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9日,为期三天的“第三届探究新课程教学实施与评价学术研讨会”圆满闭幕。今天的会议由浙江宁波鄞州中学陈军杰老师主持。
陈军杰老师主持会议
会场一角
喻平教授做报告
喻平教授分别做了“指向抽象能力(数学抽象)的教学设计与评价”“指向推理能力(逻辑推理)的教学与评价”主题报告。分别对抽象能力、推理能力进行解读,发展学生抽象能力、推理能力的教学设计,考查数学抽象、逻辑推理的作业与考试命题设计三个方面,结合课程标准要求,列举了大量案例。接着,来自江苏省南京市江宁高级中学的张格波老师、西安惠安中学的董欢欢老师、浙江宁波鄞州中学的茹威豪老师分享了他们参加此次活动的感悟和收获。最后,本刊编辑杨妮闭幕式致辞,本刊主编马小为对喻平教授和授课教师致以衷心的感谢,并对不辞辛苦、远道而来的所有参会代表表达了感谢和期冀,会议圆满结束。
张格波老师分享学习感悟
董欢欢老师分享学习感悟
茹威豪老师分享学习感悟
本刊编辑杨妮闭幕式致辞
本刊主编马小为闭幕式讲话
参会学员笔记
杨妮编辑闭幕式发言如下:
尊敬的喻教授、马老师、各位讲课专家,亲爱的老师们:
大家下午好!
在这个骄阳似火的八月,我们相聚古城西安,共同见证了《中数参》举办、喻平教授主讲的“第三届探究新课程教学实施与评价学术研讨会”。
老师们牺牲暑期与家人度假休息的时间,跨越千山万水、克服重重困难,虔诚求学的精神深深地感动着我们。报到当天,有很多老师因为飞机延误晚到,会务组晚上10点才收起了报到桌,比原计划推迟了两个小时。还有几位老师带着孩子也来坚持学习听会。这下一代的数学,将来还用他们的老师教吗?值得掌声鼓励呀!
老师们,在我们出版总社的编辑楼里,咱们已经相处了三天,既有新朋,更有旧友。回首这三天,大家是辛苦的、忙碌的、兴奋的,但同时我们也收获着、成长着、快乐着。
三天的时间里,喻教授从指向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模式与实践、教学评一致性教学设计、数学抽象的教学与评价、推理能力的教学与评价等方面,理论与案例相结合,娓娓道来,发人深思。让我们真正体会到了什么是真正的研究型顶级大咖!余音绕梁,值得我们回去不断反思复盘!四位授课教师的视频展示及教学设计解读,也让我们看到了四种不同风格的优秀范例!喻平教授的点评更让我们打开了新视界、推升了天花板!
感谢喻教授,感谢各位授课专家,感谢三位主持人,感谢各位领导和编辑同仁!也感谢技术部的三位同事以及摄像组的两位老师为我们的会议保驾护航!感谢战略支持单位——德州仪器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对本次会议的大力支持!
尤其要感谢在座的、坚持到最后的、有情怀、求进步的老师们!闭幕式发言的几位代表送达了你们感恩的心声,展现了你们丰硕的收获,也透露了你们继续研学的决心!三天的头脑风暴,冲击的是你们教学设计与评价的理念,改变的是你们的教研和课堂,受益的将是你们未来的教室里成百上千的孩子!
让我们再一次把掌声送给喻教授,也送给坚持研学、优秀进阶的自己!
我是《中数参》高中编辑室的杨妮,负责本次会议的全方位联络和服务,从半年前领命接手本次会议,开始和喻教授第一次沟通,到今天会议即将圆满闭幕,所有的辛苦、劳碌、付出,在看到各位代表满意的微笑时,我觉得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毕竟编辑部人力不足,陕西师大条件有限,会议服务中肯定有很多不周之处,真诚希望各位代表多提宝贵意见,让我们下次做得更好!
“与有肝胆人共事,同有思想者共舞”是马主编给我们的座右铭!期待与大家再次结缘相聚!
最后预祝各位代表返程平安!暑期安康!
张格波老师的分享内容如下:
尊敬的喻教授、马主编、各位学员老师:
大家下午好!
非常荣幸代表各位学员发表自己的学习体会,也非常感谢中数参各位领导所给的机会。
各位同仁,相聚是一种缘份,这种缘份指向喻教授的学术感召力。作为中学教师,我们最关心的是教什么,怎么教,在这三天的学习中,喻教授传授了我们实实在在的干货:指向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模式建构,数学学科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实践等等都是给了我们一套完整的操作路线图,让我们即学即用。在这三天的学习中,更让我们感悟到了喻教授严谨的治学风范,每一份报告都有完备的学理分析,操作方法,教学策略,案例分析,同时每份报告都基于证据:引用都有文献,设计都做了统计分析。再者也让我们领略了喻教授的人格情怀,将学生视为完整的人,不仅教知识,更要培养能力,还要关注品格提升和正确价值观。
我们知道,教学是一门实践科学,要提高我们的学习效果,关键在于实践中领悟。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们首先要学会咀嚼概念,比如顺应,同化等心理学名词,在咀嚼中去学会分析学生的心理认知过程,从而提高教学设计能力。再者要学会享受课堂,每次课都是一次教学试验,带着希望走进课堂,带着收获离开课堂,不断提升师生课堂的生活质量。第三要学会梳理与反思,通过梳理建立起自己的教学素材库,通过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理解水平。
各位同仁,愉快的学习是短暂的,但教学研究是永远的,师生情谊是永存的。今天的学习旅程结束啦,我们一起再次感谢中数参给我们的平台,再次感谢喻教授的谆谆教诲,谢谢他们!
董欢欢老师的分享内容如下:
尊敬的喻教授,尊敬的各位老师:
下午好!我是来自西安惠安中学的一线教师,也是在陕西省实施新课改、使用新教材的第一批教师之一,因此在对新教材的把握、教学理念的理解上存在着一些困惑,无疑喻教授这几天的讲座于我而言就如一场及时雨,为接下来的学习和教研拨开了迷雾,指点了迷津。非常感谢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中数参编辑部为我们提供了这次交流学习的机会和平台,感谢喻教授和几位授课老师的精彩报告与示范,研讨会也在与会同仁的热情学习中圆满落下帷幕。
本次研讨会喻教授的讲座以中学数学核心素养为核心展开,围绕指向“抽象能力”“推理能力”“直观想象”的教学设计与评价,以及数学学科“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实践四个方面诠释了讲座主题。
喻教授带领我们深刻解读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核心素养的表述,详细论述了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如何落实核心素养、“四基”“四能”“三会”。例如,关于作业设计这一环节,我以后就会去考虑以下三点:(1)不仅要让学生做结构良好的题目,也要尝试让学生做结构不良的题目,因为这是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切入点。因此,除了基础类作业,更要有综合类、拓展类和实践类作业,作业的目标不仅指向巩固知识,更指向知识的应用与创新。(2)关注数学阅读和写作。喻教授提出让数学阅读成为浸润式的作业。这部分内容对于一线教师来讲,有不少可研究和开垦的空间,我愿意去做一点思考。(3)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视角设计作业并按照评价指标去调整,从单元整体上把握作业,这是之前我很少考虑的部分,也是以后我要着重思考且付诸行动的部分。喻教授也给予我们如何评价核心素养的落实、教学目标的达成的可操作方法,借助具体案例,教会我们在教学中怎样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不断落实新课标的要求,构建高效课堂。
通过学习,我有了新的思考:对如何构建深度学习课堂有了更深的认识,也必将对我今后的教学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在今后的教学中,尝试以知识作为核心素养生成的本源,用课程标准来评价教学设计,在课堂中践行“知识理解—知识迁移—知识创新”这个模式,做到“教—学—评”一体化。简单概括成几句话:
备好一节课,让学生有学习的积极性,要塑造学生的品格价值观。
上好一节课,要在课堂上落实思维品质、核心素养的培养。
评价一节课,要把握学生的关键能力与数学思维是否提升。
反思一节课,要不断向教会学生思考、提问、探究的方向努力。
总之,要做与时俱进的老师,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教与学的改革深化。
谢谢大家!
茹威豪老师的分享内容如下:
各位专家、老师下午好,我是来自宁波市鄞州中学的茹威豪。时间过的很快,为期三天的“第三届探究新课程教学实施与评价学术研讨会”已经接近尾声。在这三天的学习中,我收获颇丰,不仅学到了许多教学理念和方法,也通过与专家老师们的交流,提升了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维方式。
首先,我要感谢中数参编辑部为我们提供了这次宝贵的学习机会。正是因为有了这次培训,我才有机会接触到喻教授这样的学术权威以及在座的各位专家老师们。下面我就简单谈谈印象较为深刻的第一天的学习,以及一些心得。
第一天的主题是“指向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模式与实践”。喻教授指出传统的线性教学模式在新课程核心素养主导下的课程改革中已不再适用,并给我们介绍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建构-迁移-创新”三环节教学模式,也就是CTI模式。喻教授从“构建主义”开始,将“知识的理解应用、迁移应用、创新应用”缓缓道来,详细地分析了“从知识理解到素养提升的学习转换机制”,将这一新模型的产生展现在我们的眼前。另外,喻教授还介绍了5种知识构建的方式以及知识迁移应用、创新应用的教学策略,给我们一线教师可操作的实施方式。这一新的教学模式为我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方法,使我能够更好地在教学实施中指导学生。
下午的课例分享更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两位高中教师分别展示了立体几何和解析几何的课例,让我看到了高水平课堂的魅力。第一位老师在课堂中加入了一项数学实验,这是一种新的尝试,为我打开了新的视角。他通过实验,帮助学生自主总结定义出异面直线夹角的概念,同时还运用类比的思想,将空间中平行体系类比到空间中的垂直体系,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结构体系。第二位老师则在讲授点到直线的距离时,将其分成了4种思路。将初中、高中的知识相结合,将几何与代数相结合,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开始,这使得常态课上大量的知识让学生更容易被接受。尤其是最后一种思路,将向量法与立体几何中点到直线的距离相对应,让知识前后呼应,更加深入人心。这两节课例的展示让我意识到,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多样化的方式来呈现知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
当然后面的“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实践”,喻教授介绍的“UbD教学设计模式”,与我日常教学所用的教学设计思路大为不同。这种从目标设定直接到评价设计的思路让我大开眼界。还有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都是欠缺理论学习的我所急需的。
最后,我要衷心感谢中数参编辑部的组织,感谢喻教授和专家老师们的分享,让我有机会接触到如此丰富的教学理论。这次研讨会对我来说是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你们的分享和经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对我们的启迪和激励。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不断学习、不断探索,努力成为一名更出色和有影响力的数学教师。谢谢!
转自:“中学数学教学参考”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