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创新增值评价方式,促进学业全面发展

2023/8/8 16:13:24  阅读:31 发布者:

中共中央、国务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指出:“坚持科学有效,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育评价的科学性、专业性、客观性。”“探索增值评价”,成为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重大举措和突出亮点。

长期以来,受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等“五唯”顽瘴痼疾的影响,中小学教育评价普遍存在着“以分数论英雄”“升学率崇拜”的弊端,尤其是在学生学业评价领域,普遍存在着只看分数不看发展、只比名次不比进步、只重结果不重过程、只作横比不作纵比等问题。传统的学业评价以单次测试的原始成绩为依据,冰冷的统计数据常常掩盖了许多真相,譬如“起跑线”差异、努力程度、实际进步、局部突破、相对优势等。这种“孤证”型的静态的结果评价,事实上会给所有孩子都造成不良影响:所谓“学霸”可能会为分数和名次所麻痹,从而看不到潜在问题;所谓“学酥”(一听就会、一考就错的学业脆弱型学生)则难免会为分数和名次所困扰,从而看不到提升空间;而所谓“学渣”常常会为分数和名次所打击,从而看不到发展希望。其结果,旨在促进学生学业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评价,事实上给所有学生都造成了“成长中的烦恼”,甚至“师源性伤害”。

路在何方?在于探索增值评价新方式,构建“面向全体、尊重差异、关注进步、促进发展”的学生学业增值评价体系。

学业评价着眼点:从偏向性转移到普适性

传统的以单次测试成绩为依据的学业评价方式,常常“几家欢乐几家愁”:基础好、能力强的“学霸”越考越信心百倍;基础差、起点低的“学渣”越考越垂头丧气。教育评价原本对所有学生都应同样具备引导、诊断、改进、激励等功能,但在传统学业评价方式那里发生了“变异”:得到“激励”的永远只是那些尖子生、学优生,而潜能生永远只是被“引导”“诊断”或者责令“改进”的对

象,即便付出了巨大努力取得了较大进步,也往往因成绩不佳、排名靠后而被忽略不计。其结果,学优生往往将测试视为“秀台”,越学越起劲;潜能生则常常将测试视为“畏途”,越学越厌学。学业评价非但没能促进全体学生共同发展,反而加剧了学业的两极分化。

问题的症结在于:以单次测试成绩为依据进行静态学业评价,比较适合于那些测试成绩优秀者,是一种客观上面向少数学生、具有明显偏向性的教育测评方式。教育应“有教无类”、面向全体,所以传统学业评价方式必须变革。构建基于“增值”的学业评价体系,首先必须谋求评价对象“面向全体”,追求学业评价的普适性。事实上,学习即成长,所有学生在校学习都处于成长状态,即便是单次测试成绩落后的学生,也可能取得了需要认可的进步,也存在着值得肯定的成长。

学业增值评价,就是要将着眼点转向每一个学生的“进步水平”,要改“人比人,气死人”为“我比我,激活我”,充分发现每一个学生的学业亮点和进步状态,充分肯定每一个学生在学业发展上的每一点努力和每一项成就。这样的增值评价,可放大每一个学生的优点,认可每一个学生的进步,点赞每一个学生的成长,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引导、诊断、改进、激励”,从而步入自我认知、自我超越、自增压力、自强不息的理想状态。“面向全体”而不是少数尖子生,“尊重差异”而不是厌弃学困生,这是学业增值评价最基本的前提和最突出的特征。

学业评价关注点:从原始分转移到进步率

传统学业评价关注的是单次测试的原始分,通常将其拆分为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成绩排名等评价指标,对学生的学业水平进行测量与评价。虽然看起来比较客观也比较直观,但这种学业评价方式天然具有四大劣势:一是“一把尺子量到底”,以考试成绩为唯一评价依据;二是“眉毛胡子一把梳”,不考虑学生学业基础、层次、性向、特色等;三是“覆巢之下无完卵”,只要测试成绩不理想,就一无可取之处;四是“大树底下草不生”,学生始终处于“别人家的孩子”的阴影之下。

基于“增值”的学业评价体系,最大特点是将关注点从原始分转移到进步率。很多情况下,单次测试成绩具有表面性、片面性甚至欺骗性。例如,成绩优异、排名靠前的学优生,相对于前测成绩,总分有可能出现退步,某些单科有可能存在滑坡;而成绩普通、排名靠后的学困生,与前测成绩相比,总分实际上可能呈进步状态,某些单科甚至可能出现质的飞跃。实际上,最接近于学生学业发展真相的,往往不是静态的分数,而是动态的变化;不是与他人横向比较的优势,而是与自我纵向比较的进展;不是显现于分数之上的差异,而是潜藏于分数背后的可能。学业增值评价,就是要“从入口看出口,从起点看变化”,不再只看原始分,而是关注进步率,紧盯每一位学生单次测试与前次测试的“进步水平”开展测量与评价。这种“进步”,可以是整体的,也可以是单科的;可以是综合的,也可以是单项的。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时代大数据优势,通过个体学业发展的纵向比较,发掘每一位学生的学业“增量”,描画每一位学生的“成长曲线”,从而实施基于每一位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的针对性指导,这样的增值评价才能真正具有引导、诊断、改进、激励之作用与功效。

将关注点从原始分转移到进步率,实际上就是从“人比人”转移到“我比我”。每个学生的成长经历、学习基础、学科性向、兴趣爱好、身心发展水平、学业发展特点等都各不相同,学生与学生之间本就存在诸多不可比性,而以单次测试原始分为依据的学业评价,却恰恰建立在“人比人”的基础上,这是造成这种评价常常蒙蔽、困扰甚至打压学生的根源所在。相对说来,“我比我”就要客观、公正多了——测量的是自己两次测试的学业成绩、竞争位置、有效程度、贡献大小、提升水平等因素,评价的是对自己学业发展状况的客观描述而不是横向比较,谋求的是“超越自我”而不是“超越他人”。这样的增值评价,自然有说服力得多,也有意义得多。

进步率的测量可以多维度展开。例如,我们可以根据两次测试个人总分与年级平均总分、班级平均总分之间分差测量出动态总分增量;可以根据个人排名在年级、班级排名中的位差测量出动态竞争区位;可以根据个人成绩与合格成绩、优秀成绩之间的分差测量出动态学业水平;可以根据单科成绩在年级、班级中竞争位置测量出动态学科优势;可以根据某学科某单项(例如单项选择题、作文等)成绩与年级、班级平均之间的差值测量出动态专项突破质效,等等。进步率测量旨在发现“增量”和挖掘“亮点”,不妨从多个侧面切入,做全方位的测评,凡能体现学生“学业进步”的因素都可以纳入测量视野,“亮点”挖掘越充分越全面,对学生的启导。

、激励作用越大。

学业评价落脚点:从诊断性转移到激励性

传统学业评价建立在单次测试成绩基础上,以明确地区分“是骡子是马”、赤裸裸地显现学业差异为特色,总体上看缺乏“温度”:一是“目中无人”,由于“分分计较”而常常“见分不见人”;二是“嫌贫爱富”,偏爱学优生而每每有意无意地挫伤潜能生;三是“瞎子摸象”,总是拿成绩说事而不能多维度、立体化综合评价学生;四是“刻舟求剑”,固守评价标准而不能因人而异、因科而化、因势利导。传统学业评价特别偏爱“诊断”,总是根据单次测试成绩去“诊断”学生学业发展情况,去披露学生的各种问题、弱点、误区、缺陷等,而不是去挖掘学生学业进步因素,光大学生的各种成就、亮点、优势、特长等。传统学业评价总是下意识地以“为学生好”为名,做强化学生自卑感、动摇学生自信心之举。冷冰冰的测试成绩,兼之以冷冰冰的学业评价,常常成为学生沉重心理负荷的苦根病源。

基于“增值”的学业评价体系将重心转移到“激励”之上。由于坚信所有学生都能实现“增值”,关注的不是分数而是进步,潜藏在成绩背后的每一点付出、每一丝变化都被测量到,并且被尊重、被肯定,学生学业进步的“星星之火”,自然就比较容易因此而形成“燎原之势”。学业评价与医师治病不同,医师治病必须“对症下药”,自然要把病症查清弄透;学业评价旨在“因材施教”,关键是要做通“材”的工作,强化学生的内驱力和自信心。叶圣陶先生主张:“教是为了不教。”要达到“不教”目的,就必须调动学生,让他们明白“努力就能增值、付出就能收获、学习就能成长、进步就能成功”。认可进步、放大优点、传递正能、促进发展,可以说是学业增值评价的最大特色和突出优势。

增值评价是国际上最为前沿的教育评价方式,但普遍只用以评价教师教学和学校办学,只用于促进教育公平、均衡发展,其实,增值评价对于提供适合学生的教育、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也意义重大。在开展增值评价时,人们常常讳言学业增值评价,仿佛一谈学业就在搞应试教育、在“以分数论英雄”。其实,“学生以学为主”,探索学业增值评价方式,是正大光明之举,没有必要小心翼翼。笔者认为,学业评价永远是教育评价的重点和焦点,关键是要创新,要将目光锁定在“增值”上,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尊重差异、关注进步、促进发展。著名学者马小强说:“寻求学生最大幅度的增值是学校的使命。”教育评价也应该这样,要视“寻求学生最大幅度的增值”为使命追求,为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主动而生动的发展作出贡献。

该文202011月发表于《湖南教育(D版)》

转自:“兴春教研”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