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崔允漷|新课程与项目学习

2023/9/13 8:55:36  阅读:32 发布者:

以下文章来源于预见学习 ,作者崔允漷

预见君说:

什么是项目?新课程是如何建构项目学习的?在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第三届学习素养·项目化学习峰会暨上海普教科研40年系列学术活动上,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崔允漷围绕这两个关键问题作题为《新课程与项目学习》的主旨报告。

本期预见学习与您分享崔教授在峰会上的报告全文,与您共同思考新课程与项目化学习之间的关系。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崔允漷作主旨报告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早上好!

非常高兴受夏雪梅博士的邀请,让我来讲几句关于新课标与项目化学习的关系。

夏博士“项目化学习”这个项目做得非常好。本人没有什么研究,前几天稍微学习了一下,结合自己参与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修订时的一些思考,在此与大家分享两点:一是何为项目,二是新课标如何建构项目化学习。

01

什么是项目?

日常语言讲的“项目”,通常是指申请一个课题,做工程。造桥、铺路的工程也是一个项目。还有照顾一个老人,就是一个项目。反过来,不能作为一个项目的有,写一个结题报告,跟老人谈一次话,买点水泥钢筋……据此我稍微提炼了一下,项目首先是真实生活中的事与物,有明确的意图与目的,因为它是人类的实践。同时,还要有一定的知识基础或技术规范,有一段从事项目的时间。

关于项目的标准定义大多用美国项目管理协会的定义,即为创造独特的产品、服务或成果而进行的一次性努力。

从这两个视角归纳一下,项目有如下一些特征:项目一定有意图的,有目的的,有结果导向的;体现实践性,要么是做事,要么是造物,做一把椅子,做一个什么实验等等之类的;凸现一次性的努力,整天重复操练的不是项目,项目都是生成性、拓展性的;集聚各种资源,一个知识点不是项目,要几个知识点合在一起做一件事情,就是一个项目;有一段时间,有始有终,有入项出项。根据这样的认识,我接下来谈谈新课程是如何建构项目学习的。

02

新课程是如何建构项目学习的?

新修订的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方案,“项目”共用了两次。一次是“加强课程内容的内在联系,突出课程内容结构化,探索主题、项目、任务等内容组织方式。”这个语境就是谈用项目的方式把要学的内容结构化。另一次是“探索大单元教学,积极开展主题化、项目式学习等综合性教学的活动……”,这个语境是讲项目式学习是一种综合教学。无论哪一个语境,“项目”背后隐藏的价值取向是一样的,即素养导向、单元设计、真实情境、知识整合。

明确了项目及其在新课程中的定位之后,接下来我们讲讲什么是项目学习。为了把它说清楚,一定要找对立面,有比较才能鉴别,这就是01的理论思维。如果我们把项目学习作为1,那么0是什么?众所周知,教学理论就是这样划分的:教师中心对儿童中心,直接教学对生成课程,由外而内对由内而外,项目学习就是后者。

强调项目学习其实就是要重视儿童本能,如杜威所说的社交、建构、探究与表现。这些本能是与生俱来的,比如3岁小孩好交往,俗话说这段时间有点像“人来疯”;4岁小孩好建构,特喜欢搭积木、拆东西;4岁半小孩好探究,不断问大人“是什么”“为什么”……可是,长大后进了小学,话也没得说,拆又不让拆,问也问不了,想表现也没机会,就这样到了18岁上了大学……毕业了,既不想说也不想问了,导致出现了一种极为反常的社会现象:成人整天忙于休闲,中小学生整天忙于解题,只有幼儿园小孩整天忙于研究性学习。

强调项目学习,就是要求我们的课程要重视儿童那些与生俱来的本能:好社交、好建构、好探究、好表现。不用你培养,只要保留住这些本能并将之引导好就是最好的教育。倡导项目化学习,不是说教师中心不好,也不是取消直接教学,我们不能用理论思维处理实践问题,实践的逻辑是,项目化学习要活在01之间,不是01的选择。比如说原来主要以教师中心、直接教学为主的,那是二十世纪,那时候是相当于处在0.2。通过新课程的倡导,现在到0.5了,现在我们强调项目化学习,就是希望更加重视由内而外的教育,能不能走向0.6?这是我们改革的实践逻辑。

那么,项目学习如何建构呢?作为一种教育观念,项目学习是问题导向的,是针对我们现在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而言的。

一是教师中心的问题依然存在。尽管课程改革20年了,目前的课堂类似满堂灌的只占10%,互动的课堂占了一半,但学生说什么话、做什么活动都是老师预设好的“圈套”,让学生去钻。儿童的本能,儿童的权利,主动性、学习自由还没有得到更加合理的安放。

二是我们现在学的知识太琐碎,我们要倡导学生像专家一样思考,不是学习像专家那样拥有那么丰富的知识。如果学生在生物学中学了细胞、遗传、ATP,考了一百分,但不知道什么叫生命,也就是说学了一大堆知识而没有整合成大观念。这样的知识越多,学业负担越重,但没有育人意义。

三是学习方式方法太单一,死记硬背,重复操练,练到“一看就会,一做就对”,终于放心了。我们总是记住“熟能生巧”,而忘记“熟能生厌”、“熟能生烦”。我国小学生法定上课时间是195天。法国的小学是162天,而且每天9点到校,下午2点多放学了。法国的小孩实在没事做,整天在“胡思乱想”,结果二十世纪出了一批思想家;整天没事干在涂鸦,结果出了一批设计师;整天在浪漫……我们的小孩整天在补课刷题对答案,怎么会浪漫呢?18岁之前不会浪漫,大概这辈子都不会有浪漫的素养,这就是3岁看大、7岁看老、18岁之前看素养。

四是学生学习存在“三重割裂”的现象。知识与知识割裂:教学生认识一只狗,我们将它分成狗头、狗身、狗腿、狗尾巴来学,同时采用“双向细目表”,狗头考了解,狗身考理解,狗腿考简单应用,结果学生考了100分,但不知道什么是“狗”。知识和生活割裂:学了摩擦力,却不知道下雨天为何开车要慢一点,下坡的车子为什么要礼让上坡的车子。知识与自我的割裂:为什么把有些人说成是“有知识没有文化”?其原因就是这些人在学知识时往往停留在识记练水平,没有知行合一、学思结合,把知识倒退到信息的水平,没有化信息为知识,也没有化知识为素养。

针对上述问题,项目学习作为课程教学的事务到底该怎么做?我想了想,可能这16个字蛮重要的。

第一,完整学程。一个项目就是一门完整的课程,至少是一个单元,要体现整体设计。如果应用到国家课程高质量实施上,就是在国家课程的基础上怎么用综合教学、用项目化学习的教学方式来落实建构完整的学程,体现生成性。还要强调反思,通过反思来解决从知识到素养的路径。

第二,知识整合。知识重不重要?这是毫无疑问的,问题是那么多的知识学了之后怎么把它结构化?有三种方式可以结构化:一是大问题,用大问题把所学的知识和生活的情境结构化,变成一个学程。二是大任务,大任务就是做事。三是大观念,怎么解决知识到观念的问题,就像刚才所说的细胞、遗传、ATP学了之后,通过整合,怎么形成生命观念?

第三,问题解决。项目学习是指向真实情境下的问题解决,以作品、制品、产品为导向,就是做事造物,跟生活情境建立关联,来解决高分低能的问题。

第四,独特体验。一次项目化学习就是一次独特的学习旅程,一次无法复制的成长体验。所以,项目不能太小,要突出大问题、大任务、大观念。

最后,我想回应一下一线老师的困惑:

  //  

一是考试不考,项目学习有何意义?其实这几年中考、高考命题都在改变,需要去关注。再说,高考可能不大会考“尊重老师”,那老师是不是就不教了?需要正确理解高考与育人的关系。

二是时间没有。这要统筹安排,一个学期要做好项目学习规划,要减量提质。

三是兴趣不大。可能我们要少点直接教学,多点由内而外。

四项目多大、多难为好?我觉得项目要大一点,要有一定的挑战性,美国的中学还有造飞机的项目。别整天忙着小任务、小问题,不然,就会导致“整天忙得要死,最后碌碌无为”,培养出来的学生高分低能,有知识没文化。

五是项目化学习会不会被模式化?模式是知识,是理论,模式是必须要有的,而且尽可能要求每个老师去归纳自己的模式,创造自己的模式。模式化是使用模式的人太僵化、太死板,是把好东西给用糟了。最后一点就是我们要明白,不是所有的内容都可以用项目化学习的。项目化学习有自身的特点和要求,也有它的局限性。

谢谢大家!

(本文根据崔允漷教授在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第三届学习素养·项目化学习峰会暨上海普教科研40年系列学术活动上所作的主旨报告发言整理、并经作者修改而成。)

转自:“教育牧笛”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