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低浪费的教学
2023/9/5 15:12:01 阅读:71 发布者:
8月26日早上,我校全体教师集中锦绣校区报告厅参加讌园研训。本次为我们作专题讲座的是来自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所所长王建军教授,视频讲座主题是《低浪费的教学:基于学习理论的中小学教学变革建议》。
讲座中,王建军老师向老师们解释了“低浪费的教学”的概念。他指出,我国的教育在整体可用的时间总量已经接近饱和,通过继续给课堂做加法的方式很难再有提高,因此他建议青年教师们应当考虑如何从已有的课堂教学中去节约出时间。
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所所长 王建军
那么,如何节约时间,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呢?王老师以教育史为轴,从示范、反馈和指导、讲解、任务、总结、呈现、思维支架以及结构化等方面给出了八条建议。
一、充分重视并规划和体现示范的教育力量
成年人示范,新一代模仿是最古老、最基本的教学方式。虽然现在说到示范普遍会被理解为肢体行为的展示,但实际上示范还包括通过言语行为,将原本无法观察的心智方法、推理逻辑、情感表达等给展现出来。而要有效的将示范做到位,王老师建议青年教师采用Think Aloud的方式,将自己内隐的思考和加工过程大声地告诉学生,作为对学生的思考和加工的示范。
二、在反馈和指导之后提供学生“二次机会”
所谓“二次机会”,是指在教育学生时,要让学生有成功的经验。也就是说,当学生在学习中犯错时,不仅要指出他错在哪里,还要让他再次尝试同类题目,保证他了解对错间的区别,让他体会到正确的感觉,才能确保学生“学会”知识。
即使是优秀学生,“二次机会”也同样适用。因为“二次机会”会让他们有办法确认自己的成功是确实源自于自己对知识的掌握,而非一时蒙对答案,能让这些学生更清楚自己为什么是正确的。
此外,虽然说是“二次机会”,但对于具体学生,可能还要给三次机会、四次机会。
三、讲解中尽力做到“锚点回旋”
讲解具有超越性,使教育有机会超脱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这也造成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教师虽然在讲解的过程中设定了目标,即让学生学会某个核心概念;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并不能完全理解教师预设的目的,在教师的讲解中陷入迷茫,最终导致学习不得要领的情况。王老师建议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将这些核心概念通过写小黑板等方式明示出来,即设置教学的“锚点”,并不断提醒学生“锚点”的存在,以保证学生不会因为纷繁的教学内容而迷失目标。
四、把教学任务当成探看学生世界的窗口
如今课堂中的任务很多时候成了教师测评学生的一种手段,这是不可取的。教学任务应该是透视学生世界的窗口,通过任务来了解学生的学习优势和薄弱环节,从而达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五、把总结作为教学活动的必需要件
教学活动一定要有总结环节。零散的“经历”意义有限,经验只有被组织和概括起来才有普遍价值。无论课堂教学时间多么紧张,都应当把“经历”的学习经验进行“打包”。
六、结合教学主线首尾呼应地设计呈现
王老师表示,现在很多老师的导入环节缺少章法。其实,通常来讲,任何教学文本都可以至少从学科结构、心理品质、社会意义三个方面进行首尾呼应的导入性呈现。他以古诗教学为例,简单阐述了设计方法。
七、依据教材内容和素养要求设计思维支架
教学活动的目的之一,是希望学生心理能够通过教学活动与学习内容形成一种联动。然而,这种联动需要教师设计思维支架。为此,王老师提到,应当结合学科内容和学生心理设计学习支架,并尽量进一步工具化,从而帮助学生进行有序的或有组织的信息加工。
八、整合活动成为清晰的结构化进程
王老师指出,以上给出的七个建议需要整体做结构化的整合,就像给教学铺设一条铁轨一样。只有当一堂课内在地具有一个结构时,它才显现为“一堂”课,而不是若干独立片段。在此处,王老师还通过实例,展示了自己“入、出、验、展”的教学结构框架。
王建军老师的八个建议切中教学工作的要害,对青年教师们的成长显然有非常大的帮助。这次讲座的内容给老师们未来的教育教学提供极大助力,老师们勤学乐学,告别低浪费教学,努力为学生们提供更高效的教学!
转自:“温州市实验小学”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