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时政热点分析回顾|第四十四届世界遗产大会在福州开幕

2023/8/17 16:00:32  阅读:34 发布者:

【背景材料】

2021716日,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在福建省福州市开幕。这是时隔17年后中国第二次承办世界遗产大会,也是中国在世界遗产保护领域承办的最高规格的国际会议。本届世界遗产大会是一次加长版的会议,审议了2020年和2021年两个年度的世界遗产项目,包括45项《世界遗产名录》待审项目和258项世界遗产保护状况报告,相当于往届大会双倍工作量,对《世界遗产名录》等各项清单进行了重要更新。中国今年申报的“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项目在会上进行审议。同时,本届大会还聚焦了世界遗产保护面临的各种挑战和风险,集思广益,提出应对未来挑战、促进实现《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战略目标和世界遗产均衡、可持续发展的新共识和新倡议。中国教育部副部长、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主任、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主席田学军对本届大会提出了指导原则,包括呼吁所有的委员国和缔约国牢记公约规定的职责,团结一心、形成共识。此外,他还强调,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要加强对非洲、小岛屿发展中国家和青年的援助。强调要把非洲、小岛屿发展中国家和青年作为我们决策能力建设、国际援助、上游程序以及其他工作中的优先事项,这能够帮助我们进一步提高世界遗产名录的代表性、平衡性以及可靠性,这也能帮助我们进一步保护文化多样性,促进跨文化交流。大会期间举办了一系列配套活动和边会,包括中国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举办的世界遗产青年论坛、世界遗产地管理者论坛,以及中方主办的8场边会。

【考点链接】

一、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

1.财政的作用。近年来,按着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中央财政不断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大力支持文化遗产保护,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同时,安排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国家古籍保护计划及古籍整理出版等。

2.税收的作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和产业化是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客观要求,其相关产品具有文化内涵和市场价值的双重特性,各级政府在税负优惠上,应该给予积极的引导和扶持,以便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

3.经济全球化。申遗是实现保护与发展国际化的战略需要和终极选择,有利于更好地推进相应文化品牌、产品、服务、市场和管理的国际化进程,实现珍贵遗产资源“国家所有、世界共享、世代传承”的可持续发展目标。这也符合经济全球化要求。

4.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近年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各地充分利用文化遗产资源,对文化遗产进行合理开发,积极发挥文化遗产在提高地方知名度、扩大社会影响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促进地方经济增长,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二、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

1.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为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应加快文化遗产保护法制建设进程,健全法规体系,坚持依法办事,加大执法力度,加强执法能力。坚决抵制和制止任何违反文化遗产保护法律法规的行为,严厉打击各种破坏文化遗产的违法犯罪活动。

2.我国政府的宗旨和原则。实践证明,入选世界遗产的地区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如果做得比较好,能够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融合发展,就能够增进当地人民的福祉。这符合我国政府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3.政府职能。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政府的重要职能之一。各级政府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采取政策法规、专项资金“双管齐下”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并因地制宜,全面深入地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

4.要建立有效的监督和制约机制。有效的监督机制是加强遗产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的重要手段。没有有效的监督机制,必然造成对遗产的滥用和破坏。在遗产保护管理监督机制建设方面,应该有专门机构的监督、各级人大和政协的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等。

5.政府要进行科学决策。为了加强对我国遗产保护和利用决策的科学管理,避免重大遗产决策的失误,国家必须建立法制化和规范化的文化遗产决策机制,从决策的组织、主体、客体、程序、方式、目标和标准、信息等方面保障遗产决策的正确性。

6.发挥人大和政协的监督作用。人大和政协有规范的形式和制度的保障。应在构建遗产管理权力的监督机制中,保证人大和政协监督渠道的畅通,在人大和政协建立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委员会,扩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在遗产保护和管理方面的知情范围和参与程度。

三、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

1.人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近年来,各地文化部门将传统技艺纳入手工课,将传统舞蹈、武术纳入体育课,积极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课堂、进校园,使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对青少年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

2.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要积极宣传和倡导正确的文化遗产保护理念,努力传播科学的文化遗产知识,更好地发挥文化遗产对于提高人文素质、优化城乡面貌、彰显地域魅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3.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近年来,文化部和各级文化部门利用“文化遗产日”和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大力开展非遗宣传展示活动,促进了非遗的传播,营造了良好的保护氛围,提高了全社会的保护意识。

4.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对中华传统文化,在传承发展中要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发挥其积极有益的教育功能。既要严禁利用历史或文学作品中反面或负面的人物形象建设主题文化公园、举办主题文化活动,也不宜对文艺作品中虚构的人物进行命名故里等活动。

5.科技进步是促进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近年来,数字信息技术的兴起,大大突破了传统遗产保护手段的局限性,改变传统的思维模式,为文化遗产的认知、保护、展现和传播提供了更丰富的技术选择,为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利用提供了新的发展路径,注入了新活力。

6.做中华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文化交流是保持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客观要求,它既有利于中华文化向外传播,又有利于推动外域文化在我国传播。举办遗产大会对于促进世界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

7.正确对待文化的多样性。我们既要认同本民族的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举办非遗节有利于在民族平等的基础上,使世界各国人民相互尊重、共同发展。

8.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有其共性和普遍规律。各民族之间经济的、政治的、历史的、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又存在着差异。举办遗节大会既有利于展现民族文化的个性,又能丰富世界文化的色彩。

9.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要把保护、开发文化遗产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先进文化相结合,深入挖掘文化遗产的精神价值和文化内涵,通过形式多样的展示和传播,使群众增长知识、陶冶情操,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挥积极作用。

四、从生活与哲学角度分析

1.物质决定意识,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一些依靠口授和行为传承的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失,许多传统技艺濒临消亡,随意滥用、过度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象时有发生。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已经刻不容缓。

2.意识的能动作用。要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保护工作方针和“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方针,妥善处理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发展的关系,促进文化遗产事业健康发展。

3.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是能够和谐相处、相得益彰的,发展与环境的矛盾也并非不可调和,在实践中总会有解决办法的。地方主政者首先要尊重自然、敬畏自然,按照自然的规律行事,懂得越是要发展越是要保护自然。

4.坚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近年来,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在理念、方法与实践等领域硕果累累,与此同时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也与日俱增,其中体制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更是异常凸显。因此,应对现行文化遗产管理体制和制度进行改革。

5.按客观规律办事。根据非遗自身传承、衍变的规律,文化部提出了生产性保护的理念,传统技艺、传统美术和传统药物炮制类非遗项目,在保持非遗核心技艺的真实性和传统工艺流程的整体性等有效保护的前提下,积极开展生产实践,使之更紧密地融入当代生活。

6.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非物质文化保护应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明确职责,形成合力”的工作原则,采用党委决策领导、政府大力推进、文化部门牵头负责、有关部门联手协作、社会力量支持资助、族群社群广泛参与的管理和参与体制。

7.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目前,可持续旅游并未深入人心,少数遗产地还存在“重申报、轻保护、重开发、轻管理”等问题,世界遗产变成“摇钱树”。如果单纯用经济学眼光看待申遗,把遗产当作“金饭碗”,再好的遗产也会走向衰落。

8.矛盾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为了从根本上改变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不力的局面,我们应该在文化遗产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运行机制和规范标准制订等方面着手,分类统筹,区别对待,建立起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行之有效的文化遗产管理体制。

9.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非遗的创造者、拥有者和传承者。人民群众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的提高,是对非遗最好的保护。为此,应实施非遗生产性保护工程。非遗生产性保护工程不仅是文化工程,而且是富民工程、德政工程,受到人民群众欢迎。

10.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必须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在保护非遗问题上,要加强对灾后重建过程中的非遗进行抢救性保护。这有利于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体现了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跟踪训练】

2021716日,作为我国在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领域承办的最高规格国际会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在福州开幕。本届大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首次以在线形式审议世界遗产议题,包括45个《世界遗产名录》待审项目和258个世界遗产保护状况报告。

1.我国近年来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因为

A.文化遗产是维系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B.文化遗产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C.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实现人类文明飞跃

D.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

2.如果请你给中学生写一份“行动起来,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作贡献”的倡议书,需要用到的《文化生活》道理有

①文化保证人的成才 ②社会制度的更替是社会基本矛盾推动的 ③文化传播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④文化的多样性使世界文化多姿多彩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世界遗产大会作为国际文化交流的平台

①必须坚持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②有利于促进本民族文化的发展 ③有利于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 ④是实现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近年来,我国非遗保护工作,由以往单向的项目保护,走向全国整体性系统性的保护阶段。这表明

①必须树立整体观念和全局思想 ②事物之间联系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③整体统率部分并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 ④必须重视局部的作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要让不同语言、不同地域的文化有机地融合,展现出世界各国民众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共同愿望。上述要求说明

①文化只有在传播交流中才能发展 ②传统文化有相对的稳定性,被人们世代沿袭 ③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促进世界文化共同发展 ④民族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6.有人看重非遗项目的经济价值,过度开发,随意滥用,保护措施并没有认真落实。上述做法是不可取的,从联系的观点看是因为

①联系具有普遍性,人不可能独立于联系之外而孤立存在 ②联系具有客观性,不能随意地破坏和改造 ③联系具有多样性,间接联系对事物的影响是暂时的 ④联系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重要条件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要把保护、开发文化遗产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先进文化相结合,深入挖掘文化遗产的精神价值和文化内涵,通过形式多样的展示和传播,使群众增长知识、陶冶情操。这说明

①人们接受文化影响的方式是消极的、无目的的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③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④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8.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要在政策和制度上要保证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尊重,维护文化的多元化;同时保障民族文化在差异中的共性与民族团结,避免因文化差异而导致的各民族间的摩擦与冲突。上述要求缘于

①把握主要矛盾才能抓住问题关键 ②从整体着眼才能把握局部性质 ③建立合理的多元结构,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④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坚持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近年来,按着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中央财政不断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大力支持文化遗产保护,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同时,安排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国家古籍保护计划及古籍整理出版等。这主要表明国家财政

①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②促进文化发展的重要杠杆 ③促进资源合理配置 ④促进经济平稳运行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0.近年来,许多文化遗产被现代技术用高科技加以保护,目的是使文化遗产数字化,以便永久保存,并最大限度地使社会公众能享有文化遗产。由此看来,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

①极大地促进了文化传播、继承和发展 ②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③说明科学技术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④为旅游者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11.近年来,我国各级政府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采取政策法规、专项资金“双管齐下”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并因地制宜,全面深入地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这表明

①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唯物主义的根本要求 ②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着重抓主流 ③矛盾的普遍性是特殊性的前提 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2.有效的监督机制是加强遗产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的重要手段。在遗产保护管理监督机制建设方面,应该有专门机构的监督、各级人大和政协的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等。没有有效的监督机制,必然造成对遗产的滥用和破坏。以下有利于形成这些机制的因素有

①完善民主健全法制,加强对遗产保护管理的制约和监督 ②扩大公民权利,建立法治政府 ③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 ④扩大政府社会管理的职能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13.在构建遗产管理权力的监督机制中,保证人大和政协监督渠道的畅通,在人大和政协建立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委员会,扩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在遗产保护和管理方面的知情范围和参与程度。对遗产管理权力进行监督和制约是因为

①只要有权力,就可以有效保护文化遗产 ②权力可以造福于人民 ③权力不受监督和约束,必然导致权力滥用,滋生腐败 ④对遗产管理权力进行监督和制约有利于实现和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4.在习近平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保护文化遗产绝不是一项无关紧要的工作,将保护文化遗产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中,对于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促进社会的文明进步、彰显文明大国形象具有重要意义。这是因为

A.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是一种精神力量

B.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C.文化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D.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15.近年来,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很大发展,管理和利用水平不断提高。但也要清醒看到,我国是世界文化遗产大国,又处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依然任重道远。这反映了这给我们的哲启示是

①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②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是对立统一的,要坚持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③矛盾的主次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 ④矛盾具有普遍性,要坚持一分为二的看问题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16.习近平指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是人类文明发展和自然演进的重要成果,也是促进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载体。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这些宝贵财富,是我们的共同责任,是人类文明赓续和世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有利于

①汲取民族文化中的精华,摒弃民族文化中的糟粕 ②避免文化建设迷失方向 ③使文化创新充满生机与活力 ④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习近平强调,中国践行新发展理念,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精神,认真履行《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不断提高遗产保护能力和水平。中国愿同世界各国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道,加强交流合作,推动文明对话,促进交流互鉴,支持世界遗产保护事业,共同守护好全人类的文化瑰宝和自然珍宝,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据此回答17-18题:

17.推动文明对话,促进交流互鉴,支持世界遗产保护事业,有利于

①促进各国文化交流互鉴,相互取长补短 ②各国文化交相辉映,引领世界文化发展 ③我国吸收各国优秀文化,并与之趋同发展 ④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国际影响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8.假如让你出任文化交流大使,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应当

①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②尊重外来文化,理解其文化个性 ③努力使中国文化成为世界性文化 ④平等交流,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9.当下,世界文化遗产已经成为旅游的新引擎,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有效提升民众对文化遗产保护的理念,实现遗产价值的全社会共享。上述材料反映了

①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 ②事物之间的联系都是必然的 ③一事物与周围的其他事物之间存在着联系 ④应根据事物之间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福州宣言》呼吁在多边主义框架内开展更密切的国际合作,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对非洲和小岛屿发展中国家的支持,加强世界遗产的教育、知识的分享和新技术的使用,并以《世界遗产公约》50周年为契机,回顾历史,展望未来,希望留给后代一个开放包容、能够自我调适、可持续、有韧性和清洁美丽的世界。从政治生活的角度看,在多边主义框架内开展更密切的国际合作

①符合当今时代主题 ②是我国应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的客观需要 ③以成员国根本利益一致性为基础 ④有利于带动全球经济增长、推动世界多极化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21.阅读材料,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福州有着7000多年历史文化积淀和2200多年建城史,文化遗产丰富,人文底蕴深厚。《福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显示,福州市现有19处历史地段,其中历史文化街区3处,历史文化风貌区8处,历史建筑群8处;此外,还有各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23个,其中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6个;传统村落130个,其中国家级传统村落47个;各类文物点4758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5处;历史建筑794处。近年来,福州市秉承弘扬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福州工作期间的重要理念和重大实践,深入学习领会《〈福州古厝〉序》重要精神,持续对全市文化遗产进行全域性、连片式保护修复,先后修缮重点文物180多处,古建筑、历史建筑1300多处,打造17个特色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整治261条传统老街巷,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材料二 中国是《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坚定支持者和积极践行者,目前已形成较为完备的世界遗产保护、管理和监测体系,建立起较为完备的遗产研究与能力建设体系,世界遗产保护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的认可。目前,中国已有55项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位列全球第一。中国是世界遗产保护事业的重要参与者与贡献者,支持教科文组织在遗产领域的全球战略。中国先后四次当选世界遗产委员会委员国,与教科文组织共同设立了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国际自然与文化遗产空间技术中心等二类中心,为缔约国提供世界遗产领域能力建设服务。同时,中国重视遗产领域的交流互鉴,与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等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与柬埔寨、缅甸、尼泊尔、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开展了务实合作,为有关国家提升遗产保护、修复和管理水平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帮助。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知识分析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义。

2)结合材料二,运用哲学知识分析传承和保护文化遗产的方法论要求。

【参考答案及解析】

1.D【解析】本题考查文化遗产的意义。我国近年来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因为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D符合题意。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维系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排除A。民族节日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排除BC观点错误,排除。故本题答案为D

2.C【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传播。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作贡献要求我们深入生活,在学习和生活中搞好文化传播,这也是文化多样性的要求,③④符合题意。①夸大了文化的作用,排除。材料没有涉及社会基本矛盾,排除②。故本题答案为C

3.A【解析】本题考查文化交流与传播。世界遗产大会作为国际文化交流的平台必须坚持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这有利于促进本民族文化的发展,有利于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①②③符合题意。社会实践是实现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排除④。故本题答案为A

4.C【解析】本题考查整体与部分关系。我国非遗保护工作,由以往单向的项目保护,走向全国整体性系统性的保护阶段,表明整体统率部分并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要求我们树立整体观念和全局思想,①③符合题意。材料着重强调整体的作用,排除②④。故本题答案为C

5.A【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多样性、文化交流与传播。让不同语言、不同地域的文化有机地融合,展现出世界各国民众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共同愿望,这有利于文化在交流中传播,促进世界文化共同发展,①③符合题意。传统文化有精华与糟粕之分,不能都沿袭,排除②。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排除④。故本题答案为A

6.C【解析】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看重非遗项目的经济价值,过度开发,随意滥用,违背了联系的客观性,不利于事物的存在和发展,②④符合题意。①③与题目无因果关系,排除①③。故本题答案为C

7.B【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影响的特点以及优秀文化的作用。把保护、开发文化遗产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先进文化相结合,有利于文化对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丰富人的精神世界,②④符合题意。人们接受文化影响往往是积极主动的,排除①。材料没有强调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排除③。故本题答案为B

8.D【解析】本题考查系统优化以及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维护文化的多元化要求我们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③符合题意。保障民族文化在差异中的共性,体现了共性与个性的统一,④符合题意。材料没有强调主要矛盾和局部性质,排除①②。故本题答案为D

9.B【解析】本题考查财政作用。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大力支持文化遗产保护,表明国家财政有利于促进资源合理配置,推动文化发展,②③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区域协调发展和经济平稳运行,排除①④。故本题答案为B

10.A【解析】本题考查科学技术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许多文化遗产被现代技术用高科技加以保护,有利于促进了文化传播、继承和发展,发挥科学技术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①③符合题意。材料没有强调生产力与旅游服务,排除②④。故本题答案为A

11.C【解析】本题考查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地制宜,全面深入地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体现了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①④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矛盾主要方面,排除②。③观点错误,排除。故本题答案为C

12.A【解析】本题考查民主监督。完善民主健全法制,加强对遗产保护管理的制约和监督,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对于形成有效的监督和制约机制,具有重要意义,①③符合题意。②④观点错误,排除。故本题答案为A

13.D【解析】本题考查民主监督。对遗产管理权力进行监督和制约有利于实现和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防止权力滥用和滋生腐败,③④符合题意。①观点表述过于绝对,排除。②与题目无因果关系,排除。故本题答案为D

14.C【解析】本题考查文化的社会作用。将保护文化遗产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中,有利于使文化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促进社会的文明进步,C符合题意。ABD与题目无因果关系,排除。故本题答案为C

15.B【解析】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很大发展,管理和利用水平不断提高,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依然任重道远,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①④ 符合题意。材料没有强调主次矛盾和主次方面关系,排除②③。故本题答为B

16.B【解析】本题考查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对于汲取民族文化中的精华,摒弃民族文化中的糟粕,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①④符合题意。材料没有强调文化建设方向和文化创新,排除②③。故本题答案为B

17.B【解析】本题考查文化交流。推动文明对话,促进交流互鉴,支持世界遗产保护事业,对于促进各国文化交流互鉴,相互取长补短,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国际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①④符合题意。②③ 观点错误,排除。故本题答案为B

18.B【解析】本题考查文化交流。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应当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①④符合题意。对外来文化应进行具体分析,排除②。③观点错误,排除。故本题答案为B

19.D【解析】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世界文化遗产已经成为旅游的新引擎,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表明一事物与周围的其他事物之间存在着联系,要求我们要善于根据事物之间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③④符合题意。联系是由条件的,排除①。联系具有多样性,排除②。故本题答案为D

20.D【解析】本题考查当今时代主题和世界多极化。在多边主义框架内开展更密切的国际合作,符合当今时代主题,对带动全球经济增长、推动世界多极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①④符合题意。材料强调合作,没有强调竞争,排除②。③观点错误,排除。故本题答案为D

21.1)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反作用于经济、社会。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有利于其融入当代社会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2)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有利于研究中华文明的演进,展现文化的多样性。(3)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有利于中华民族文化对外交流与传播,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4)民族文化是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根基,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纽带。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有利于我们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5)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有利于增强中国人民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自豪感,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2)①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一些依靠口授和行为传承的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失,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已经刻不容缓。②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为了从根本上改变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不力的局面,要分类统筹,区别对待,建立起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行之有效的文化遗产管理体制。③要按客观规律办事。根据非遗自身传承、衍变的规律,在非遗核心技艺有效保护的前提下,积极开展生产实践,使之更紧密地融入当代生活。④要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非物质文化保护应坚持党委决策领导、政府大力推进、文化部门牵头负责、有关部门联手协作、社会力量支持资助、族群社群广泛参与的管理和参与体制。

【解析】本题以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为背景,以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传承和保护文化遗产为素材,从文化生活与哲学角度切入,主要考查文化与经济关系、中华文化的特点、从实际出发、联系的观点等。其中。第(1)问主要考查文化与经济关系、中华文化的特点等,属于意义型文化主观题。解答时,应着重从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纽带、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等角度进行分析。第(2)问主要考查从实际出发、联系的观点等,属于如何型哲学主观题。解答时,应着重从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按客观规律办事、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等角度进行分析。

转自:“高中思政教研”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