着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家乡文化生活”单元,作为一个单独的活动单元供师生学习,该单元下设三个学习活动,共计9个课时的学习时间,给教师提供教学设计的方向。

“记录家乡的人和物”是“家乡文化生活”单元的第一个学习活动,引导学生通过采访有关的人物,了解家乡的人和事、历史和风土等,关注并参与当代文化生活,学习剖析、评价文化现象,积极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和交流,增强文化自信。本课程的作用是以参与性、体验性、探究性的语文学习活动为主,坚持大语文观,通过开放性的学习,积极参与当地当代的文化生活建设,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家乡文化生活”单元设置在统编教材必修上册第四单元,此学段的学生,正从初中步入高中不久,感性思维较强,对于动态的学习任务,学生乐于接受,能够积极参与。初升高的学生还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理性思维不够强,对现象的分析流于表面,不够深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够强。加之公办学校的学生基本上都是本地学生,对于家乡的情感基础较深厚,对家乡的文化生活的调查兴趣较为浓厚。而学生从感性思维上升到理性思维需要老师一个从浅层到深层的引导过程

二、充分的前期准备后,确立活动目标,探索客家文化

针对以上学情及课程分析,通过创设情境,集体自由讨论和小组讨论确定调查的方向、方式和方法。关注陆河客家文化现象,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通过调查、访谈和实地走访,收集资料,取得第一手资料,了解家乡文化变迁。深化对家乡文化的价值和意义的理解,提高对客家文化现象的认识能力和阐释自己见解的能力。创设情境通过课外和课堂任务,驱动学生梳理材料,确定调查主题,填写调查提纲,访问调查对象,整理调查内容,展示调查成果,完成地方人物或风物志,传播客家积极文化,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精神。

三、积极创设情境,师生共商调查计划,了解客家文化

基于学情的把握、课程的研读、区域特色的调查,创设学生感兴趣而且可操作性强的情境,为活动的开展提供场景和动力。在进行“记录家乡的人和物”这一学习活动的时候,笔者就以中央电视台《乡村大世界》“走进陆河”这个情境一以贯之。设置两个课时驱动学生对家乡的人和物进行调查,并且将所调查的内容以丰富的形式展现给同学们。第一课时通过设置问题发动学生讨论,先与学生共同商议,确定调查对象、调查方式、调查结果呈现方式、地方文化的体现。以下为笔者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

1. 观看CCTV-7《“乡村大世界”——花泉林歌 悠然陆河 》

2.继《乡村大世界》栏目2017225日走进广东陆河后,栏目组准备再次走进陆河,如果其中有一个环节是介绍陆河的人和物,你准备将陆河的什么人或者什么物,以怎样的方式介绍给全国的观众朋友?

(二)学生自由讨论

探究一:同学们准备向全国的观众介绍陆河的什么人和物?不同乡镇是否有不同的特色?要求学生讨论并自由发言。

  预设学生讨论结果:陆河的山川——南万镇的神象山、河田镇的火山嶂、水唇镇的观天嶂、新田镇乌石髻、武顿山、螺溪镇的圣峰嶂,还有河口镇的狮子嶂、鸡公髻嶂、人字嶂、罗经嶂等陆河十峰。

陆河的河——榕江、螺河。

陆河的名人——谢非、欧阳金谷、范照南、杨其珊、赖少其。

红色革命纪念地——激石溪革命根据地、河口镇宜笏村、河口昂塘洋楼。

客家民俗纪念馆——岭南客家民俗文化馆。

陆河的美食——南万咸菜鸡、营下豆腐角、螺溪狗肉、河口田墩油杆、螺洞和剑门的青梅以及陆河各种客家特色粄。

陆河的独特的生活用具——糠筛、蓑衣、马灯等。

其他具有陆河特色的客家风情的物件……

探究二:根据学生们自由讨论的结果,将全班学生根据不同乡镇地域划分小组,以小组为单位,探讨:如何开展调查?需要收集哪些资料,需要什么理论和工具支撑我们的调查?调查该如何开展?

预设学生讨论结果:可以通过探访陆河的乡亲父老,实地走访,设置调查问卷,查阅相关书籍,浏览网络信息等方式进行调查。

需要掌握的理论支持:1.《调查的技术》(毛泽东)2.《访谈法》(王思斌)3.《节日与文化》(钟敬文)4.风物志范例《鳌台书院》5.《毛泽东与调查研究(杨明伟)》6.《调查报告的一般结构(戴稥智、侯国凤)》7.《撰写调查报告应注意的问题(董海军)》8.《杨澜访谈录:乡愁诗人余光中的诗文人生》9.张勃《现代乡愁与传统村落》10.费孝通《乡土中国》。

探究三:小组继续讨论我们可以用何种方式来呈现我们的调查结果?

预设学生讨论结果:实物展示,制作过程展示,视频展示,PPT展示、撰写文案等。

探究四:通过我们的调查,我们要向全国观众展现陆河人怎样的精神风貌?

预设学生讨论结果:“耕读”文化、“兼容并包、随遇而安”的客家精神、“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的奋斗精神。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的讨论非常积极热烈,从表层现象层层深入,进而提炼出深层次的客家人精神品质,希望同学们能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传承客家文化精神。

(四)作业:整合本节课的讨论,以小组为单位,国庆期间回到家乡进行走访和调查研究,就本小组的选题,进行一个模拟“乡村大世界”的展示活动。

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情境可以吸引学生对家乡的人和物进行调查走访。在思考更丰富灵活的方式来展示调查成果的过程中发扬自己的真才实干,到村头村尾、田间地头去进行调查研究,亲近家乡,了解家乡,进而了解家乡的文化,传承客家文化。

四、情境激趣下,开展调查,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

“三新”背景下,秉持学生是快乐的、自主的、独特的、带着问题的学习者的“新学生”理念。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新教师”角色理念。构建新的语文课堂教学新模式,通过组织活动和布置学习任务,让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主阵地。

此外,也要树立大语文概念,鼓励学生回归生活,回归乡间,走向田间地头,亲近乡亲,回到家乡去调查走访,取得第一手资料。

五、做好调查和走访记录,展示调查结果,及时进行评价反馈

在调查的结果中基础上,根据地域划分了小组,学生们也根据选题参考,确定了话题,合作完成了活动计划,讨论制定了访谈提纲,分工协作开展活动,整合资料,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以学习小组的方式就所采访的结果,进行一个“乡村世界大展台”展示。在展示中锻炼学生的撰写文案、口头表达能力、辩证和发散性思维。

  学生展示采用“展示调查成果——自评——互评讨论——师评——总结”的模式对学生的展示进行评价,可以变换和创新评价方式,就展示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评价,提供建议和反馈。例如,制定评价量表,让学生从风物介绍、访谈技巧等方面,根据评价量表给小组打分点评。老师点评也及时地就出现的关键问题给予适当点评,并对学生的点评进行评价。

 

  例如学生点评时可以采用以下方式:

  1.为展示的小组打分,并说明理由。

  2.如果你被聘请为点评嘉宾,你要为哪个小组点赞。

  点赞理由是什么?

  点赞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

  从他们的展示中,你看到了一个______________的陆河。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教育教学课程改革的新目标、新理念、新教法、新内容,最终将落实在课堂上。教师在教学中努力营造活泼、有趣、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轻松而愉悦的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学到知识,实实在在地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如此学生才能在实施新课标、新课程、新高考的今天,成为学习的主人,让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景观,让学生的生命潜能迸发出璀璨的光芒。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s].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2]张东河.开掘客家文化  弘扬客家精神——高中语文“客家文化”研究性学习课程开发[J]语文建设,2013

[3]阙金梅,赖端琴.渗透客家文化 激活语文课堂[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5(8)

[4]李琦.创建学习型教研组突破教学管理瓶颈[J].江西教育,2013(1):19.

转自:“咱们的语文课”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