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致班主任:融洽关系的十个小妙招

2023/9/20 11:47:13  阅读:35 发布者:

以下文章来源于新校长传媒 ,作者小新君

开学第一个月,如何让刚入学的新生适应新的环境和新的集体,推动班级正常运转?作为离学生最近、对学生影响最大的班主任无疑是这枚“定海神针”。一个人如何影响另一个人?依靠一种亲密关系。所以开学这段时间,咱们班主任最迫切的任务就是搞好班级关系。抓住了“关系”,就抓住了新学年一切工作的牛鼻子。

星宝整理了一线教育人的十个小妙招,供老师们参考。

分享“我的快乐水”

开学前一周,让学生上台做自我介绍,有可能会陷入攀比的漩涡,加重心理负担。为此,张玉石老师设计了“我的快乐水”环节。

第一步:请每个同学填写一张“我的快乐水”卡片,内容如下:

1)过去12年,我最幸福的瞬间是:

2)过去12年,我的高光时刻是:

3)我最大的优点是:

4)我最喜欢自己性格中的一点:

5)我最喜欢自己的一个学习品质是:

6)我最喜欢自己的一项能力:

第二步:小组内传阅后,依次上台分享;第三步:教师点评,核心就三句话——“每一位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不需要每个人都喜欢自己”“学习别人的优点,善待他人的缺点。”

培育"积极关系树"

为了融洽班级关系,梁艳老师设计了“积极关系树”。

首先,围绕“积极心理学”的24个品格优势探讨以下问题,引导学生觉察自己的“积极关系树”,挖掘自己和同伴的优势,产生积极共鸣。

1)在你的关系网络中,谁最乐观幽默?

2)班上谁最有创造力?

3)谁总是公平公正对待别人?

4)谁最具自我调节能力?

5)谁最宽容,最有爱心?

6)哪个班干部最富有领导力?

随后,通过交流以下问题建立“积极关系树”:

1)哪个具体事件体现了班级成员的优势?

2)你的“关系树”里有曾经帮助过你的人吗?

3)你有什么优势和班级成员重合吗?

4)你的优势在你的关系树中是稀缺的吗?

5)如何运用自己的优势与班级成员建立关系?

看见彼此的优势,才可能相互欣赏、紧密团结,建立和谐稳固的班级关系。

“伙伴+”:找到成长合伙人

周建军老师通过一系列“伙伴+”,让学生明白“交朋友是件大事”,从而找到成长合伙人。

“伙伴+课程”——学生在伙伴合作的课堂上全方位感知知识,互相协调,自悟自得,从静态学习变成动态活动。

“伙伴+教学”——推选学科学业成绩相对优秀的学生担任“学习首席”,处理学习中的“疑难杂症”。把小组作为学习共同体,互帮伙伴作为小单元,把学习基础差距当作教育的重要资源。

“伙伴+活动”——丰富的社团,提供志同道合的群体发展环境,使学生在校园内拥有社会性的成长机会。

“伙伴+评价”——伙伴互评。在小学阶段,学会赞美;礼貌说出自己不喜欢的地方;共同完成一件事;寻找共同爱好。在中学阶段,寻找共同点;尊重他人;让孩子参与;同理心;知道支持别人。

班级流浪日记/编写班级历史/我的成长回忆录

班级流浪日记是师生文字互动的载体,一本小册子,学生依次记录每日生活、人际交往和学习心得。班主任定时阅读学生的喜怒哀乐,以朋友的身份出现在评语中。

编写班级历史。与新生见面之初,便可提出班级史册的编撰,激励学生在未来的集体生活中以行动写好班史的每一页。那些让组织成员产生共同的历史感和使命感的叙事,就形成了班级文化。

“我的成长回忆录”,可由班主任主笔,讲述成长中的高光时刻或顿悟瞬间。

书信漂流瓶/提问共享文书

书信漂流瓶可以表达自我,审美日常生活,审视生命成长,也可以用于班级交流,它为建造有序、有情、有志的班级提供了契机。班主任可以团结一切力量,用写信、续信、读信、悟信、回信、送信等方式帮助学生向自我心灵深处漫溯。

许姗姗老师策划了每周“提问共享文书”活动,借用“共享文档”发布共享文书,让学生匿名提问,其他学生“回信”,效果甚好。一方面,同龄人的智慧输出好于成人的说教。一方面,看到班上同学积极答疑解惑、嘘寒问暖,提问者会倍感温暖,拥有了面对苦难、挑战自我的动力。

一对一谈话

杨春林老师有一个“对话春哥”节目。每周三晚上准时接待学生的访谈、咨询、质疑。学生可以填写“约谈通知单”,谈话时间、地点、内容自主决定。如果学生不希望公开内容,他的秘密就像放进保险箱一样安全。

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些隐秘角落。倾听学生“强烈的情绪和痛苦的经历”而不必做出回应,可以帮助学生达成自我调节能力。它也开启了一个强大的人际循环,学生愿意再次回到老师的身边分享更多。

你的努力被看见/任课老师夸夸你

于洁老师把“你的努力被看见”几个字贴在室外墙壁,那里有全班的姓名贴,以及各科的默写满分纸。来往师生在此驻足观看,给了学生很大的荣誉感。

“任课老师夸夸你”主要夸学生的努力和进步。在“夸夸纸”上,任课教师写上各种夸奖的话,并署名、盖章。学生可以比谁最先集满所有任课教师的“夸夸纸”。这些“夸夸纸”还可以装入“个人成长袋”。

当个人在不同的关系中被关注、被倾听、被喜爱,就构成了个人的历史和共享的文化,人生的意义产生了。

班主任工作坊

班主任工作坊是师生间的角色交叉、交往共生。双方在轻松、丰富、多元、持续的交往中,角色互换,相互理解,启发生命自觉,改善师生的生存状态和班级的文化生态。当学生看到老师真实的一面,畏惧之心少了,看问题的角度多了,思想上有支撑了,性格更乐观了。

模拟法庭

师生之间可以通过“模拟法庭”把一些事情摆到桌面上讨论。

首先,成立原告团队,在全班范围内搜集“诉讼”资料,对班主任提起公诉,组织“法庭陪审团”。

其次,庭前双方约定,尽可能撇开身份,进行一场理性对话。重中之重,必须讲真话。如有违规,陪审团有权终止其发言。

最后,发言交替有序进行,发言完毕说“结束”或“谢谢”。对于审判结果不服可以上诉,在更高一级裁定结果出来前,必须服从判决。

班级吐槽大会

为了解决内部矛盾,祁进国老师举办了“吐槽大会”。吐槽前先定规则,做好心理铺垫——被吐槽的人首先要反思,道歉的道歉,弥补的弥补,澄清的澄清;吐槽的人,要组织好语言,理性表达;每一次吐槽结束,主持人要做正向引导;鼓励吐槽老师,后者承诺不会“秋后算账”。

吐槽大会营造了民主和谐的班级氛围,让师生在各种犀利批评和自我的大气接纳中完成一次蜕变。有时候,为了保持权威,教育者不愿在学生面前暴露短板。这实际上阻碍了安全依恋的发展,也限制了学校的社会情感文化。

除外,班级拓展训练、郊游踏青、志愿服务、野外劳动等活动依然是重要的“促融”策略。这些纵横交错的活动让学生全面展现自己,看清自己(也看见老师),接纳自己(也接纳老师),树立目标,自我实现。在活动中,师生互为榜样,潜能不断涌现,“皮格马利翁效应”就发生了。

一个关系融洽的班级,背后一定是班主任的仁爱之心和同理心,崇高的专业信仰和笃定的教育立场,帮助他游刃有余地行走在班级这片富饶的育人田野上。

来源 | “新校长”微信公众号

转自:“星教师”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