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二上第一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思路对比

2023/7/31 11:30:09  阅读:37 发布者:

注:同时提供两个不同的大单元学习任务设计和实践活动安排思路,是为了让老师们达成一个共识——大单元学习任务设计,是为单元核心学习目标,尤其是大概念的发现和理解服务的。只要能够帮助学生在单元学习实践中,不仅能够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还能够在知识和技能运用实践中达成深度理解,核心学习任务是可以有不同设计的。另外,无论核心学习任务是什么,子任务的分解,都要有层次性、逻辑性和进阶性,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层次递进地建构积极的学习体验和理解。

第二个设计思路摘自《呼应学习任务群——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一书。

解读与思路一

这个单元围绕“大自然的秘密”主题编排学习内容。用语文的方式帮助二年级学生了解大自然的秘密,无论从文体形式上,还是语言表达上,都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尊重他们的认知特点和兴趣需要。单元三篇课文和“我爱阅读”中的《企鹅寄冰》都是童话体的。童话是从童心里长出来的,其中蕴含的“幻想逻辑”自不必说,象征意义、个性化和诗性语言,让每一篇童话都充满了与众不同的魅力。

《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家喻户晓的中国经典科普童话故事,内容充满童趣。池塘里的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经历了“长出后腿-长出前腿-尾巴变短-尾巴消失”的成长阶段,最后变成了小青蛙,找到了妈妈。《我是什么》采用拟人化的手法,以“水”的自述将水的三种形态变化藏在故事谜中,集知识与趣味于一体。《植物妈妈有办法》是一首介绍植物运用不同方式传播种子的童话体诗歌,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很容易激发起读者——尤其是儿童探究大自然奥秘的愿望。《企鹅寄冰》用有趣的童话故事,启发儿童认识南极与非洲气候的不同,了解冰与水在不同环境气候下的变化,充满童趣和智趣。

一般而言,学习这个单元的三篇课文和“我爱阅读”中的《企鹅寄冰》,在人文目标上,定位就是让学生通过阅读文本,了解其中揭示的大自然的秘密,进而对探索、了解更多大自然的秘密产生兴趣,愿意阅读更多这类的童话体科普诗文,在生活中积极主动地探索、了解大自然中的各种秘密。

人与自然是息息相关的,人就是自然的一部分,没有大自然就不会有人类。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中,很多智慧都直接诞生于大自然或者是受到大自然的启迪,人类的智慧,源自大自然的智慧。从这样的视角来看,人们探索大自然的秘密,从根本上来说,也是在更深入地探索和认识我们自身,认识我们自己。

自然不语,万物自在。儿童与自然的距离最近,儿童天生就对各种事物充满了好奇心。所以,如果将发展学生探索、了解大自然秘密的兴趣,作为学习单元四篇童话体科普诗文的人文目标,从根本上上讲,是本末倒置的理解。对大自然的兴趣本来就在,何须用诗文阅读来激发?真正需要激发的,是阅读这类诗文的兴趣,是探索这类诗文中蕴含的童话思维、童话语言、童话智慧的兴趣。

好的童话都内蕴着象征意义。或许,作者在创作科普类童话时,不一定会在构思时就明确赋予童话故事以象征意义——与安徒生、格林兄弟、夏尔·佩罗、叶圣陶等作家创作童话的意图不一样——但是,优秀的科普童话,总会自然而然地表现出童话智慧,在揭示自然等领域科学知识、规律的同时,给读者以新的启迪,启发读者“想开去”。

本单元的几篇科普童话都能让人读出丰富的象征和启发意义。

小蝌蚪找妈妈,为什么要找?他们要找的真的是妈妈吗?小蝌蚪是怎样找到妈妈的?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最后会发现,指向了一个哲学问题——我是谁?小蝌蚪看见鲤鱼妈妈教小鲤鱼捕食,就也去寻找自己的妈妈,在寻找过程中,还错把乌龟当成了妈妈,等到他们找到妈妈时,小蝌蚪已经长成了小青蛙。小蝌蚪寻找妈妈的过程,分明就是一个确认“我是谁”的过程,是一个在错误中成长,最终“成为自己”的过程。小蝌蚪寻找的不是妈妈,而是自己,他们寻找的过程,就是不断成长,一步步遇见自己的过程。

《我是什么》,答案是“水”。水在不同的气候环境下,会呈现出不同的状态,会有不同的特点,也会有不同的称呼;水还会在不同的情况下,有不同的性格和行为,造成不同的后果。水是这样“多变”的,很多事物都像水一样“多变”,人,在不同的情况下,不也具有不同的身份,充当不同的角色,呈现不同的状态吗?“我是谁”,对于每一个人,都是永恒的哲学追问。《我是什么》启发的哲学追问,相对于《小蝌蚪找妈妈》,视野更开阔了,理解更多元了。

《植物妈妈有办法》,“有办法”充分表现了大自然的智慧。大自然的智慧启发了人类的智慧,人类的很多发明创造,在大自然面前,也就是模仿大自然而已。这首科普儿童诗,可以进一步启迪学生思考“我们的智慧是怎么来的”,理解“大自然是人类智慧之源”。

《企鹅寄冰》启发学生如何更加全面地、设身处地地理解和思考,寻找事情的真相,追究事情的本质。

童话之所以是“童话”,就在于它对儿童的吸引力,不仅在故事情节的精彩,想象力的丰富,还在于它会激发学生去思考和探索一些关于世界、人生的“大问题”,也就是启发学生进行哲学思考和探索。这样的哲学思考和探索,对于儿童的成长,是十分可贵的。它能够开拓儿童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促进儿童积极主动地拓宽视野,发展批判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保持对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学习这个单元,在学科本体性学习目标落实的同时,“大自然的秘密”这一人文主题的理解和内化,除了通过课文阅读,激发探索大自然秘密的兴趣,或者围绕这一主题来设计单元学习任务,以整合学习情境、内容、方法和资源,促进学习目标的落实以及大概念的理解,还可以更进一步——围绕大概念“大自然是人类智慧之源”,进行哲学问题的讨论。课文中蕴含的哲学问题“我是谁”,是一个经典的问题,也被称为哲学的终极问题。对于儿童来说,这个问题是很“迷人”的,会促使他们以更多的视角来思考和探索答案,学会从不同的视角来定义自己。

哲学问题的讨论,可以作为单元学习的一个拓展任务。

所以,结合单元读写训练目标“积累并运用表示动作的词语”与“借助

,了解课文内容”,这个单元的大概念提炼如下:

这个单元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学习任务完成的过程发现和理解的大概念有三个:

1.大自然是人类智慧之源。

2.词语在具体的语境中获得意义,准确使用词语能够让表达更准确形象。

3.复述可以促进记忆和理解,运用合适支架(借助

)可以帮助我们把握故事内容,为复述提供积极支撑;复述时要根据受众选择合适的内容和策略。

单元核心任务可以设计为“绘说大自然的秘密”:运用图文结合的方式,表现并向同学展示自己从阅读中了解的一种自然事物的秘密,或自己观察发现的一种自然事物的秘密。(注:这一核心学习任务设计和子任务分解由北京亦庄实验小学2022-2023二年级语文团队完成。)

子任务一是“分享我知道的大自然”,实际上是任务开启课。先畅聊自己知道的大自然的秘密,再讨论人们一般是通过哪些方式了解大自然的秘密的(看书,听别人说,看电视节目等),知道看书是最常用的方式。我告诉他们,将大自然的秘密用故事的方式写给小朋友们看的作家和配图的画家特别可爱,特别了不起。紧接着发布单元核心学习任务“绘说大自然的秘密”——努力成为了不起的小作家、小画家,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告诉大家一个大自然的秘密。明确成功标准,是很重要的——学生心中有目标,才能有意识地自主建构学习体验。

首先是“绘说大自然的秘密”的成功标准:

1.向同学、老师、家长介绍大自然中一种事物的秘密。

2.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做到用词准确(用上3-5个自己觉得很重要的动词),内容介绍清楚。

3.尝试学习课文用童话故事或诗歌的方式来介绍,让人觉得有意思,有趣味。

其次是单元学习成功标准:

1.我能通过多种识字方法,认识生字条中所有生字,会写田字格中 33 个字,会写会用词语表中“看见、哪里”等 35 个词语。

2.我借助拼音独立练习读熟所有课文,背诵《植物妈妈有办法》《梅花》。

3.我能借助

或关键词,了解并讲述课文内容。

4.我能积累并运用表示动作的词语,把事物的样子既准确又生动地表现出来。

5.我能借助

3-5个动词(关键词),选择一种大自然中的事物,把它的秘密表现出来,分享给大家。

子任务二是“发现成为分享达人的秘密”,也就是从单元课文的阅读中,学习怎样图文结合向大家介绍大自然中一种事物的秘密。

子任务三就是展示分享“我”发现的大自然的秘密。

设计构思二

(注:这一思路选自《呼应学习任务群: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1-2年级)》一书,王颖老师执笔)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新版课标强化课程综合性和实践性,推动育人方式变革,着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语文学习的核心任务是“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而实施的路径则是“综合性、实践性”的语文活动。本单元设计力求以整合为基本的教学理念,运用关联的思想对教材单元内的学习材料、学习内容进行整体规划,凸显整体性、综合性;设计整体学习情境,具体学习活动,凸显“实践性”,使学生在整体情境、具体活动任务中实践、习得、反思、发展。

梳理整个单元编排的内容,结合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等学习实践领域的目标要求,本单元重点读写训练目标大致可以表述如下:

学生将知道(K):

1.大自然中有很多秘密。

2.词语在具体的语境中才能体现出它独特的意义。

3.

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故事的内容。

4.封面、目录等是一本书的重要组成部分。

5.猜测是一种有意思的阅读策略。

学生将理解(U):

我们可以使用合适的动词,让语言表达变得更加生动形象。

童话故事充满了想象力,运用猜测的策略阅读童话故事很有意思。

学生将能够(D):

1.准确使用合适的词语进行表达。

2.借助

讲述故事内容。

3.阅读童话故事书时,会借助封面、目录进行猜测。

综上所述,整本书阅读外,这个单元最根本的学习目标,是聚焦于“积累并运用表示动作的词语”与“借助

,了解课文内容”,也就是要通过单元学习内容的组织和任务的设计,帮助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达成这样的概念性理解(大概念):

词语在具体的语境中获得意义,准确使用词语能够让表达的意思更精准形象。

复述可以促进记忆和理解,运用合适支架(借助

)可以帮助我们把握故事内容,为复述提供积极支撑。

教材为达成概念性理解提供的主题情境,也就是学习境遇,是有关大自然主题的。教师可以具体创设这样的学习境遇:大自然里藏着很多很多的秘密,发现这些秘密,把这些秘密写成好玩的故事或者诗歌,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比如,我们一年级时就从《棉花姑娘》和《小壁虎借尾巴》中了解了一些秘密。如果你能够阅读更多这样的故事或诗歌,能够直接走进大自然去探索,你就会发现更多大自然附秘密呢!那就让我们一起努力,争当“大自然的小小发现官”吧。就基于这样的学习境遇,促成大概念理解的核心任务就可以设计为:

我的自然发现之旅(第一季)——“大自然的小小发现官”

比赛内容和形式: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自然事物(课本和课外均可),使用不少于5个动词库里的词语,把你的自然发现讲给大家听,赢得班级“大自然的小小发现官”称号。

成功标准:

班级“大自然发现官”成功标准:

1)讲故事时声音洪亮,能让每一个观众都听到讲述者的声音。

2)讲故事时能够使用不少于5个动词库里的词语,让自己的语言表达更精准形象。

3)讲故事时能够加上一些动作,适应适当的语气,让讲述者的表达更自然,贴近观众。

要完成这一核心任务并达成概念性理解,就需要进行子任务的设计:

子任务一:挑战邀约,发布学习任务

1 班级分享交流“大自然的小发现”,引发单元学习期待,了解单元学习内容。

2发布我的自然发现之旅——“大自然小小发现官”邀请函,明确本单元学习目标和重点。

子任务二:探索自然的奥秘,扩充“词语库”

1.动物朋友的奥秘(学习《小蝌蚪找妈妈》和口语交际《有趣的动物》)。

2.自然现象的奥秘(学习《我是什么》《企鹅寄冰》)。

3.植物朋友的奥秘(学习《植物妈妈有办法》《梅花》)。

子任务三: 小试牛刀,争当“大自然发现官”

1.讨论制订活动方案。

2.分工准备。

3.举行比赛。

4.复盘。

转自:“我在小学教语文”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