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尊重差异 因异共成——基于差异的学校教育教学探索

2024/1/22 8:49:37  阅读:33 发布者:

【摘 要】本文介绍了上海理工大学附属小学围绕“不一样的生命,一样的精彩”这一办学理念,以及在文化培育、课程建设、课堂变革等方面开展的创新探索。

【关键词】差异  教育教学

上海理工大学附属小学创办于1953年,是一所有70年历史的大型中心校。学校前身是长白二村小学,位于杨浦区东北角的普通工人社区。2006年,学校在原址推倒重建,在历经所在地区7所学校的调整兼并后,形成了40个教学班,1200多名学生,117名教师的办学规模,并正式更名为上海理工大学附属小学。筹建之初,学校教师理念参差不齐,往往将教育教学中的困境归咎于生源。基于此,学校提出“不一样的生命,一样的精彩”的办学理念,引领教师认识差异,尊重差异,以丰厚实践诠释对差异的理解,实现学校的优质发展与深度变革。

一、审视与剖析:基于差异的理念表达与诠释

回顾一路走来的办学历程,学校在“不一样的生命,一样的精彩”这一理念引领下,带领教师开展基于差异的教育教学探索,以丰厚实践共同描摹愿景,促进学校发展与转型。

要实现学校内涵品质的提升,关键在于突破学校发展的瓶颈问题。当时学校里不少教师教育理念陈旧,习惯居高临下地对待学生,习惯用统一的标准来衡量每一个学生,眼里只有分数,师生关系紧张。面对教育教学的困境,教师也始终将原因归咎于生源,这显然与我们所追求的办学方向背道而驰。基于此,学校与第三方合作开展调研,甄别诊断问题,厘清未来发展目标。结合调研,组织全体师生共同梳理、解读数据,通过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反复研讨,最终提炼为这样一句话“不一样的生命,一样的精彩”,共同描绘着学校发展的图谱。我们倡导回归教育本原,真正关注人的发展,关注个体在学习起点、学习能力、学习兴趣等方面的独特性,关注如何让教育过程更丰富、师生关系更和谐,关注如何用更丰富多元的课程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二、实践与应用:基于差异的教育教学实践探索

围绕这一理念,我们通过文化建设、课堂研究、课程创新等途径,引领教师团队用集体的智慧和实践诠释理念内涵,探索基于差异的教育教学实践路径。

1.培育学校文化,营造有温度、成长性的育人环境

学校文化的核心是办学理念,它是学校整体办学的信念和理想,也是学校开展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基础。为了营造有温度且具有成长性的校园文化,我们寻找发展中的真实问题,通过校本研修的形式,唤醒教师的自觉反省。学校凭借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生命教育基地的优势,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特色,建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群,研发“三位一体”的“沟通与陪伴”家校共育课程。基于问题解决的培训帮助教师不断创新实践,一路走来,我们欣喜地看到教师们成长了起来,他们逐渐把视角转向学生,开始关注学生成长的需求。我们期待教师不再把学业成绩、分数排名作为衡量学校优质与否的唯一标准,取而代之的是回归教育的原点,真正关注到人的发展,关注如何让教育过程更丰富、师生关系更和谐,关注如何用丰富多元的课程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这些关注的背后,是将人作为生命个体的重新打量与深度审视,是尊重与接纳差异的起点,是对学校理念的内化,是对彼此成长性的至高诠释。

2.回应成长需求,带领男孩女孩走进“爱与性别”

“我从哪里来”,缘起于学生课堂上的一个问题,学校以此着手研发性别教育课程,从“性别意识”“性别认同”“身体保护”这三个方面,带领男孩女孩一起走进“爱与性别”,更好地认识自己、悦纳自己,做自己身体的主人,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生命观奠定暖色的基调。我们历经10年的探索和实践,打造学校品牌课程,获得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研究成果二等奖,上海市级教学成果一等奖。近年来,学校课程组联合上海教育出版社推出全国首套小学性别教育实验教材《男孩女孩》和家庭版读本;依托区德育室编写了《教学指南》《教育案例》《教师培训课程》;依托上海电教馆的专题教育项目,研发了低年级、高年级两个网络课程;依托性别教育创新实验室研发了高年级数字课程。该课程不仅在杨浦区所有小学全面实施,还推广至河南、广东、内蒙古、甘肃、厦门、福州、西藏等地区,并成为广东省小学的配套教材,社会教育效应显著。自2015年起,学校成为杨浦区“生命教育”研训基地,并联手基地学校开始主持编写大中小一体化的课程指南、学段教材和教师培训课程。

3.变革课堂教学,探索因材施教的可行路径

教学的意义在于促进学生发生真正的学习,保障所有学生的学习权。回到真实的课堂,我们不难发现,学情差异体现在学习起点、学习能力、学习风格等不同维度,只有从僵化、固化的教学视野中跳脱出来,将差异视作学习发生、展开的资源,基于差异调整教学策略与方式,才能实现从机械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究尝试的转变,从而真正提高学习效率。

基于此,学校提出“因异共成”的课堂建设核心理念,引领教师在教学中关注学生间的个体差异,掌握分析学情的基本方法、探索多样化的教学策略。将课堂教学研究项目纳入三年发展规划,采用以点带面的方式,推进基于差异的课堂教学转型研究。2014年,确立“基于学生学习风格差异的课堂观察及研究”,借助课堂观察工具,谋求课堂学习的改善。2016年,行动小组将课题转向更具科学性、操作性的“基于学生认知基础差异的教学模式研究”,引领教师研读课程标准,开展针对差异的教学任务设计。2018年,进一步围绕“基于学生认知基础差异的小学数学课堂中驱动性任务设计与实施”,锁定“驱动性学习任务”这一研究抓手,以“差异教学”成就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深度学习”。目前,已将课堂学与教的转型的实践探索延伸、覆盖至基础型课程中的所有学科,各学科结合教学要求确立研究专题。

4.建构课程超市,为成长提供更多元、更适切的途径

关注每个孩子的学习需求,丰富其内心世界的发展,需要通过课程的浸润使其变得多彩而有追求。学校以“课程门类丰富化、课程需求个性化、活动课程系列化、主题资源融合化”为课程建设核心原则,持续激活课程建设源动力。一是借助上海理工大学以理工见长的特色资源,筹建工程与设计类创新课程,让大学课程资源融入小学课程建设。二是充分利用本校教师、城市少年宫、街道社区资源,开设“精彩70分”个性化兴趣类课程。三是采用自主研发和合作开发的方式,将学生活动社团化,开设合唱、篮球、足球、戏剧等多样的社团活动,进一步满足学生差异化的成长需求。

5.关注特殊群体,为“每一个”提供适性教育

学校坚守“关注每一个”的理念,特设“小星星”特教课程,满足特殊儿童教育需求。学校打造了心理辅导、特殊教育一体化资源教室,拟定规范化辅导管理制度,设立特教专管员和资源教师的专职岗位,定期规范实施个别辅导。作为上海市心理健康示范校,学校还与华东师范大学、杨浦区精神卫生中心的专家、医生合作成立了自闭症儿童研究室,对区域内自闭症儿童进行医学干预辅导,开展多动症筛选,及时干预辅助注意力障碍学生。

参考文献:

[1]吴庆琳.一百个孩子,一百个世界:基于差异的教学变革[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3.

(本文刊载于《现代教学》202321期,作者系上海理工大学附属小学 丁利民 校长)

转自:“第一教育专业圈”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