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从两节同课异构课反思新课标落地

2023/12/28 17:03:15  阅读:44 发布者:

今天跟大家分享Rose Luo老师对两节市级视导课的听课感受,尤其是在评课对比后,对新课标落地有更多感悟。

课程概述

两位老师上的是人教版八下U3Could you please clean your room? Section A 1a-2b听说课。

第一位高老师是一位教龄十年的青年教师,上课很有想法。整节课情境衔接自然,善于挖掘文本,突出跨文化交际和立德树人的理念。

导入环节,高老师快速操练家务相关单词,询问Who usually do the chores in your family?”。通过问答呈现中国学生做的家务种类和频率饼图,并探讨大部分中国学生很少做家务的原因。

热身后,高老师用This is what happened in China.Let's see what happened in Western country.”过渡到听力情境:Peter和妈妈以及爸爸的对话。

听前环节,高老师利用课本

问答和预测,激活相关信息。问题如下:Where did the mother just go? What is Peter's mother asking Peter to do?等。

值得一提的是,在进行课本任务1b,2a&2b后,高老师都是让学生花十秒钟的时间互相核对答案,再进行集体核对。完成常规题目之后,高老师的授课亮点是挖掘文本内涵,引发学生关注对话背后的信息。

比如在完成1b后,高老师追问:

Each  of them does 3 things.Is that fair? How did Peter's mother ask Peter? Think about the language Peter's mother use.

学生用不同的语气练习对话,点评学生:You need  to be more brave.Is he willing to do these chores?What do you think  of Peter

Will Peter be angry when he heard the reason?How did Peter ask for his father's permission?

从父亲的回答(Sure........./I guess so/No.you can't./I can't......),挖掘父亲性格:

Does he sound like a father?What kind of father he is?Why didn't the father get Peter a ride?

通过问题链,一步步引出六个要点:polite language,beresponsible,be independent,  make request, ask for permission ,呈现sweet home的板书,呼应礼貌对待家人,创造和谐家庭环境的主题。

听后环节进行family drama,模仿表演输出。

另一位陈老师是才工作不到两年的免费师范生,但基本功比较扎实。

听前环节,呈现家务活相关单词,询问What chores do you usually  on weekends?,如学生做了该项家务事,就可以站起来。

课堂环节比较常规,进行听前预测、课本练习、补全对话和模仿跟读。学生整体跟读、模仿和对话的时间比较多。最后进行总结。

评课反思

评课环节,教研员魏老师号召大家积极评课,听课不评课等于白来。所以我大胆进行了评课。

总体上来说,高老师对新目标有一定的深入研究。文本挖掘比较细,有跨文化比较,有立德树人的理念渗透。

通过问题链的设计,引出对话文本背后的人物态度,性格和文化内涵。整体上学生没有提前上过这节课,表现比较给力。老师尊重学生,关注生生交流,板书是一大亮点。

       

不足之处是想挖掘的内容过细,导致超时,跟读模仿时间少了。因为时间关系,也影响了后面的小组表演评价,学生基本没有用上标准去评价。

导入有些生硬,可以改成当场问答生成,而不是直接给现成数据。

陈老师作为新老师,课程虽中规中矩,但比较流畅,时间安排较合理。指令还需要更明确点,看得出来有些想借鉴杭州付晓琛老师去年U7的那节优质课。但可惜只有一个地方出现speaking tip,没有整体去细致挖掘。

教研员肖老师结合课标,谈到要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学生。该单元话题属于“人与自我”的范畴,要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和家人关系。在初中新教材还没出来的情况下,我们暂时还用旧教材,但课程理念要新。

她谈到其实在迁移创新环节,可以大胆引导学生去改编这节课的文本。对话文本中提到家里有客人来,Peter却还要先去做作业,有些不合情理。

该如何平衡家庭要事和个人学习的先后顺序?父母和孩子之间,该如何协商和沟通,建立平等和谐的亲子关系?

这些都是教师在进行文本挖掘时,立足真实生活场景,可以去思考的批判性视角。

小组合作任务,可以是回忆生活中某次和父母沟通的经历,如何用本课目标语言进行礼貌地沟通。总之要学以致用,解决生活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肖老师还谈到布置前置性作业的重要性。要通过学生预习,了解目标话题,再到课堂上交流。信息差会促进深度学习,锻炼学生思维。

视导团黄主任谈到他最近看的《可见的学习》一书中的“逆向设计”理念,要从教师希望达成的结果去倒推教学过程。

他认为两位老师对chores的听前教学,比较碎片化。可以通过前置性设计,让学生更充分讨论目标语块。

问题设计方面,What do you think of....?不具有挑战性,还可加How? Why?等能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的问题。

在学生参与方面,黄主任谈到陈老师的课堂上,一位男生发言次数过多的现象。教师要把学生当成资源,鼓励所有人参与。

学习应该是合作和生成的。要用鼓励性话语,让学生有足够安全感,敢于去参与去表达。

专家们的点评让我深深意识到自己观课视角的狭隘。

我们平时要多看看新课标,抓住一些可利用的点,在日常教学中多实践,加深理解,再梳理记录成更系统的论文和课题。

   

来源丨 Rose Luo 教学追光记

转自:“明师俱乐部”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