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双减 │新镇学区中心校【集思广益采众长 合作研讨促质量】——探索“双减”政策下学困生的转化之路
2023/8/17 16:51:25 阅读:62 发布者:
携一颗初心,探育人之道。“双减”政策下学困生的转化之路任重而道远。为积极探索学困生转化的有效途径,提高转化学困生的能力,助推高效课堂建设,全面提高学生整体成绩,根据奈曼旗小学三区义教联盟活动安排,以“如何转化学困生,有效提升学生整体成绩”为主题的奈曼旗小学三区义教联盟教研活动在新镇学区中心校拉开帷幕。
本次教研活动旨在让所有参加活动的领导和教师进一步探讨在新课标引领下的课堂教学策略,如何在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模式下让所有的学生乐学、好学、最大限度的自主有效学习,这就需要我们大家在“双减”背景下认真思考我们的课堂教师应该教什么、怎么教,学生学什么、怎么学,基础不同的学生会什么、会到什么程度等问题,进而达到提高质量的目的。希望通过今天的研讨,引起大家的共鸣,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树立以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为中心的意识,以研促教、学以致用,促使我们在专业化的道路上快速成长,促进我们各校教师的教学水平、学校的管理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
课堂展示环节,来自新镇学区中心校的陈莹老师、王晓钰老师、王小丽老师分别授课,各校领导及教师深入课堂听课,发现问题。
在随后的交流分享中,来自八所学校的教师代表立足于各自学校实际并结合自身教学情况,分析了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并无私地分享了自己转化学困生的方法。
针对课堂教学,王翠琴老师提出:教师要改变以往的对话式教学、问答式教学模式,改变过去教师在展示教学过程中只注重“教”的过程,而不关注学生学习结果的课堂模式。在新课标的引领下,教师应以“任务”和“评价标准”为抓手,建构学习中心课堂,充分利用“掌握什么就评价什么”和“你所期望的学习成果变成一个个评价量表”两个依据拟定评价标准,更加关注学生个体的学习,个体的思考、个体的生命成长,从而达到新课标倡导的“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这也是适合所有学科的育人方式。
针对语文学科,王翠琴老师提出四点要求:
一是继续使用“任务+评价”的模式进行课堂学习;
二是加大课堂容量,拓展同教材中相类似的文章,开拓学生眼界,多读多写多积累。
三是要读写结合,王老师指出,不是所有文章都适合马上练笔,多观察再练笔。
四是要打好基础,继续加大识字、写字、读书力度,教师要按照课标要求对学生进行识字写字指导,各校要高度重视读书活动,常抓不懈,培养习惯,激发兴趣。
针对如何转化学困生,王翠琴老师引用了魏书生先生的一句话:“教育从优点出发。”希望全体教师能够用爱心、耐心、责任心、包容心、细心真诚的去呵护对待每一位学困生。
学困生的转化一直以来都是教师们不断研究的话题,本次义教联盟活动,为老师们提供了相互学习和借鉴的平台,也为学困生转化工作提供了指导性建议。作为一名教师,不放弃任何一位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体验学习的乐趣,是老师们永恒的目标。我们相信,各位老师一定会以此次研讨交流会为契机,认真总结优秀教师的经验之谈,将理论付诸于实践,用耐心读懂学生,用爱心驾驭课堂,用实际行动感化后进生,让师德师爱在教育中闪光,洒满教室的每一处角落!
来源 | 奈曼旗新镇学区
转自:“奈曼教研”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