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沐冬风聚科学,“研”路俯拾皆探究——张店区小学科学教师参加齐鲁科学大讲堂第122期网络教研活动纪实
“教”沐冬风聚科学,“研”路俯拾皆探究
冬意初起,时光清浅,撷一束光阴,抚过心间,唯有教研的芳华沉香流年,迎着初冬的暖阳,共赴一场诗意的教研。带着一份对小学科学教育执着的追求,我们张店科学教师们再次相聚齐鲁科学大讲堂,让我们一起筑梦启航。
本次网络教研活动分三部分进行:三位教师带来的三节优秀课例展示;烟台市牟平区实验小学科学骨干常绍英老师做课例点评;专家总结山东省特级教师、山东省教学能手颜世萍老师做本次活动总结发言。我们全体科学人沉下身、静下心、卯足劲,勤学习,提赋能。
一、课例展示
东阿县实验小学的李红杰老师执教的《滑轮》一课,教学目标明确、具体、可观测、可操作性、可评价,体现了科学核心素养的的整体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突出教师的主导,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和教学互动性。
首先她通过让学生视频观看升国旗,突出显示滑轮的同时,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又不失时机的厚植了学生的爱国情怀。接下来,李老师引导学生观察车轮和滑轮的区别,车轮是学生的已有学习经验,通过对比,由旧事物引出新事物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比较能力。接下来李老师引导学生用尽可能多的方法组装一下滑轮,这个小组活动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学习基础。李老师通过滑轮提拉重物的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用滑轮?有了猜测就需要实验的验证。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得出:定滑轮不省力,但是能够改变用力方向。动滑轮省力,但是不能改变用力方向。生活中人们既要省力又要改变物体的运动方向,就要使用滑轮组。
理论的学习需要与实践相结合,老师与学生交流分享生活中需要用到滑轮的例子。交流的过程中复习了本节课的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课初,李老师从学生熟悉的方向盘入手,通过观察
引导学生发现其结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快速聚焦本课要学习的内容,明确了轮轴的特点;同时,将“如果方向盘的轮+轴只剩其一,还能如此方便的转动来调整方向吗?”这一问题抛给学生渗透辩证思维教育,科学知识与科学思维的有机融合,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切实提高了科学教学的直观性与趣味性。
小组合作设计并交流实验方案,同时借助实验操作引导学生发现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并深度交流实验步骤,引导学生在设计实验的基础上进行操作,交流实验现象与结论,科学思维得以潜移默化的渗透。
探究“轮的大小对轮轴作用的影响”环节,首先通过一大一小螺丝刀拧同一个螺丝的感受引起质疑,产生猜想,然后通过设计实验来验证猜想,引导学生意识到猜想是科学探究的重要一环。
最后的交流评价,通过两组实验数据的分析,引发学生发散思考轮轴的作用,让他们意识到轮轴的实质就是一个连续转动的杠杆,并寻找分析生活中轮轴的应用,拓展最早的轮轴应用—辘轳,追寻科学在生活中应用的同时,渗透德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莱阳市和平小学的王超老师给我们带来了《斜面》这节课。导入环节,王老师首先提出问题:怎样给货车装货?用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学生提出用斜搭木板的方法,从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斜面”。首先是基础活动,为什么要用斜面?斜面有什么作用?然后出示实验材料,引导学生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实验前引导学生充分思考,交流讨论明确实验方法、注意事项;实验中,巡视指导到位,力求实验操作规范,让学生能通过切身体验获取知识;实验后,数据处理采用了统计表和柱状图,让学生能很直观的看到斜面的确有省力的作用。在活动进阶中,围绕“什么样的斜面更省力”进行探究。首先引导学生认识什么是斜面的坡度,怎么搭不同坡度的斜面,然后围绕“坡度不同的斜面省力情况”进行实验探究, 所得数据用统计表和柱状图进行分析,让学生认识到斜面坡度越小越省力。继而通过观看“救小恐龙”的视频,引导学生交流的方式认识到生活中菜刀、引桥、扶梯、楼梯、残疾人通道等都是斜面的具体应用。通过木螺丝的使用和用纸剪三角形缠绕到铅笔上,让学生了解到螺纹、盘山公路其实是变形的斜面。最后用推荐作业:怎样设计一个既省空间又省力的楼梯?让学生学以致用,并将探究拓展延伸到课外。
二、骨干教师点评
本次进行专家点评的是常绍英老师,常老师主要从课标、亮点、建议三个方面进行了点评。
李红杰《滑轮》
教学亮点
1.从生活情景中发现问题,了解不同滑轮的作用。
2.以问题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
3.教学环节比较清晰,层次分明。
教学建议
1.实验记录表中增加“直接提起钩码的用力方向”,通过对比发现“定滑轮能改变用力方向和“动滑轮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2.使用数据分析加强学生互动交流。
3.录课教室环境要严肃。
李红伟《轮轴》
教学亮点
1.教学活动的设计符合学生的知识经验和认知规律。
2.将轮轴与杠杆联系。
3.教学环节清晰,层次分明。教师准备充分,教学过程流畅。
教学建议
1.实验结论表述要严谨、准确。
2.要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老师的理答过程,可以给学生适当的时间思考,这样有些问题会在学生中产生,有些发现与结论也会从学生中得出,有助于学生科学思维的发展及思维品质的提高。
王超《斜面》
教学亮点
1.数据与统计图相结合,更直观形象。
2.学生学习兴趣比较浓厚,参与度比较高。
3.通过从古到今人们对斜面的使用,让学生体会科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教学建议
1.教学设计的环节名称不必出示在课件中。
2.小组做实验时要有实验结论。
3.要结合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设计。
三、专家总结
山东省小学科学兼职教研员颜世萍老师首先肯定了三位老师展示的课例,然后从教学亮点和教学建议两个角度对每节课例进行了专业细致的点评。最后,颜老师对三位教师的辛苦付出表示了感谢,希望讲课老师与听课老师共同参与交流,研讨问题,做好科学教育,让学生学到更好的科学知识。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以教学促教研,让教学有“温度”,让学生科学思维有“深度”。教以潜心,研以致远。相信我们每一位科学老师都会再次带着责任、带着思考“上路”,在教学中逐渐成长起来,充分发挥集体智慧,深研课堂,砥砺前行。只有教研不止步,教育方能阔步向前。
转自:“张店小学科学教研”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