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别让“乱花”迷了眼— —研读“新课标”需要抓住核心问题

2023/7/21 15:22:21  阅读:27 发布者:

许卫兵

江苏省海安市城南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党支部书记、总校长。

中小学正高级教师,江苏省小学数学特级教师,首批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全国教学名师。

积极倡导简约教学,相关研究获江苏省第二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2013年),江苏省第五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20年),国家教育部首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2014年)。

2022421日,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数学等 16门学科的课程标准发布后,很快就掀起了一股声势浩大的研读“新课标”浪潮,教育主管部门、课程标准修订组专家、教科研人员、一线普通教师等纷纷“发声”。面对海量的信息,我们不能被搞得晕头转向,而要保持“定力”,回到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的一般性常识来把握核心,突出要领,化繁为简,整体建构。概括起来讲,研读“新课标”,需要抓住以下五个核心问题。

一是“方向”

课程改革的总方向就是育人,课程方案、课程标准、教材教学、学习方式、评价改革、师资培训……一切的一切都是围绕育人而展开的。新时代育人的本质内涵是立德树人,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培育核心素养。人的核心素养是一个综合体,不同学科承担着不同的素养发展目标,每个学科都要为学生完整的素养发展作出贡献。数学学科的重要贡献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简称“三会”)。

二是“课程”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标2022年版”)开篇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课程教材要发挥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作用。” “义务教育课程规定了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学基本要求,体现国家意志,在立德树人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可见,课程教材是为育人服务的,高品质的课程教材是高质量育人的基础前提和重要保障。 “课标 2022年版”富有创意地从学习的角度定义了数学课程的“总目标”:“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逐步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这进一步明确了课程和育人之间的关系。而课程内容结构化,则是“课标2022年版”的一大亮点,将给教学、学习、评价等带来一系列的改变。

三是“教学”

教学是达成育人目标的重要手段,是课程实施的基本路径。 “课标 2022年版”在“教学建议”中提及:“教学目标要体现核心素养的主要表现。” “每一个特定的学习内容都具有培养相关核心素养的作用。” “要引导学生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同时,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在分析问题的同时,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在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在教学中要重视对教学内容的整体分析,帮助学生建立能体现数学学科本质、对未来学习有支撑意义的结构化的数学知识体系。”这些要求都昭示着一个深刻的道理:“课堂,是一块凹地,所有的课程理念都在这里汇聚并得以整合;课堂,又是一块高地,所有的育人价值都在这里提升并得以实现。”(成尚荣)

四是“学习”

学习,最终要成为学生“自己”的事,即建构主义理论所主张的:学习不应被看成对教师授予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学习者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的活动,这样的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即“再创造”过程。学生永远是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主角。当然,这并不是否定教师、课程、教学组织形式等在其中发挥的积极作用。小威廉姆·E.多尔(William E. Doll)说:“学习要成为意义创造过程之中的探险。”当我们把课程教材等“静态文本”转化为有层次、有梯度、鲜活而充满张力的“动态实践”时,认识、思考、疑惑、发现、惊喜、赞叹……连同原有的文本,甚至教师的语言、体态,学习的场景、氛围等,都会有育人的意义。

五是“评价”

评价具有很强的育人导向作用。评价指向的是学业质量,而考量学业质量的依据是学业质量标准。 “课标2022年版”明确提出:“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课程阶段性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反映核心素养要求。” “学业质量标准是以核心素养为主要维度,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学业成就具体表现特征的整体刻画。” “数学课程学业质量标准是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及评价的依据,同时对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师的教学活动、教材的编写等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评价方式、评价维度、评价主体、评价结果、评价效果都是评价研究的重要方面。

上述五个方面, “方向”是灵魂, “课程”是载体, “教学”是手段, “学习”是轴心, “评价”是保障,各有侧重,又关联融通。由此,我们要建立“五位一体”的思维,即每一个方面的问题研究都是跟其他四个方面不可分割的。比如,对教材中某一节课教学内容的研究看似属于“课程”方面,但这个内容的编排一定体现了教学组织和实施的导向,而这样的导向一定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并通过学习来培育核心素养,以达成立德树人的目标。又如,考试考查属于评价领域,但考试命题、考查方式一定体现了学生成长的方向性要求,体现了课程与教学的质量要求。为此,我们要克服单一性思维,用整体性观念来引导课程标准研究和教学改革实践。

当然,我们提出保持定力、回归常识,并不是无视“课标2022年版”所蕴含的新理念、新变化以及由此带来的新挑战而固步自封;恰恰相反,其价值和意义是引导大家在一个较为稳定的逻辑框架中对新课程改革进行深入研究,不迷失方向和自我。此外,在研读过程中,我们不能忽视对《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和“课标2022年版”最后“实例”的认真学习。前者是义务教育16门学科课程标准及课程设置的总方案,站位更高,统领性和概括性更强。比如,该方案将课程总目标定为:“义务教育要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使学生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显然,这样的表述都是基于学科又超越学科的,指向人的全面发展。后者虽然是一个个课程教学案例,但是短小的篇幅中大多含有知识介绍、教学要求、学习指导、评价建议等,俨然一幅教学改革的全景图。毫不夸张地讲,对这两个方面的关注,可以让我们对“课标2022年版”的研读做到“既顶天,又立地”。

来源 | 《小学数学教师》2022年第7,8合刊

作者 | 许卫兵  

转自:“小学数学教师”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