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获奖课例丨跨学科学习任务群的教学解读与设计(下)

2024/1/19 8:43:37  阅读:58 发布者:

“跨学科学习”任务群的内涵是什么,其基本内容是什么,又有什么特点,该如何设计呢?本文将结合2022版课标相关表述,试作阐释。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版课标)新增了“学习任务群”概念。“跨学科学习”任务群作为一个拓展型学习任务群,拓展了语文学习领域与范围、语文学习主题与情境、语文学习方法与资源,促进了语文学习与学生生活世界的联系。那么,“跨学科学习”任务群的内涵是什么,其基本内容是什么,又有什么特点,该如何设计呢?本文将结合2022版课标相关表述,试作阐释。

04

“跨学科学习”任务群的设计策略

1.设计表现性任务

跨学科学习取决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做了什么、呈现了什么。“做了什么”即“任务”,“呈现了什么”即“结果”,从任务到结果的学习过程,需要表现性任务介入。精准高质的学习,不但要预期学习结果,更需要寻求评估证据来证明其学习过程与结果,而表现性任务贯穿学习的全过程,可以成为评估学习过程与结果的有力证据。因此,设计“跨学科学习”任务群,要先考虑评估证据,即表现性任务,然后“以终为始”,通过表现性任务驱动,并将其贯穿整个学习过程,这正是“跨学科学习”任务群设计要义之所在。

“校园果蔬种植”这一高年级跨学科主题学习为例。一位教师设计这样一个主题情境:

同学们,劳动改变生活,劳动创造价值,劳动也将改变人生。学校开展“爱劳动,乐成长——校园果蔬种植”主题活动,但是我们的学校地处城市中心,校园小,可以用于果蔬种植的场地少,且学生多,如何让全校同学都能参加果蔬种植活动呢?学校向同学们征集“校园果蔬种植基地设计方案”,并将请专家评选优秀设计方案,请各班同学积极参加这项活动。

“参加校园果蔬种植基地设计方案评选”,显然是本次跨学科学习的表现性任务;“果蔬种植基地方案设计与展示”,是本次学习预期结果,以此为始,学生学习经历这样一个过程:调研—规划—设计—修改—展示。一个过程,五个环节,每一个学习环节的学习任务,都是表现性学习任务的分解细化:

任务一:调研场地,规划用地。调研确定场地,测量场地大小。

任务二:合理规划,统筹安排。规划种植区域、果蔬种植品种与时点,分配各班种植区域,筹划进场种植时间。

任务三:小组合作,设计方案。阅读方案范例,设计方案框架与内容。

任务四:征求意见,修改方案。交流方案,征求老师、同学的修改建议,根据建议完善方案。

任务五:参加评选,展示方案。运用多样形式和丰富的语言,呈现、展示方案。

2.建构真实性情境

真实情境对于跨学科学习而言,如同屋子与基石,基石牢,屋可稳立。什么是真实情境?杨向东教授认为:“所谓真实情境,是指源于现实世界,贴近学生经验的真实场景……它让学生觉得在解决有现实意义的问题,有助于激发学生参与和投入的兴趣。”

可见,真实性情境源于社会生活,贴近学生经验,是学生展开跨学科学习的“生发器”。因为真实情境中的“某些特征吸引学生,学生是对这些特征作反应”,因“刺激—反应”而产生真实学习。这是真实情境的真正价值之所在,要求教师为学生建构真实的社会生活情境。

真实情境对学生跨学科学习的意义在于引发深度学习。正如王宁先生所说:真实情境“能够引发他们联想,启发他们往下思考,从而在这个思考过程中,获得需要的方法,积累必要的资源,丰富语言文字运用的经验”。可见,建构跨学科学习真实性情境,要关注其引导性、整合性、语言运用性。

“校园果蔬种植基地方案设计”为例。“实地调研”这一情境,引发学生思考:

如何调研,调研哪些校园里的哪些场地,用哪些方式作调研,如何搜集与处理调研所获得的信息等。

一个好的情境能使学生自动地开启思考功能,引发联想与思维,这是真实情境的引导性的体现。

“规划设计”这一学习情境,需要学生分析种植区域如何划分,大小是多少,思考可以种植多少种的果蔬,在哪块区域种植,需要统筹在什么时间节点种植什么果蔬……需要学生整合数学、科学与劳动知识,才能提出解决问题的整体方案,这是真实情境整合性的功能发挥。

“设计方案”这一情境,要撰写一份好的方案,需要学生先阅读方案设计的范例,思考方案设计的思路、内容、框架结构如何呈现,可以用哪些表单、图文等非连续性文本等呈现,用什么样的语言表现,从而更加有效地呈现设计内容与意图。这些活动离不开阅读与表达,离不开学用语文,这是在真实情境中用语文的直接表现。

3.组织连续性活动

跨学科学习的特点在于“做中学”,在于根据情境任务的需要,自主整合调用知识,建构知识与情境、任务,观念与结果之间的关联与互动,进而解决问题、达成任务。这需要通过恰当的活动载体,在知识与情境、任务、观念及各学习要素间建立联系,从而运用知识、创造知识。如果任务是目标,那么活动便是载体,是实现任务的手段与路径。教师要将任务转化为不同的学习活动,通过学习活动达成任务。

对于跨学科整合学习而言,其学习实践活动同样具有整合性,既包括语文学科实践活动,也包括非语文实践活动,如调查、观察、参观、设计、制作、展示、表演等学习实践活动。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构成连续性学习活动,促进探究学习持续深入地开展。教学设计时,教师应着力思考如何组织多样化、连续性的学习活动,一方面联结学习情境,另一方面指向表现性任务,目标指向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和核心素养。

“校园果蔬种植基地方案设计”为例。教师设计组织与情境、任务相契合的连续性活动,旨在通过活动这一载体,实现学科知识与情境、任务的持续互动。

活动一:校园场地,我调查。

活动二:果蔬种植基地,我规划。

活动三:基地建设方案,我设计。

活动四:设计方案,我展示。

“调查活动”细化为调研、测量、记录和资料整理等具体性的活动,把“规划活动”具体化为计算、阅读资料、讨论交流、分析与梳理等学习活动,把“设计活动”分解为阅读资料、撰写方案、征求意见、修改完善等读写说议的语文学习活动,把“展示活动”优化为撰写介绍稿、制作展示PPT、润色加工、演说练习等写作、制作、演练活动。这样建构多样化连续性学习活动,学生不仅经历真实学习过程,获得学习体验与经验,更促进其语文能力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

4.嵌入表现性评价

评价即学习,评价的过程就是学生学习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嵌入评价,并不限于终结性评价,通过表现性评价,评价学生在真实任务情境中表现出的探究与解决问题能力、创造能力、语言运用与表达能力。设计表现性评价任务,实施表现性评价,是“跨学科学习”任务群的重要内容与必要环节,将评价与学习融为一体,旨在以评促学。

一个好的表现性评价任务,一方面基于真实情境中学生的学习行为与表现,评价学生学习态度、参与程度与关键能力表现;另一方面对接学习目标内容,引导学生整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问题、达成任务。2022年版课标中“跨学科学习”任务群“教学提示”指出:“评价主要以学生在各类探究活动中的表现,以活动过程的方案、海报、调研报告、视频资料等学习成果为依据。教师可以针对主要学习环节与内容制订评价量表。”可见,设计表现性评价,可以成果为评价载体,结合学习环节与内容,制定评价指标,引导学习,以评促学。

“校园果蔬种植基地方案设计”展示环节为例,请学生向在场的教师、同学与评委展示设计方案。可设计以下评价表(见表1):

1 “校园果蔬种植基地方案设计”评价表

“听得懂”,指方案设计思路清晰、内容具体完整;设计者陈述方案时,口齿清楚,思路清晰,让在场的教师、同学、评委一听就明白。

“有亮点”,指设计有创意,与众不同。

“可操作”,指设计的方案,符合学校实际情况,照着方案可操作。

“图文并茂吸引人”,指用多种媒体展示方案内容,有图有文,有代入感、新鲜感。

这样的评价以结果评价过程,以评价促进学习。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设计展示评价标准,在学习开始就向学生呈现,旨在用评价标准引导学生展开学习,对照与改进学习,实现以标评学,以评促学。

总之,“跨学科学习”任务群的教学价值在于加强语文学习与学生生活世界的联系,促进学生整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问题。

来源丨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22年第9

作者丨林其雨,福州市鼓楼区教师进修学校正高级教师

转自:“桃李微教育”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