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现代诗学习任务,联通童心与诗心 | 蔡海峰

2023/9/20 11:21:32  阅读:35 发布者:

转自:小学语文功能性读写工作室

作者:蔡海峰

  

一、现代诗的编排特点

现代诗又称新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产物。现代诗是在古体诗基础上的发展,相对古体诗而言,现代诗的“新”在于“现代”二字,这是时间上的特点。现代诗的内容贴近现实生活,反映新生活,表现新思想。现代诗采用的是白话,打破了古体诗的格律束缚,形式更加自由。

余光中说:“童心是诗心的源头,天真是天才的起点。”儿童天生就是诗人,他们的心与诗的心最近,他们的感觉与诗相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把现代诗作为“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的学习内容之一(见表1),在学习任务中联通童心与诗心。

学段

主要学习内容

第一学段

12年级)

诵读表现自然之美的短小诗文,感受大自然的美景与变化。

第二学段

34年级)

阅读、欣赏革命领袖、革命先烈创作的文学作品,以及表现他们事迹的诗歌、小说、影视作品等,感受革命领袖、革命先烈伟大的精神世界和人格力量,认识生命的价值;运用讲述、评析等方式,交流自己的情感体验。

阅读表现人与自然的诗歌、散文等优秀文学作品,感受大自然的奇妙,体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义;用口头或者书面的方式表达对自然的观察与体验,抒发自己的情感。

第三学段

56年级)

阅读表现人与社会、人与他人的古今优秀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作品,学习欣赏、品味作品的语言、形象等,交流审美感受,体会作品的情感和思想内涵;尝试写诗歌、小小说。

1:“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中现代诗的学习内容安排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依据学生的学习心理,遵循生活逻辑、学科逻辑与学习逻辑的相互统一和螺旋上升的原则,在不同学段安排了近40首现代诗。

1.内容的生活圈延展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现代诗以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为线索,按照“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与他人”组织编排,体现了儿童生活外延不断拓展和生活认识不断深入的一般规律。

第一学段安排了大量以童话幻想为主要内容富有童真童趣的现代诗,如《比尾巴》《青蛙写诗》《雪地里的小画家》《植物妈妈有办法》等,适合初入学的儿童学习。第二学段则安排了《听听,秋的声音》《童年的水墨画》《秋晚的江上》《花牛歌》等以儿童生活为主要内容的现代诗。第二、三学段开始出现许多反映当代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奋斗历程和重大事件的现代诗,如《延安,我把你追寻》《囚歌》《有的人》等。

“人与自然”是统编版教材小学阶段现代诗编排的主要内容,按照亲近自然、发现自然和热爱自然的主线,从第一学段的表现自然之美,如《四季》《夜色》等;到第二学段的描绘大自然、表现人类美好情感,如《繁星》等;再到第三学段的表现人与自然关系,如《三黑和土地》等。学生在现代诗的学习过程中,不断感受着大自然奇妙的美景与变化,体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义,初步认识人与自然辩证统一的关系。

2.形式的艺术化递进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按照现代诗的艺术化表现形式,体现了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层递性,契合了学生语言理解和欣赏能力的发展规律。

从篇幅上看,随着年段的升高,现代诗的句子逐渐由短到长,小节由少变多。从表达方式上看,从叙事性过渡到抒情性。统编教材中叙事诗选编最多,在三个学段均有分布,抒情诗从第二学段开始出现,如四年级艾青的《绿》。六年级还选编了散文诗,如纪伯伦的《花之歌》。从表现手法上看,“立象”“比兴”“移情”“通感”等现代诗的艺术表现手法,合理地散布在三个学段之中,在第二学段开始密集出现,呈现出知识的进阶化。如冰心的《繁星》运用了“立象”,戴望舒的《在天晴了的时候》运用了“移情”,彰显了诗歌的艺术魅力。

3.功能的多样态融合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现代诗主要以精读和略读的选文方式出现,在单元的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下,与其他文体的选文进行统整性学习。

除选文外,现代诗的学习内容还分布在单元导语、阅读链接、阅读材料、语文园地、练笔习作、“快乐读书吧”等处,以节选或整篇的形式出现,与课文形成互文性的文本,从深度、广度上扩展了学生对现代诗的理解。如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圆明园的毁灭》一课中,阅读链接了《七子之歌》和《和平宣言》(节选),旨在让学生从情感表达上体会与《圆明园的毁灭》的相似之处,体悟不同的文体和内容如何表达相似的情感。再如五年级下册的“书写提示”中选取了刘湛秋的《帆》,学生在书写中表达现代诗的形式之美。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在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设置了专门的现代诗教学单元,针对现代诗的教学提出了明确的单元教学目标:一是初步了解现代诗的一些特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二是根据需要收集资料,初步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三是合作编小诗集,举办诗歌朗诵会。从读现代诗到写现代诗的融和,从收集现代诗到诵读现代诗的展示,完整的现代诗单元学习,让学生体会现代诗特有的音韵之美,形式之美和语言之美,感受诗歌在历史进程的转变中焕发出来的活力。同时,在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综合性学习中,以革命文化为主题,安排了收集、整理、展示和交流的学习任务。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现代诗编排体现了分散与集中相结合,单篇与单元进阶化,学习功能上体现了多样态深度融合。

二、现代诗的教学价值

1.促进精神成长

孔子提出了“以诗治国”的诗教理念,他在《论语·季氏》中讲“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孔子认为诗歌最大的功能,是对人的精神的引导和教化。

现代诗诞生于救亡图存的历史背景中,在骨子里更加关注社会现实,在表达中更多注入“国家”“民族”“时代”等社会因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将现代诗作为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主要载体之一,旨在引导学生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感受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丰富内涵,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现代诗通过潜移默化的作用,对人的心灵进行陶冶。现代诗中出现的那一个和一群人,以及背后的那个诗人,都是儿童成长中的精神榜样。现代诗中出现的诸多意象,是儿童认识民族之根的源泉。儿童很容易与描写亲情、友谊、博爱等的现代诗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愉悦身心,净化灵魂,从小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唤醒审美体验

“情”是现代诗的“灵”,“美”是现代诗的“魂”。闻一多提出了诗歌的“三美”,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现代诗也具有这三个美学特性,是唤醒儿童审美体验的最佳载体。

节奏是现代诗的生命,现代诗有音尺,有平仄,有韵脚,让儿童在听觉上享受音乐般的美感。现代诗强调词藻的选择要艳丽、鲜明,有色彩感,每一句都可以形成一个独立存在的画面,儿童在想象中体验绘画之美的艺术,这是视觉上的体验。现代诗既有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又有形式自由上的变化之美。

儿童通过感受、理解、欣赏现代诗的语言文字及其表现方式,能够获得较为全面的审美经验,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和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初步具有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3.生长言语品质

不学“诗”,无以言,诗歌写作与言语方式紧密相连。现代诗的语言虽具有通俗性,但依然保留着跳跃性、陌生化、音韵性、诗意化等古体诗的语言特点。著名诗人金波说:“我以为,培养儿童热爱母语的思想感情,最好从读诗开始;享受语言的美,创造语言的美,最好从读诗、写诗开始。”

语言是人类思维的物质外壳,诗作为人类形象思维的产物,必然离不开这个外壳。人们常说的“诗一样的语言”是对语言品质的最高褒奖。儿童的“童心”即“诗心”,“童语”即“诗语”,现代诗的学习,能够很好地激活和呵护儿童与身俱来拥有的诗性化语言禀赋。同时在读写现代诗的过程中,儿童能不断汲取现代诗的语言营养,积累言语表达的经验,增强言语的表现力和感染力,生长言语的品质。

新课标背景下

用好统编版教材的好帮手

谷里新书上架

三、现代诗的学习任务设计

语文学习任务不是“是什么”,而是“做什么”;不是“回答问题”,而是“解决问题”。“事”就是“任务”,一个完整的学习任务包括学习情境、学习角色、学习对象、学习目标、学习事件以及学习资源等诸多要素。现代诗的学习任务设计是让学生用语文做正确的事,用语文正确地做事。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现代诗学习的目标、要求和内容等的规定,结合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编排特点,以及现代诗的文体特征和教学价值,现代诗的学习任务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设计。

1.朗读者:因声求气

“诵读”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对诗歌类文体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与教学目标(见表2)。现代诗的学习任务设计时要让每个学生做一名朗读者,只有动之以口,做到口中有声,才能对其含有的音韵美和意境美心领神会。

学段

过程性表现评价

第一学段

12年级)

朗读时能使用普通话,注意发音,注意用语气、语调和节奏表现对文本的理解和感受。

第二学段

34年级)

能用不同语气、语调朗读,通过节奏和停顿表达自己的理解与感受,传达自己体验到的美感。

第三学段

56年级)

能借助语气语调、重音节奏传递汉语声韵之美,在反复朗读中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2:学业质量中“朗读”表现性评价内容

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在“喜马拉雅”APP等网络平台上开设班级现代诗朗读和诵读专栏,通过获取点击量和留言等方式,评选班级的最佳朗读者,也可以在班级中开展诗歌朗诵会进行赛读。学生定位朗读者的角色,根据朗读表现性评价,学习运用不同的语气、语调、重音、节奏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传递现代诗的声韵之美。

 ⑴依音尺,声断气连地读,声声悦耳。

现代诗分行分节,分行和分节造成了诗句的独立和诗意的留白,营造了张弛的节奏感,增强了表现力。教学时,可以将现代诗与散文、古诗进行比较,发现现代诗分行分节和形式自由的特点。在朗读时,指导学生在行与行之间,节与节之间进行停顿和转换,避免出现“读诗如同读文”的现象。

从诗体特质看,现代诗之所以读来叮当作响,关键靠节奏,音尺则是节奏的生命。闻一多提出现代诗的节奏可以用音尺来为尺度。音尺也叫音顿,就是在读诗的时候应该在哪个字或词后略作停顿或转调。音尺划分与诗意理解是紧密相关的,学生读对音尺的过程,也是初步理解诗意的过程。教学时,可以先由学生进行个性化地理解和划分,随后在教师范读和师生探讨的过程中达成部分的共识。朗读时,提示学生要注意声断气连。

押韵使现代诗具有音韵美,诗句在形式上和谐呼应,抑扬顿挫。对于有韵的现代诗,就要扣住这些用韵处,借助“重读+拖腔”的诵读技巧延长韵脚,读出现代诗的韵律美。现代诗韵脚的选择表达了作者的情绪与情思。

依据音尺声断气连地朗读,现代诗的音韵之美便自然地飘散出来。

 ⑵入意境,声情并茂地读,声入人心。

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认为诗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诗没有情感,就不能成为诗。朗读现代诗不仅要在音韵中会其意,更要用不同的语气语调传其情。教学时,可以借鉴薛法根老师在教学《三黑和土地》时的“读出表情,读出心情,读出感情”三个层次,用朗读走进现代诗的情感深处。

一读,读出表情。三黑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土地以后,脸上出现怎样的表情?学生发现“他笑嘻嘻的,连嘴都合不上”,可以看见三黑满脸的笑容。二读,读出心情。看到三黑脸上的表情,你能体会到他的心情吗?学生从诗歌中感受到三黑内心的开心、兴奋、激动、幸福等。三读,读出感情。三黑对这片土地有着怎样的感情?学生在字里行间体会到的是热爱与自豪。教学中引导学生把自己当成三黑,用朗读表现三黑的表情、心情和感情。

诗与歌同源,中国最早的诗大都是为演唱而创作出来的。在“朗读者”任务中,可以根据诗的内容和情感,指导学生选择最合适的配乐,也可以和音乐老师合作,选择合适的曲调将现代诗进行吟唱或演唱。

2.欣赏者:还原意境

现代诗常常通过形象的画面来说话,画面中的“人、事、景、物”蕴藏着诗人情感形成意象,诗人将意象组合交融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便是意境。现代诗的学习任务设计,就是要让学生从欣赏者的角色,用常人的眼睛去寻找诗中的画面,用诗人的眼睛去捕捉画面中的意象与意境,学会用美丽的眼睛看世界。

 ⑴用常人的眼睛看:聚焦于“象”,结“象”成画。

阅读现代诗,需要将诗中的“象”通过寻找、罗列、想象、联想等方式,与学生的阅读经验和生活经验进行联结,把“象”结构化,还原成一幅幅可观、可感、可亲、可近的画面。

一是聚焦于“象”:现代诗中的“象”需要把目光聚焦于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之中,诗歌中表示事物名称的词语,就是诗人需要表达的“象”。如教学《祖先的摇篮》时,学生会发现在这个有意思的摇篮之中,祖先会干很多事情。教师依次出现三组词语:“摘野果、掏鹊蛋、采蔷薇”,“和野兔赛跑、看蘑菇打伞”,“逮绿蝈蝈、捉红蜻蜓、逗小松鼠”。学生运用表演的方式交流这些有意思的事情,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发现“摘”“掏”“采”等动词的不同点,积累动宾式短语的表达方式。将“和野兔赛跑,看蘑菇打伞”这组词语与其他两组比较,感受诗歌语言的变化和情趣。

二是结“象”成画:绘画讲究构图,现代诗亦是如此,诗人根据表达意图,将“象”组织起来,构成一幅协调、完整的画面。如教学《繁星》(七一)时,学生通过阅读发现,“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三幅画面是冰心永不漫灭的回忆。教师提示学生关注“中”“下”“上”,发现三幅画面有着镜头的推进感。学生联结自己的生活,想象在这明亮的月光、美丽的藤萝下,冰心和母亲会做些什么事。学生在想象中还原,现代诗所描摹的画面得以再现。

⑵用诗人的眼睛赏:循“象”至意,目中有“人”。

现代诗画面中饱含的情志、情理、情趣需要学生用诗人的眼睛去捕捉与涵咏,阅读中要与作品背后的那个人相遇,要读出画面背后的那个人来,与其形成心灵的默契,达成童心与诗心的融通。

一是循“象”至意:诗人带着诗心之眼去看世界,意象与意境蕴含在诗歌画面背后的诗人特有的视觉、听觉、嗅觉、触觉之中。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鼻子闻,用小手摸,用心去想。如教学《白桦》时,提示学生随着诗人的眼睛一起移动,一起去欣赏雪中白桦的四幅画面。接着和学生一起探讨:如果给你一块调色板,你会选用哪个颜色作为这四幅画面主色调?学生发现诗中的“洁白”与“银白”。接着进一步探讨:这些白色的光线是如何变化?学生在想象中感受朝霞“它向白雪皑皑的树枝,又抹一层银色的光华”的意境。最后链接古诗词中的“要留清白在人间”“只留清气满乾坤”等诗句以及白桦作为俄罗斯国树的相关介绍,学生自然体悟作者营造意境时的心境。

二是目中有“人”:现代诗是诗人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时代的精神和表达时代的思考,与当时的时代背景与诗人的人生经历息息相关。知人论世,就能走进诗歌创作的语境之中。如教学《白桦》时,结合“叶赛宁是俄罗斯田园派诗人和被称为‘白桦林诗人’”的相关介绍,感受诗人高尚的人格。再如教学《在天晴了的时候》,可以阅读链接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戴望舒在写这首诗时是1944年,那时抗日战争即将胜利。当学生再读这首诗的时候,就能感受到诗人在歌唱光明和解放,在希望之中守望的精神姿态。

朱光潜认为诗画本不分家,诗人以诗入画,读者以画解诗。在读图时代,学生以画解诗,走进现代诗。作为欣赏者,学习现代诗还可以通过“图配诗”“诗歌小报”等表现方式,在班级中开展现代诗的交流。

3.表达者:言意共生

儿童具有诗人的气质与情感,小学生正处于诗的年龄,在他们的身体中住着一颗诗心,语言中常常流露出天然的诗性。立足表达者的角色去设计学习任务,联通“童心”与“诗心”,联结“童言”与“诗言”。

教师可以采取建立班级的现代诗创作网站、编制班级现代诗集等方式为学生提供表达与交流的平台,激发学生创作的热情。

 ⑴学着写:依言表“心”。

教学时,可以在诗歌营造的语境场中化用诗歌的结构进行仿写,如教学《繁星》(七一)时,可以让学生回忆家人关爱自己的温馨场景,然后把这个场景分解成三个具有推移感的画面,分行表述,这就有了现代诗的样子。也可以将散文改写成现代诗,如把《绿》一文中的阅读链接宗璞的《西湖漫笔》改写成一首短诗,根据作者的心境选择画面后分行分节表达,同时将散文的语言改成诗化的语言,还可以和学生一起探讨一下诗句的押韵。

没有想象,就没有诗歌。现代诗运用个性化的比喻和拟人表达诗人的情思,形成陌生化的语言形式。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去运用这些表达密码。如先播放雨后天晴的景物视频,让学生仿照《在天晴了的时候》写一首小诗,送给自己最想送的人。

       出示:

       在天晴了的时候,

       请到      去走走:

                           

                               

       提示学生可以选择先酝酿一下自己的感受,选择合适的景物,放飞想象的翅膀,学着作者的样子写一写。写完以后还可以看一看,景物描写中的色彩与自己感受之间的关系。

 ⑵随心写:以“心”驭言。

现代诗的真情来源于学生对生活的真实内心。每一个学生感知生活的方式不同,有的学生对听觉比较敏锐,有的则是对味觉比较敏锐,要珍惜学生独特的感受,留住稍纵即逝的灵感。每一个学生对同一事物的感受也不同,学生选择与事物建立不同的感情联系,激发情绪,用诗意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心声。

如教学二年级下册的《大自然的小问号》,教师提示学生带着好奇心去寻找大自然中的秘密,从问得多、问得新和问得趣三个方面让学生把自己的感受抒写下来,可以是对同一个事物的多个问题,也可以是一个事物一个问题。把自己当作大自然中那些事物的好朋友,把自己心中的“小问号”向这些朋友提问,日常的语言就变成了诗意的语言。把一个个小问号按照一定的顺序排排队,分行分节写,就有了诗的样子。还可以问问自己和其他同学,这些“小问号”有没有答案了,把这些答案与小问号连起来,用“问答歌”的形式写下来。在班级中开设“大自然的小问号”展板,定期更新,学生用诗歌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那份好奇之心。

在现代诗的写作中,学生内心情感变得更为丰富,获得语言的滋养和文学的熏陶,构筑起诗意的精神家园。

转自:“我在小学教语文”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