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三种可视化教学思路,找到打开学生深度思维的“钥匙”

2023/7/21 17:53:11  阅读:38 发布者:

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合适的教学思路达到规范学生行为、加强互动效率、激发主动思考、提升学生理解力的目的?本文以提供了三种促进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的教学思路,每个思路下都详细的阐述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步骤与实践案例,帮助教师构建指向深度学习的思维课堂。

阅读本文,你将收获以下内容:

※ 如何帮助学生深度挖掘文本内涵,培养批判性思维?

※ 如何提高小组合作效率,提升个人理解力?

※ 怎样帮助学生全视角分析问题,提高多元思考能力?

思路是思考的工具,合适的教学思路不仅能够增强师生互动,同时还有利于学生论证自己的观点,甚至可以为课堂学习小组提供参考并指导个人实践活动。

我们如何寻找合适的教学思路来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并且促使学生的思维可视化?《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思维训练课》中,提供了20种可行的方法。本文聚焦以下三个方面,筛选分享了三种教学思路,期望帮助教师发展学生的综合思维,实现深度学习:

深度挖掘文本内涵,培养批判性思维与提炼能力;

提高小组合作效率,在讨论中提升个人理解力;

全视角分析问题,提高多元思考能力。

4C:联系一质疑一观点一变化

“联系—质疑—观点—变化(4C)”是一种能够有目的、有计划地启发学生思考,从而帮助学生深入挖掘文本内涵的教学思路。4C作为文本分析的一种方法,它要求学生从联系的角度出发,不断提出质疑,寻找核心概念,最终学会灵活运用。同时,它还鼓励学生有目的地反复研读文本,捕捉其中蕴涵的丰富信息。

1

目标

4C的每个步骤都对应一种视角,这有助于学生把握文本、细细品味它提倡在细读文本时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使内容更加生动丰富。“质疑”要求学生在阅读非小说类文学作品时保持批判性思维,不偏听偏信。

为寻找文本主题并理解文本传递的信息,学生需要在比较各种观点的同时学会优先考虑、分清主次,同时仔细辨析文本内容,充分发挥分析与综合思维。

2

内容选择

由于复杂概念蕴含丰富的信息可进行多元解读,因而选择内容复杂的文本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4C的作用,引导学生抓住核心观点,激发他们讨论的热情。文本来源包括评论文章、报纸摘要、科学报告、学术文章、个人论文和部分教材等。除了文本,某些视频或励志讲座(例如TED演讲)也可以作为4C的分析材料。

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把4C法与小说阅读结合起来。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小说体裁的特殊性,在分析之前应该适当修改4C法的教学指令语。

例如:

“质疑”这一步,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说明他们所不认同的人物行为;

“观点”应该与对小说主题的分析挂钩;

“变化”指的是随着故事的展开,人物行为的改变和改变的原因。

有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说,教师也可以适当进行提问:“这个故事对你的思考方式产生了什么影响?你从中汲取了什么教训或学习到了哪些重要观点?”

3

步骤

1.导入。假如文本内容过长,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提前预习或在课程开始时留下充足的阅读时间。之后,向学生简单介绍4C的框架结构以便进行文本分析,并将4C的步骤写在显眼的位置方便学生随时参考。

2.联系。启发学生寻找能够产生共鸣的文本内容,即他们的亲身经历或与已学知识相关的信息。要求学生熟读自己选择的文本内容,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析解读。

3.质疑。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需要不断质疑,包括自己反对、怀疑或者需要更多信息才能判断的观点或立场,然后与其他同学讨论自己的疑问。假如分析的是一本小说,那么学生应该格外关注人物的行为。

4.观点。学生应该学会标注文本的要点、概念或主题,然后进行简单评论。这样,即便对方没有阅读过文本,也可以一同探讨。一般不建议学生直接摘录文本内容,不过教师可以适当提问,从而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

5.变化。这一步要求学生在回顾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思考其中蕴涵的启示和道理。为了进一步分析文本,学生不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文本所倡导的行为或包含的立场是什么?

同时,学生应关注文本观点对自己、行为的影响。假如分析的是一本小说,那么学生应该把注点放在对人物行为变化以及变化原因的解读上。

6.交流。在前面的步骤中,学生每推进一步都需要展开一次讨论。为了减少讨论的次数,最好的办法就是教师在课程开始时详细解释4C的每个步骤,然后再逐个讨论。

不管采用哪种方法,教师都需要在讨论线束后进行总结:这种方法对学生深入理解文本有什么帮助?4C的分析材料容易寻找吗?讨论过程中学生对哪些观点感到诧异?

4

案例

以《别有洞天》这部小说为例,它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内容过长,因而教师首先给学生详细介绍并解释了4C的具体含义。她以晨报为例讲解如何利用“联系”“质疑”“观点”和“变化来分析文本。同时,她要求学生在阅读小说的过程中时刻想着以上四个步骤,并且把对故事的看法写在书本的空白处。

学生完成小说阅读的当天,教师就在教室的四面墙壁上分别贴了一张表格,每张表格的标题均用大号字体打印出来,它们分别是“联系”“质疑”“观点”和“变化”。教师要求学生回顾他们阅读小说时的想法并翻阅记录,引导他们把注意力放在表格上。她要求学生仔细思考下列问题:

这部作品真正吸引你的原因?

你认为小说的主旨是什么?

生活中发生过类似的事件吗?

你对哪些观点和事件存有疑问?

整部作品描写的人物态度和行为有什么变化?

然后,她给全班同学分发便利贴,要求学生写下每一个问题的答案并贴在表格的适当位置。(如下表)等到学生完成全部任务,教师又要求他们仔细观察、讨论每张表格上的观点,探讨其中存在的共性。

模拟实验设计法

模拟实验法能够确保参与者在平等表达自己想法的同时聆听他人的观点,对揭示学生的思维过程和指导小组讨论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模拟实验设计法对教师来说是一把“双刃剑”:

一方面,它有助于教师观察学生交流和讨论过程,从而掌握学生的思维状况;

另一方面,由下实验设计法各个步骤之间转换时间较短,教师常常只能听到学生发言的片段,尤其当教师过于关注某一步骤时。

因此,最有效的方法是首先确定期望值,例如了解学生的计划、对话题的理解程度、提炼核心观点的能力等,然后要求学生进行记录。

1

目标

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小组讨论时经常容易偏离话题,或者一人滔滔不绝而其他人只听不说,模拟实验设计法旨在确保学生的平等参与度和贡献率。三人一组的发言模式相对减少了沉默时间,因而成为模拟实验设计法的最佳交流方式。

等全部学生发言完毕,就可以开始小组讨论,讨论方法包括联系点、解释疑问、强调主题、深入探讨等。经常在教学过程中使用模拟实验设计法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聆听、借鉴和联系的习惯,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和独立表达能力。

2

内容选择

模拟实验设计法适用于考察个人对时事政治的看法、反映个人的知识水平、处理个人计划、讨论解决问题的策略等,同时,它还适用于自我反思。例如,如何成为优秀的读者或作家?你认为自己哪些方面需要得到改善?不管怎样,假如讨论内容不只包含交流观点,那么教师就不得不考虑怎样安排才能让各小组学生受益。

3

步骤

1.导入。教师应提前告知学生自己期望的讨论话题和讨论结果,以及留给学生的回答(通常以书面形式呈现)时间;要求学生归纳材料根据材料数量分配时间(通常5~10分钟);然后,向学生详细介绍模拟实验设计法的目的、方法、时间安排(包括讨论和沉思时间);要求学生人一组报数确定小组序号,教师则负责计时任务。

2.发言。发言时间一般为1~2分钟,1号发言时请其他同学保持安静仔细倾听并适当做笔记。如有可能,教师不妨准备好提示音,提示音一响,即要求学生停止发言。

3.沉默。沉默20~30秒,思考前一位发言者的发言内容。最初学生可能不习惯沉默,不过随着训练次数的增加,他们能够逐渐接受并理解其作用。在此期间,教师应引导学生回想他们所听到的内容。

4.重复。重复发言和沉默两个步骤,直到每位小组成员都有机会阐述自己的观点。如果时间未到就结束发言,那么剩余时间内该小组必须保持沉默。

5.讨论。在规定时间(通常5~10分钟)内展开讨论,鼓励各小组学生联系、比较他人的观点并提出自己的疑问,提示音一响立即停止讨论。

6.交流。要求小组全体成员共同分析、交流模拟实验设计法在提高他们思考能力方面的作用。

4

案例

某教师为八年级学生开设了一门涉及历史、科学和地理的跨学科课程。这门课历时9周,主要探索亚特兰蒂斯的传说。该课程的结构首先是分学科对课程具体进行介绍,然后分别从三个学科的角度讨论亚特兰蒂斯存在的争议,教师在课程最后要求学生综合所有知识点回答关键问题。

为了尝试新的教学思路,教师决定合并两个班级。首先,他将两个班共六十名学生召集到图书馆的自习室里,把他们分成四人一组,每组从两班各挑选两名学生。然后,他给学生5分钟时间独立回答以下问题:

圣托里尼岛是在亚特兰蒂斯的遗址上建立起来的吗?

每位小组成员都必须在1分钟内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理由,之后保持20秒沉默。等全部学生发言完毕后,教师先给了他们5分钟的讨论时间,紧接着又给了他们5分钟的作答时间。

教师之前从未进行过这种大规模的教学活动,因为学生人数过多,他无法像往常一样随意走动聆听各小组的讨论情况。为了掌握学生的讨论内容,他要求学生将观点发表在班级网页上(参见下表)

最后教师在浏览学生的观点时发现,部分学生已经能够掌握三门学科的不同思考方法,不止如此,一些学生甚至意识到通过讨论交流,他们的理解力得到了提升。

由于这种方法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因此教师决定每两周试验一次并逐渐增加学生的讨论和作答时间,于是,学生必须不断从三门学科中借鉴观点用以完成任务。

环形视角

围坐一圈或在剧院看戏时,所处的位置不同,看问题的视角自然存在差异。在该实物模型的基础上,我们研究小组提出了“环形视角(COV)”用以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出发深入探究某一问题、事件或话题。

1

目标

“环形视角”主要研究思考角度问题,它旨在获得对话题、事件或问题全面而深刻的理解。一般情况下,人们在探索新视角前必须首先把握已有的思维角度,不过有时囿于以自我为中心的模式,容易忽略其他观点。

“环形视角”能够帮助学生识别同一话题、事件或问题的不同视角,了解他人的观点和感觉,从而领悟切入点的不同对理解同一事件的影响。“环形视角”不仅有助于识别问题的多个角度,而且能够引导学生从某一角度出发深入探讨问题。

2

内容选择

选材决定了“环形视角”的有效性,因此,教师应选择内容和视角丰富的图像、故事、问题或主题。选择素材时应首先考虑其中包含的不同视角,方便学生联系上下文、提问并理解话题或事件。同时,教师也可以从一幅画或图像入手介绍“环形视角”,即从某一具体角度展开分析。

从不同角度拍摄的一幢建筑或纪念碑的照片、从不同角度描绘的静物画或棒球比赛本垒打时展示投手、捕手、外场手和观众不同表现的视频集锦都可以成为“环形视角”的分析素材。除此之外,通过慢镜头或从不同视角拍摄的其他运动比赛的视频也能够拿来分析,这清楚地说明看待同一件事物有许多不同的方法。

3

步骤

1.安排计划。在介绍“环形视角”的取材(图、故事、间题、件或话题等)时,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仔细观察和分析图之后,公布学生将要理解的话题,并把它在黑板上或表格中记录下来。

注意:教师需提前决定讨论形式,假如进行口头讨论,那么只需简单记学生的观点;否则,需要详细记录。不过,对低年级学生来说,非正的讨论比书面形式效果更好。

2.确定视角。注意收集学生的观点,分析对象不一定是人,也包括其他的物体(例如背景、一棵树、飞翔的鸟、草坪等)。另外,学生可以分析故事或图像中没有立即出现但受其影响的人物和事件,包括对现在和未来的思考。最后,将观点记录在话题周围。

3.挑选角度。要求学生选择一个探讨的角度,假如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那么要求每位小组成员各选择一个角度,从而保证对主题或问题探讨的完整性和充分性。

注意:教师也可以自已挑选一个角度,要求全班学生共同分析。

4.补充完整“我认为...”,要求学生站在人物的角度考虑问题:他们如何看待这件事或所处环境?他们为什么这样认为?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其间学生可以动笔记录或记在心里。

5.补充完整“从这个角度分析存在一个问题.....”,要求学生想象物的困惑或疑问并从这个角度提问,在心里与人物进行对话,之后,收集记录学生的观点。

6.交流。首先,决定以小组还是全班形式进行讨论,教师在学生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可以评估每个人的表现。其次,要求学生依次说明自己的观点、视角和问题。最后,记录讨论主线,尤其注意各观点之间的差异。

4

案例

教师和一群五年级学生在创意写作研讨会上探讨贫困问题,她发现尽管讨论越来越生动有趣,但是学生并没有真正理解这一话题。因此她决定使用“环形视角”的方法指导学生掌握贫困的真正含义并鼓励他们从多角度考虑这个问题。

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选择了一张蒙古家庭的照片。

全家人挤在一辆破旧的明蓝色吉普车里,看起来更像是一部组装车。摇摇欲坠的车顶堆满了生活用品,用一块毯子包裹起来,几乎挡住了整个车窗。

图中能看到七名拥有相同墨黑色头发的家庭成员,他们中有些脸几乎贴在挡风玻璃上,还有一个赤膊的男人,应该是这家的父亲,负责开车照片中间是一名身着红色衬衫的女孩,她正微笑地看着身后穿着鲜艳的格子衫、咧嘴大笑的女人(母亲?)

吉普车停在一片荒凉平坦的土地上,周围看不到树木或建筑物,只有照片一角能隐隐约约看到几簇小草,因而无法判断吉普车是在道路上行驶还是在越野旅行。照片的背景是一片昏暗的天空,其中点缓着几顶紫红色的帽子。

给人的感觉并不特别悲伤或沮丧,尽管它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这家人存在的困难,但是与般人眼中的贫困还是有所不同。

教师为了不限制学生的思路,选择不和他们讨论关于这张照片的任何信息,不过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从各个角度仔细观察照片。之后,她要求每名学生从照片中的一个人物或意象入手利用“环形视角”进行分析。

其中一名学生选择从母亲的角度来考虑问题,他写道:

“我的丈夫非常负责任,尽管大家都战战兢兢,但他仍努力安慰孩子。我们忐忑不安,担心燃料耗尽时该何去何从。我希望燃料至少能撑过今天晚上,那时我们已经到达小村庄了。要是有足够的食物就更好了,因为我要养活整个家庭,我实在不忍心看他们受苦。假如我们中有人饥饿难耐,我希望不是几个孩子。哦不,敌人正在迎头赶上,我让孩子们不要回头。丈夫的表情是那样焦急,他猛踩油门试图甩掉敌人,我知道目前情况非常糟糕。”

紧随其后还有一个简单的问题:“如果燃料耗尽将会发生什么事情?”

还有几名学生从无生命的物体(例如汽车、毯子、道路、车轮等)的角度入手,因为在他们看来,这更有利于发挥创造性进行自由写作。有一名学生这样写道:

“我是一辆破旧的吉普车,车顶摇摇欲坠,车轮也到了随时脱落的边缘。为什么他们七个人要硬塞进来呢?而且我的汽油也快耗尽了,却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我绝对无法再行驶210英里了。

车灯罩早就不知所踪,方向盘失灵,更糟糕的是他们居然打包了约20公斤的行李放在我的车顶。现在已经是傍晚时分,外面空气凉爽,可是车里又热又黏。轮胎只能勉强承载他们的重量,我现在急需修复。我十分绝望地思考:我将如何生存?

由此可见,学生真正沉浸于思考和写作之中,认真地扮演自己的角色,其中“思考”和“提问”是学生写作的灵感之源。学生十分愿意与他人交流分享自己的作品和观点,从中发现新问题并加以讨论。

来源 | 《哈佛大学教育学院思维训练课》

转自:“思维智汇”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