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名师引领 促进学科发展
——呼市小学信息科技名师工作室开展名师教研系列活动(2)
以研促教,以教提质。为进一步落实新课程标准理念,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发挥名师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呼市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呼市小学信息科技名师工作室在市教研员李响老师的带领下,开展了第二期名师教研活动。
活动信息
作课教师: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先锋路小学 万静媛
作课内容:内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 第4课《文中配图要恰当》
作课时间:2023年10月16日上午第二节
作课地点: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先锋路小学
共研人员:赛罕区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小学信息科技教研员 杨金龙
赛罕区先锋路小学副校长 李静
呼市小学信息科技名师工作室主持人 赵春雁、白淑艳
名师工作室成员:王晓娟、苏倩、刘婷、杨倩、王瑙珉、宋玲、迟雅倩
赛罕区信息科技青年教师:刘玥、姚茜茜、李建芳、邢芳、包彩凤、郭佳琪、赵刚、李昕雨、刘心圆
课堂风采
为了在课堂中充分落实信息科技新课标,体现信息科技“科”与“技”的并重,利用信息科学与技术解决实际问题,例如,解决本课重点“如何给文中搭配恰当的
”这一问题。万静媛老师根据五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及教材内容,将信息科技课与语文课进行了深度融合。
本课融合主题来源于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白鹭》,《白鹭》是一篇要求学生全文背诵的文章,学生对文章内容及思想理解非常深刻。因此,学生根据对《白鹭》的意境理解给文章搭配恰当的
,既有效地解决了语文课中没有直观呈现的遗憾,也轻松地突出并突破了本课的重难点,很好地提高了课堂效率,实现了学科深度融合,体现了信息科技学科核心素养。
课堂记录
一
从信息科技实践应用出发,倡导真实性学习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直接作用于感官刺激的知识更便于理解和接受,如图像可以为文字内容提供更直观的解释和说明,增强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基于这一学情特点,万静媛老师将课本知识角《读图时代到来了》结合图文并茂的文章作为导入环节,让学生直观地欣赏并理解图文搭配的作用及重要性,通过导入环节快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利用本课习得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
课堂实录
二
提升知识迁移能力,体现“科”与“技”并重
(一)根据段落意境 插入合适的
任务一:打开文档“白鹭”,从素材中,插入一张展现白鹭美的场景
。
本着“简单知识,自主学”的教学方法,本环节让学生根据信息科技及语文课已学知识进行知识迁移,落实学科目标。
(二)调整
的大小和位置
任务二:调整
的大小并将
移动到相应的文字位置
学生根据已学知识调整
的大小及位置,在操作中现难点:根据需求随意移动
的位置并呈现出图文搭配和谐美观的效果,即设置恰当的
环绕方式。
突破难点:小组讨论调整艺术字位置的方法,知识迁移习得调整
位置的技能;学生演示分享方法;欣赏课本插图的不同环绕方式,培养信息科技技能及审美素养。
(三)基于教材的自主探究:设置
边框
为了凸显白鹭觅食、栖息、飞行不同的美,为
添加不同的边框及视觉效果,使图文排版更美观,提高审美能力。
三
以练习为抓手,强化技能与素养培养
选取一首白鹭相关的诗,插入合适的
,选择合适大小位置。并为
添加合适的效果,使图文排版更美观。
以白鹭相关的古诗为练习,拓展语文学科的知识,加强信息科技课概念及技能熟练程度,体会不同
风格所应用的场景不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及能力。
四
坚持自评和他评相结合,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鼓励学生积极开展自我评价,培养学生自我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实现真正的自主学习。让学生参与评价,通过评价互相促进,互相学习优点,改正不足,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自己。
五
联系学生实际生活 培养学生信息意识
培养学生根据学习与生活需要,选用信息技术工具处理信息的意识,使学生养成在信息社会中学习、生活的良好习惯。
教研提升
课后,我们进行了深入地交流和研讨。万老师从课题选择、学情分析、学习重难点及目标制定、教学过程、课堂设计等方面进行了梳理及分享,详细说明本节课学科融合设计的过程,以及课堂中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与培养,并就这节课进行了深刻反思。
接着教研员杨金龙老师及两位主持人从信息科技新课标示范点,核心素养的落实及学科融合等方面对本节课进行了深入分析,更是引发了老师们深层次的探讨。老师们一致认为万老师这节课语言精练,过渡语优美,关注细节,强调学科融合,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针对课堂的不同生成,能够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给后期打造小学信息科技教研共同体提供良好思路。
本次名师教研活动,充分发挥了名师的引领作用,老师们在观课议课的过程中,对信息科技学科融合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通过本次活动,给青年教师带来启发和思考,对今后的课堂实践与教学能力的提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转自:“呼市教研中心小学教研”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