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孩子读不懂题的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法

2023/8/8 16:33:21  阅读:36 发布者:

学生读不懂题,其一是不懂题的词,或对句子结构不熟悉,看不懂句子含义。

这个好办,将词句含义给学生解释清楚就行了。

其二是能读懂词句字面上的含义,但却不懂题意,该现象最常见。

我们教师读题就有这个经历,有时读题后,大脑就是在字面上徘徊,而深入不到题里去,大脑好像是发滞,不走道,而导致不懂题中字面后面隐藏的真正含意。

“此时鼓励学生多读几遍题,学生就会懂了”,指的就是这个现象的解决方法。

我们今天关注的是第二类现象。

先从问题表征入手分析该现象,分四个问题入手探讨:

1. 对问题信息的表征;

2. 问题空间的概念;

3. 学生懂问题中的词义,但读不懂题的原因分析;

4. 解决方法

首先,我们不能总替代学生读题,要引导学生自主读题。

1. 反复读题法

曾有张丹教授提出了反复读题的方法。事实每读一次题,问题信息就起到激活一次旧知识经验的作用,读的次数多,对问题信息的加工也就多,激活的相关知识也就多。

此时旧知识经验和问题信息逐步沟通联系,最后达到问题信息和大脑中贮存的语义、表象、经验等对接,此时学生将问题信息变为自己心中的语言表述,学生对问题语言所描述的内容进行再造想象,大脑想象出问题发生发展过程,问题得到大脑的认识,整个问题空间建立了,学生对问题的含义就理解了。

2. 信息提示法

具有良好的认知结构者,遇到问题,大脑会按科学化的知识网络迅速搜索到理解题意的旧知识,使新旧知识对接,很快就会理解题意。

一些学生认知结构往往不完善,因此搜索的要慢,就不能很快理解,有时甚至对题意领会地一知半解,理解错。

此时可用语言提示回忆相关旧信息,特别提示相关旧的典型问题,以旧的典型问题引路,促进问题信息和旧的基本经验对接,促进学生以自己的经验自动化地将问题分解,此时问题在学生心中就熟悉了,慢慢对题意就理解了。

3. 情景提示法

张丹指出,吴正宪用情景表演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题意。我认为,这是个极好的策略。对文字形式的应用问题的领会有两个层次。

第一是仅仅从语义也就是文字上领会问题的含义,但仅仅语义表征问题相对抽象,缺少直观支撑,有时难理解题意。

第二是文字上领会题意的同时大脑呈现表象及所猜想的问题情景,即将语义、表象和场景结合来理解题意,这就增加了理解的通道,使问题更加明晰化。

其实问题空间主要是由语义、表象及情景信号构成的,学生读懂了问题的词句,但不懂题意,往往是因为大脑没展现问题情景,问题没直观、逼真和形象化,因而没能建立问题空间所致。

对读不懂问题的学生,教学中可启迪学生针对问题,边读题,边联想对应的直观情景,或结合图来分析题意,激活学生大脑中过去积累的表象,使对问题情景进行再造性想象,让问题情景像一张见过的图呈现在眼前,这往往可化解理难点。比如下面问题:

小红和小兰同时从自己家出发,向对方家走去。相遇后继续走,结果小红离小兰家还有1/15千米,小兰离小红家还有1/5千米。

1)她们俩谁速度快些?

2)快者多走了多少千米?

该问题词句很简单,但学生读不懂题意。原因是学生大脑中,问题语义没能和问题情景很好联系。我们可让学生边读题边想象问题情景,以此促进尽快进入理解状态:

学生读“小红和小兰同时从自己家出发,向对方家走去”,教师此时提醒学生有意去想象小红和小兰从自己的楼房出发,向对方走去的场景(可闭目想象),使学生大脑中呈现二人行走的图。以此为基础,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想象画出简单图。该问题词句很简单,但学生读不懂题意。原因是学生大脑中,问题语义没能和问题情景很好联系。我们可让学生边读题边想象问题情景,以此促进尽快进入理解状态:

学生读“小红和小兰同时从自己家出发,向对方家走去”,教师此时提醒学生有意去想象小红和小兰从自己的楼房出发,向对方走去的场景(可闭目想象),使学生大脑中呈现二人行走的图。以此为基础,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想象画出简单图。

有的老师会说,让学生直接画线段图,场景不就呈现了了吗?

其实学生画线段图要经历先后两个过程:

第一,大脑以过去的表象、场景和经验为支撑,先呈现问题的场景;

第二,而后将问题场景抽象,画出线段图。直接让学生画线段图,学生心中没有问题场景图,加上抽象能力没发展到武位,是无能力画出的。而先让学生想象问题场景,是在为学生画线段图进行启迪。这样,久而久之,锻炼了学生对问题情景的想象力,增强了理解题意的能力,同时学生也就学会画线段图了。如画出下图:

此时可引导学生画出上图。这时,语义记忆、表象记忆、情景记忆融在一起了,促进学生大脑形成了问题空间的结构图。学生好像自身置于问题情景中,体验了问题,题意自然清楚了。甚至由此发现解法:

对(1)解:从情景中发现,剩的路少者速度快,故小红快。

对(2),思路1:场景图可提示学生:设总距离为a,则小红走了(a-1/15)千米,小兰走(a-1/5)千米,a-1/15)-(a-1/5=1/51/15=2/15千米。

思路2:从场景中发现,两人走相同的路,剩的少者是路走的多者,少剩多少就多走多少。1/51/15=2/15千米。

按以上训练,久而久之,学生会逐步积累典型问题的表象、语义和情景模式,这些会成为读题能力的有效成分,慢慢地,学生读题能力就强了。

转自:“小学数学名师”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