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栾静文 |《繁花落尽见真淳,绚烂极尽归平淡》

2023/8/25 11:05:19  阅读:137 发布者:

虽迎来了盼望已久的假期,但近几日内心颇不宁静,不断有琐事,不断感到“烦忧”,看看书桌上的《语文:培东有约》,一直停留在93页,这一页纸似乎还蒙上了一层灰尘。我坐下来,轻轻用手抚了两下,继续去看。

对于肖培东老师,我并不陌生,大家向我推荐,向他学习;公众号上看他的文章和教学实录。但是,与肖培东老师真正的相遇,是我在17年参加区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时,遇见了《我就想浅浅地教语文》这本书。大赛的一项是阅读专业书籍并写一篇读书心得,经商杰老师推荐,买来《我就想浅浅地教语文》,打开、拜读、膜拜之情油然而生。但是当时的膜拜之情仅仅是那些巧妙的教学设计、精美的教学语言和灵动的课堂生成。今日读《语文:培东有约》,才真正慢慢明白:其课的朴素自然与行云流水并不是“浅浅”形成,肖老师课堂之外东西更值得我们去探究和学习。于我,开始浅浅地观望,深深地思考:

一、立足文本,立足语言,浅浅教学。

工作已有七年,说实话,我不是一个喜欢创新的老师,在我的课堂上,“明白文章大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是一个通用的学习目标,每一堂课都是一个模式,以致于学生上语文课毫无兴趣。但再读肖培东老师的课堂实录,我发现,他凭借一个文本,就可以烹调出一桌语言的满汉全席:紧紧地扣住字,扣住词,扣住这一篇,扣住一个小小的标点就可以大做文章。例如书中提到的“教学《美丽的颜色》就不能只讲文章的思想内容,因为这些学生都能看得懂,我们应该根据“人物传记”这一文章体式确立教学的大方向,再在写法上确定这篇文章的教学个性——探究引述“人物原话”的表达效果”。确实,文体意识不可或缺,这也是从我第一次参加讲课比赛时,听课老师就一再嘱咐的一句话。

书中的“《孔乙己》一文中当掌柜得知孔乙己“打折了腿了”的一声“哦”字,就可以让学生尝试用句号、问号和感叹号三种不同的语气分别来品读。学生在陈述句、疑问句和感叹句这三种句型的体验中,自然可以辨析出原文感叹号的好处——掌柜的惊讶、好奇,甚至是猎奇的心理。”第一次听潜入标点中教学的示范课,是商老师的《安塞腰鼓》,从顿号中,我听到了干脆利落的鼓点;从感叹号中,我听到了那群后生们内心的澎湃;从省略号中,我感受了黄土高原大地的震颤。在此之前,我从没想过,标点符号还能做出大文章来。

再如“《秋天的怀念》的开头——“咱娘俩儿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此时一定要让学生在“好好”上好好驻留、揣摩,体悟母亲为儿子着急、对儿子真切担忧的情绪。这句话如果再联系后文妹妹对母亲病情的描述,学生更能进一步读出母亲的心酸、痛苦、不容易,还有一份了不起的坚毅,这样他们就能体味到“为母则强”的道理。”涵咏词句,才能体验与作者情感的共振。

上述的例子,在肖培东老师的课例中俯拾即是,也更让我坚定:关注文本,关注语言,是备课的着眼点。

二、语言的诗意流淌让课堂灵动起来。

在阅读肖培东老师的课例时,我们会发现,在他的课堂上,诗意语言信手拈来,以下是我选取的一部分:

“故乡的草木,家里的一抹花草,家乡的习俗,其实都是乡愁情结,故乡情结在感动着、驱使着我们去写这篇文章。”

“与其说一抹绿色托举了水珠,闪闪发亮,倒不如说这枚水珠穿越千沟万壑来到这片荷叶上。艰辛,坚强,因此这不是运气,而是一种坚持。”

“满山的鸟叫,黑土的芬芳,大地的开化,河流的解冻都足以让我们欣喜。”

回顾我的课堂,这样的语言是稀缺的。可能在赛课时会有,那也是提前写下来,背过,在合适的时候说出来,想为自己的课堂强加一点诗意和文采罢了。但肖老师课堂上的这些语言,不是他特意的矫揉造作,不是事先的提前预设,而是在师生对话中自然的流露,即兴的抒发,语言的诗意灵动难道还不能感动学生吗?我们常说不会写作,但其实生动的语言是来自于平日的笔耕不辍,我们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必须常常提起笔,写写文字,也许我们的课堂也会是溪流潺潺,而不是飞沙走石。

浅浅地教,我想起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钱梦龙老先生送给肖培东老师的一句话——“碧波深处有珍奇”,语文的世界碧潭深绿,我们潜游其中,必然有珍奇,培东老师就是深深地潜入其中,觅得珍奇,然后化深为浅,化繁为简。此处的“浅”绝不是浅显,更不是肤浅,而是一种繁花落尽见真淳,绚烂极尽归平淡的大道至简。

那就这样吧,让我们一起倾尽时光,潜入语文的世界吧。

转自:“商杰初中语文名师工作室”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