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双新 深研爱学——济南市景山小学科学专题教研
2024/1/17 17:36:02 阅读:85 发布者:
聚焦双新·深研爱学
-济南市景山小学科学专题教研-
济南市景山小学科学教研组坚持深入学习《2022版科学课程标准》教学理念,围绕“大单元学习”研究主线,着眼于课堂教学,开展“聚焦双新,深研爱学”教—学—评一体化专题教研,探索景山爱学课堂评价标准。
问卷调查分析
教研组围绕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形式,设计了学生调查问卷。通过问卷了解学生在科学课堂中的思维习惯, 学习科学的兴趣,学生喜欢的学习方式,如何看待课堂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在科学学习中存在哪些问题,多方面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及学习方式,为调整教学提供参考。
通过调查结果得到:97%的学生喜欢科学课堂,8%的学生喜欢上课踊跃发言,99%的学生喜欢教师指点方法,学生上课动手实践,小组合作、讲练结合的学习方式。88%的学生希望教师帮助分析出错原因并找出正确答案。
通过分析发现:学生更加喜欢动手实践的学习方式,喜欢科学课以小组合作形式合作实验,希望教师适当参与问题的讨论。当学生面对难题时希望与同伴合作,一起讨论,乐意小组合作,交流心得。
课堂评价标准制定与解读
基于问卷调查和“教一研一评”一体化理念,教研组反复磨课、研讨并确定了科学爱学课堂评价标准。
标准关注“科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态度责任”的科学核心素养的达成。评价主要从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堂三方面进行,观课教师在课堂上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学生对基本思想的把握、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教师的教学设计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教学研讨
在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中,教研组整体分析科学内容本质和学生认知规律,合理整合教学内容,分析主题—单元—课时的科学知识和核心素养主要表现,确定单元教学目标,并落实到教学活动各个环节,整体设计,分步实施,促进学生对科学教学内容的整体理解与把握,逐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课堂教学
教研组课例《水蒸发》是青岛版小学科学(六三学制)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水的三态变化》里的第一课时,教学中,执教教师罗娜将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作为探究活动的切入点,通过活动体验、实验探究蒸发现象和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激发学生的研究欲望,感受大自然的变化与人类的密切关系,获得对蒸发现象的科学认识,体验成功的乐趣,锻炼和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
在课堂上,学生提出三个探究问题。
问题一:水到哪里去了?
学生通过实验,分组研究,将水滴到桌子上,观察水到哪里去了,激发学习兴趣。
问题二:水蒸发周围的温度变化。
围绕驱动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设计两个实验验证猜想。
第一个实验:学生体验水滴在手上的感觉。第二个实验:学生观察包有纱布的温度计被拿出后的温度变化。
学生动手实践,在实验中探索发现水蒸发周围温度的变化。
问题三:怎样让水蒸发得更快。
在教学时,学生提出探究问题:“怎样才能让水蒸发得更快呢?”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提出自己的假设。如:提高水的温度,加快蒸发面上的空气流动,增大蒸发面积等。在老师的启发下,学生制订实验方案并动手做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
通过专题教研,增强了教研组的协作能力,营造了浓厚的研究氛围,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为学生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转自:“历下区小学教研”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