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来源于浦东辅读 ,作者浦东辅读
育人为本
向“美”而行
崔允漷教授作《学科课程何以育人》
专题报告
在核心素养导向的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特殊教育也在积极探索育人的新方式。8月25日上午,我校全体教研组长和骨干教师前往新世界实验小学聆听了崔允漷教授的专题报告《学科课程何以育人》。
崔教授在报告中将“学生培养目标”“学科课程标准”“课堂教学目标”三者的关系比作是“想得到的美丽”“看得见的风景”和“走得到的景点”,强调学科课程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各学科的教学规划和实施都应在方方面面体现育人价值的一个追求。
那么,学科课程如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三全育人”是怎样的?教研组、备课组如何规划学期课程,从教学进度表的设计升级到学期课程纲要的编制?教师如何开发单元学历案这种“新”的教案来适应新教学,力求素养目标的落地?崔教授从这三个层面向老师们具体介绍了学科课程育人的关键问题和实施路径。
以下是部分骨干老师的学习感悟:
庄士:如何通过课程来落实立德树人,这其实是我们广大教师一直困惑的地方,某些方面我们的做法是否正确,是否合理,在今天的讲座中得到了答案。崔教授通过生活中浅显易懂的例子,让我们知道了学生需求和教师引导学习方面的一致性,于我们特殊教育而言也有明确的指导。我们常说的学生融入社会需要什么,我们就传授什么,正是基于此。同时崔教授也在新教材新理念等方面给我们提出了新的建议,后期国家新一轮课标修订后,应该也会有新的要求,我们早一步了解新的理念,非常重要。结合我们本次研判,与今天讲座相印证,无论是语文学科的各学段知识点梳理、数学学科的大单元思维、其他学科的分层教学、课标梳理等,都和崔教授介绍的新教学理念不谋而合,相信我们坚持认真地实施,对新阶段的教学能力提升和学生能力发展,都会有巨大的帮助。
季溢:崔教授通过“立德树人”“三全育人”的讲解展开了今天的讲座,这八个字听起来宽泛,但事实上与我们的学科目标是紧密相关的,这决定了我们要教出怎样的学生、培养怎样的学科素养。这样就为我们理清教学目标提供了方向。崔教授提出了要自上而下地去研究、梳理、落实教研组学期课程、纲要、单元课时教学方案,也就是一种课程思维的模式。他强调了新教学需要“新”的方案,讲清了课时方案的要素与结构,单元整体教学的组织模式、实施与评价方式。受益匪浅。
施丽凤:崔教授的讲座全程围绕着三个关键问题“立德树人如何落实?”、“如何规划学期课程?”、“单元/课时教案怎么改,素养目标如何落地?”展开,不止为普通教育,更为特殊教育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思路和方法。结合我校近期开展的暑期研判活动,抓住教学中的真问题,以“分学段抓细节,全学段看大局”的形式展开讨论,借助“真问题”这一载体,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清楚知道自己所教学科要育什么人、如何育人,关注学生全局发展,真正实现特殊教育核心素养落地。新学期我们将继续对标新课标,持续更新教学观念,厘清教研教学思路,突破学段壁垒,实施学科系统教学。
姚慧:崔教授鼓励一线教师要学会编写学期课程纲要。学期课程纲要是教师依据课程标准、教材与学情、以提纲的形式,一致性地规划某门学期课程的目标、内容、实施与评价。它是教学进度表的升级版。我觉得更像我们之前写的学科教学计划。崔教授还给出教师们可以参照的学期课程纲要的编写格式,我觉得新学期的教学计划可以尝试用这个格式写一写,将今天讲座的收获学以致用。
陈丽竑:崔教授的讲座信息量一直是非常巨大的。今天的《学科课程何以育人》的讲座也同样让人受益匪浅。所谓规划与设计课程,就是让学生经历有组织的学习,只有经历有组织的学习,才能化信息为知识、化知识为素养。而何以育人,就是课程方案、教师、学生三要素互动一个都不能少。过去课程方案与教师的互动表现为抓备课,但经常只关注课时方案;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表现为抓课堂教学,但往往重形式轻实质、无深度;而学生与课程之间的互动通常在被遗忘的角落,只有作业。所以,要改变传统的课程教学,一线教师就要转变理念,学会编写学期课程纲要。和前两日研判时,李老师谈到的单元教学设计计划有异曲同工之处。崔教授指出学期课程纲要是教师依据课程标准、教材与学情,以提纲的形式,一致性地规划某门学期课程的目标、内容、实施与评价。它是教学进度表的升级版。“教学进度表”与“学期课程纲要”体现了背后完全不同的理念。因此,如果从每位老师自身开始,真正学着去做好一份单元教学设计计划,并实实在在的进行完善和实践,那相信在未来,一定能抵达课程育人的初心目标。
肖靓:今天有幸聆听了崔教授的讲座,崔教授生动形象地阐述了课程改革和学科课程育人的关键问题,为老师们拨云见日。他认为开展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须落实育人的素养要求,积极推进大单元教学,强化学科实践,探索用以致学、先用后学、边用边学的新教学,让学生经历有结构、有组织的学习。其实,这个观点跟我们教学研判中的想法不谋而合。特殊教育由于对象的特殊性,我们的大单元需要细化到更小的教学知识点为单元,统筹、开展连续课时的教学。暑期的教学研判以及今天的讲座,为我们厘清了许多关键词,为我们新学期开展单元教学设计指明了方向。
王剑:通过培训,我一直在思考:大单元和教材中的单元之间的关系。我觉得需要我们在大概念的引领下进行教学的整体把控与整体教学设计。寻找知识间的联系,不仅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的对一些具体的教学课时进行不断的整合,不断的去寻找其中的数学本质,不断的进行寻找其中的联系点,更需要我们把年级与年级之间教材中的同类知识点再进行梳理。明白这个大概念在本学段中的完整框架,明确在目前课时中学生学什么,为后面打下什么样的基础。有了大单元设计就能精准把脉。
姚媛:今天听了崔教授的报告,学习到了一个新名词“学历案”。学历案是指教师在班级教学的背景下,为了便于儿童自主或社会建构经验,围绕某一相对独立的学习单位,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专业化预设的方案。学历案有几个要素,首先是以“大单元”为设计单位,这和前几天教研组研判时李老师强调的单元设计是一样的。为什么要进行单元设计,是要求教师高位着眼,大处上手,不要局限于单一知识的教学,而是要以核心素养为抓手来确定目标。其次是教学方案关注点转向“学生何以学会”。崔老师用了一个生动的比喻,学历案就像病历一样,都是告诉学生或患者他应该怎么做。我觉得这是非常重要的,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指导和支持学生如何学习,让他们体验学习的过程,这比单纯地教给他们知识要有用得多。
张梦娟:崔教授的讲座生动形象地阐述了课程改革和学科课程育人的关键问题。其中单元学历案的使用带给我非常大的帮助。单元学历案是教师围绕某一学习单元,从期望“学会什么”出发,设计并展示“学生何以学会”的过程,以便学生自主建构或社会建构经验或知识的专业方案。这与我们目前在研究的单元教学设计基本一致。它不同于传统教案是指向学科内容的,关注的是“教过”,即教什么、怎么教,用户是教师。单元学历案指向的是学习经验,关注的是“学会”,即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如何判断是否学会,用户是学生;同时注重做中学、说中学、悟中学、教中学(教授他人)......如何将单元学历案应用于教学实践,需要我们持续深入地思考。
崔宁:今天有幸聆听了崔教授的报告,带着困惑,做为一线教师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崔教授从怎样育人,形成课程标准,教师再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学情制定教学目标做了介绍。期间,他将培养目标,课程标准,教学目标的整个过程以即"想得到的美丽”变成“看得到的风景”,再具体为“走得到的景点”。这样精彩,形象的诠释颇让人很心动。还有崔教授对课程标准是什么的解读和类比,他说课程标准是核心素养导向的“目标一族”,具体可以做核心素养和课程目标是教学中求乎其上的“人品”,学业质量是得乎其中的“酒品”,而内容要求是即教即得的“酒量”。这次新课标专门增加了学业质量,即阶段性学习后的成就综合表现,相当于“酒品”,而过去的评价重点是“酒量”,即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并没有很好地关注育人的目标。一个优秀的学者如此有趣,让近二个小时的报告收获满满。同时,也给予我新学期的教学很多启发,比如-定要是对课纲进行反复,深入的研读,他是我们开展工作的重要指导,实践依据。
陆冬晴:离开学还有一周的时间,教研组的研讨以及今天崔博士的讲座是为我们新学期的教育教学打了一剂强心剂,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崔博士讲座一开始就指出了一个问题,我们的教学一直在探究学生知不知、懂不懂,其实当他们走上社会后,无论是企业老板还是家庭生活都需要他们了解会不会、愿不愿。这一点对于特殊教育尤为重要,我们教研组在探究新学期的单元计划时也设想从学生终身的运动发展需求出发,将一个运动技能进行拆分,落实到每学期、每单元、每节课,希望通过年复一年的阶梯式学习,最终能够习得这个技能,达到“会”的程度。
牟晓宇:崔教授的讲座紧紧围绕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并为我们提供了具体的实施路径:单元教学。结合前几日教研组会议中昝飞老师的建议,让我对下学期自闭症康复训练的教学设计有了重新的审视和思考。我们在对自闭症儿童进行教学设计前,首先应意识到这是以学生为本位的课程,围绕学生的功能障碍、目前生活中的需求所进行设计的。在对学生的某些技能进行补偿时,也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单元,以儿童喜欢的游戏情境为主,设计学生喜欢的、适合他们心智水平的游戏活动。如每个月的最后一个周,可以设计这样的单元,让学生在任务驱动的活动中,提高自闭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等核心素养能力,同时泛化学生在技能训练课后的学习成果。下学期的课题研究中,也可以引用单元主题的形式,在共同的主题下,各学科围绕学生的个别化教育计划进行学科化的设计,共同为学生的发展而努力。
李悦旻:在讲座中,崔教授用许多生动的比喻讲解了知识,技能,素养和教学之间的互相联系。作为老师只教授学生知识,则只在教导学生读书;传授学生能力,则只在告诉学生如何做事;培养学生素养,则是真正的育人,教导孩子如何做人。关注学科核心素养,还需要关注学科实践。学科成于实践,是实践过程中遇到了问题,为了解决问题进而构成一个体系,最终成为一个学科。学科长于实践,学科就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发展,不断解决实践中的问题,发展学科中的知识和观念。学科为了实践,学科的不断发展可以推动实践,进而成就更好的生活,获得更大的进步。
陈雅芳:今天有幸聆听了崔教授《学科课程何以育人》的专题讲座。有以下几点感触:首先,要转变观念,不止关注教书,更关注育人,即核心素养的培养,同时大单元设计(大问题 大观念),知识结构化,关注能力而不仅仅是知识,这都对自己日常的教育教学有一定的启发意义。其次,关注学期课程纲要的制定,而不仅仅是简单地制定教学计划、教学进度,形成学科观,课程观,教学逻辑从一节课到一学期,是落实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有效途径。最后,新教学需要新教案,新教学强调单元学习,教学评一体化,基于教材,用好教材,而不仅仅只是教教材。新理念,新设计,与时俱进,不断学习。
杨斌:“育人”是教育的根本使命,是教师的根本职责,是学科教学的根本价值,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学科教学要凸显以学科核心素养为使命的育人取向。崔博士的报告为我们厘清“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如何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到底,这也是我们在审视的问题。聚焦“教学中的真问题”,以问题促研究,以研究促教学,基于国家课标,着眼教学实际,用大单元实现育人,对教育教学进行全面的思考。
张方燕:今天聆听了崔教授的阐述,新颖而可操作,从新目标导向,“大单元”中的学科育人有效性研究、写案例的赘述,校本纲要和教材如何研磨,以及相关学习材料的分享 ,真正有的放矢分享了,如何将学科育人落地,落到实处,真正达到学科育人的目的。结合我校学科教研活动,面对在课程纲要的支撑下,以教研组“真问题”的讨论,展开个学科核心素养育人的研究,就可以将崔教授传授的尝试展开校本单元设计单元资源的研究。这些让我茅塞顿开,收获满满。
朱雯:听完崔博士的《学科课程何以育人》,让我对学科课程规划、单元课时教案如何改,有了新的领悟。新课学科育人目标是核心素养导向的“目标一族”,教学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没有评价,就没有课程;教与学如卖与买。每个教师都是质量监测员,既要学会教学,又要学会评价。想想自己的课堂,大多数关注的是如何上课,有时听公开课,上课老师备课也备的很充分、同学们课堂上也很活跃、课也上的很好,下课一问学到了什么?学生一脸茫然。反思一下课堂中忽视了围绕目标、围绕学生学习效果、围绕学生素养提升的评价体系。接下来我应该将教学、学习、评价共享目标,分小步走,最终实现课堂有效,学科素养落地。
正如很多老师提到的,本场报告恰好延续了我校新学年教学研判中对于学科课程的思考。在研判中,我校各教研组找出了值得去探究的“好问题”、“真问题”,例如“如何进行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下的单元教学设计”、“如何落实教学评的一致性”等,明确了新学年的教研方向,知道了要“做什么”。而本次培训不仅有助于大家教学理念的提升,还进一步促动大家去思考“怎么做”。
理论学习和课堂实践的道路,任重而道远。愿每位教师都能确立“大格局”,形成育人“大合力”,探索学科课程对学生成长的独特价值,真正从学科教学走向学科育人!
转自:“教育牧笛”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