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核心素养视角下教师行为及策略

2024/1/19 8:49:45  阅读:31 发布者:

教师要关注每个生命的成长状态,用知识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注重学生思维方法培养与身心健康发展,让爱滋润每一个孩子的心田。

01

核心素养落地

是教师对教育价值的一致认同

“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往开来。善于唱歌的人有高超的技巧,让别人不自觉地跟着他的歌声一直唱下去;善于教化的人,方法独特,启发人心,让别人继承他的志向,坚持不懈地按照他的思路做事。《礼记·学记》中的这句话,深刻地阐明了教师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教育起着重要作用。人们常把教师比喻为“泪始干的蜡炬”、“丝方尽的春蚕”,其实,对教师而言,教育不是自我牺牲的过程,而是唤醒灵魂的过程,教育的目的也不是简单工作的重复,而是幸福和快乐的创造过程。正如陶行之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学科育人的目标也随之改变。20世纪80年代流行的双基训练,强调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课程标准》提出了“三维”目标,既包括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也包括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课程标准》强化以课程育人为导向,围绕“核心素养”确定课程目标,发挥核心素养引领作用是这一轮课改质的飞跃,“核心素养”也是在“能力立意”基础上的进步与升华。作为有着为师为生双重经历的教师,我们不难体会到学习方式也在发生变革,从上课专心听讲、认真思考,到激发兴趣、丰富实践,再到小组合作,任务明确、问题导学,适合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互动式学习,真正提升了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国务院提出的“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在第八次课程改革中探索“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改变了以往传统教学“一言堂”的局面,具有标志性的历史意义。它把改进学生学习方式作为核心改革目标之一,把学生学习方式从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转变为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试想,如果学习者在互动中投入更多的活动,承担更多的责任,学习就越有可能发生,就越有可能积极转化为主动学习,最起码也会出现顺应学习的情况。

02

学生主体地位

是教师对教育规律的根本把握

我们通常所说的学习是通过读书、听讲、思考、研究、实践等各种方式获取知识或技能的过程;广泛地说,在生活过程中获得经验而相对持久地产生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都是学习的范畴。简单来说,学习就是从不会到会的过程,正所谓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

从学习方式看课堂教学,教师的教学设计就像一座桥梁,让学生从已知走向未知;从学习方式看师生角色的定位,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情境、实物、工具、问题、文字、反思、评价等作为脚手架,让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学习效果看教学行为的发生,教师们经常挂嘴边的一句话“教了,学啦;考了,错啦”,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就必须改变课堂教学现状。教师要在课堂上给学生留出充分的学习和思考时间,给学生动手实践和质疑提问的机会,提问不仅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知识的“引子”,也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工具。教师要关注课堂学生的问题及其追问,让学生的思维不断爬坡,让学生的理解不断加深,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思考,都有思维拓展的空间。只有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学习,带着问题获取信息,教师的教学任务才能驱动学生学习行为的真正发生。

核心素养视野下,教师教学设计与实施的关键是抓住核心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真实情境中以任务驱动来解决实际问题。把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作为教学的“起点”,把真实情境和教学情境作为“氛围点”,把学生的认知障碍和问题困惑作为“痛点”,以学生的志愿和兴趣触及其“痒点”,让学生带着问题在情境中获取信息,在互助合作中充分的动口、动手、动脑、动情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这样的教学设计才能促成学生学习行为的发生,才是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教师设计教学活动需要秉承“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的思想,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大班额课堂教学中,时常会有少部分学生思维游离于课堂,因而学习效果低下,所以,有必要在课堂教学中提倡小组合作学习,学习方式要注重保护学生的想象力,关注其学习效率,只有学生都参与课堂活动,将学生充分调动起来,课堂效益才会提高。教师为学生组建合作学习团队。合理分组,实行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互帮互助共同进步;对团队成员进行全员参与轮流管理的培训,构建团队文化,确立小组发展愿景;引入竞争评价机制,搭建学生展示的平台,及时进行任务反思与评价反馈。灵活新颖的教学方式源于教师的教育智慧,教师的教育智慧源于每一位热爱教育的教师。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教师在教学行为中贯彻教学理念,转化为学生的学习行为。教师要先研究课程,研读课标,精准定位教学目标来设计教学,帮助学生进行有效学习。因此,智慧的教师总是以核心知识的简明学习设计来促成本质意义学习的发生,教师在课堂上最重要的任务不是传授知识,而是组织学习。衡量课堂教学是否成功,不仅看教师讲得精彩与否,更重要的是看教师有没有组织起促进学生成长的有效学习。按照效能评价管理,学校应该重新定义教师的身份和工作,教师的责任不仅仅是给学生上好课,教师的责任是实现每个学生的学习权,提供机会让学生挑战更高层次的学习,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教师明白了学习的意义、方式和效率,才能把教学诠释好,进而为教学做足了与学生对话的教学材料准备。多元的学习材料是学生获得兴趣爱好、丰富的体验和自信心的有效手段。教师要挖掘好教学素材,加强教学设计,使教学任务充满乐趣,启迪学生思维,服务于教学。

03

面向全体学生

是教师对教育公平的深度实践

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低起点人人都能参与,活动要有较大的开放度;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需求,让每个学生都有挑战感,参与到活动中去完成任务;教师可以根据活动进度改变条件,学生们的做法也就不一样了,这样教学才有拓展性。教师要致力于课程为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方式的学习经历、不同路径的学习体验、不同速度的成长历程,加强课程的达标、激潜、培优与育人等功能。教师在备课时应站在育人目标的高度,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贯彻新课标大单元教学理念,从单元备课的角度补充材料,做到课程有创意。

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学校里也没有相同的两个学生,生命的多样性决定了教育的复杂程度,决定了心灵之于教育的引领性,生长性,灵活性。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学校应该让每一个孩子都享有公平、优质的教育;教师应该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的成长;课堂内外连续性的学习和思维锻炼,让学生在“试误”中克服困难,勇敢尝试,体验学习的过程,促进知识的生成。

正如梅贻琦的“从游”教学思想比喻:学校犹水也,师生犹鱼也,其行动犹游泳也,大鱼前导,小鱼尾随,是从游也,浸染了观摩之功效,不求而来,不求而成。梅贻琦的“从游”教学思想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良好的学校教育生态图,学生们跟随着品德高尚、智慧闪光、大爱无疆的教师,通过日常实践、充满生机的自在互动、潜移默化的影响过程,证明了教师是学生学习的设计者、引导者、指导者,也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因此,教师要统筹创新教学,用智慧激发和引导学生,用专业的眼光和研究的态度解决问题,勇于直面课堂,对教学进行不断地反思、研究和改进。

(刘丽华 | 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山西省中小学教学名师、学科带头人)

版权声明 | 本文内容来源于本文来源于“中国教师”微信公众号(有删改),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转自:“桃李微教育”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