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让“数学”充分打开——数学综合实践课“‘数’说冬奥‘雪花’”教学实践与思考

2023/7/21 15:18:30  阅读:37 发布者:

教学时间

六年级第二学期。

教学目标

1. 2022 年北京冬奥会为背景,用数学的眼光发现冬奥会中的数学知识,并借助冬奥“雪花”元素,深化对正六边形的认识。

2. 培养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观察、比较、想象、推理等活动中发展数学核心素养。

3.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悟数学价值,感受数学之美。

教学准备

视频、课件、正六边形彩纸等。

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2022年北京冬奥会宣传片。

一、再观冬奥,“数”说冬奥

谈话:认识它吗?(冰墩墩)

师:冰墩墩是北京冬奥会的吉祥物。寒假期间,大家都在关注冬奥会。今天,我们就带着数学的眼光再次走近冬奥会,从数学的角度再看冬奥,“数”说冬奥。

谈话:冬奥会中蕴藏着哪些数学知识或数学问题呢?你在假期观看冬奥会时有什么发现?

先四人小组交流,再全班分享。

1:我们关注到,冬奥会上各国的国旗基本都是长方形的,虽然看起来差不多,但实际上它们的长宽比并不完全一样。通过查阅资料我们发现,中国国旗的长宽比为32,美国为1910,瑞典为85。印尼、摩纳哥和波兰的国旗虽然都是红白条纹旗,但是长宽比也不同:印尼是32,摩纳哥是54,波兰是85。长方形的长宽比决定了长方形的形状。

2:我们对谷爱凌的印象最为深刻。在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决赛中,谷爱凌出色地完成了高难度的第三跳——空中1620°转体,最终获得这项比赛在冬奥会历史上的首枚金牌。我们想,1620°到底是怎么旋转得到的?一周是360°,360°×4.5=1620°。原来1620°转体是身体绕自己上下体轴转四圈半,谷爱凌真是太厉害了!

3:我们关注到,北京冬奥会冰壶混双参赛队伍共有10支,10支队伍先进行循环赛,决出前四强;再由前四强进行半决赛,胜出的两队争夺冠军,负者争铜牌。在循环赛中,规定每支队伍都要和其余9支交手一次。由此可以计算出冰壶混双比赛一共要进行9+8+7+6+5+4+3+2+1+4=49场。

4:听了前面三组的发言,我们感到数学无处不在,冬奥会上也处处有数学!比如,冬奥会中的图形中有数学——奖牌是圆的,“五环”是由五个圆环组成的轴对称图形,雪花样式的引导牌是中心对称图形,在开幕式上和闭幕式上都很惊艳。又如,冰壶项目中,冰壶在一个水平面上进行平移和旋转运动,花样滑冰中也有这些运动现象。再如,比赛计分时要用到平均数知识。还有,这是第24届冬奥会,那么第25届冬奥会是在哪一年呢?这又和周期有关了。冬奥会中的数学,有种讲不完的感觉!

【思考】数学不仅是教室中的学习活动,更是一种社会性的研究活动。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与生活紧密联系,在设计和开展时应从数学的“小课堂”延伸到社会的“大课堂”。本环节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近冬奥,用数学的眼光挖掘冬奥会中的知识。学生在交流中发现了很多与数学相关的知识,言之不尽的感觉让他们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的魅力。

二、聚焦雪花,深入研究

1. 提出问题

谈话:刚才有同学提到了冬奥“雪花”,我们一起来看看。(播放“雪花”环节视频)

提问:开幕式上一朵朵中国结造型的“雪花”竞相绽放,而后汇聚凝结成一朵晶莹如玉的巨大“雪花”。(出示下图)看着这朵“雪花”,你想到了什么数学问题?

生:大“雪花”里有几朵小“雪花”?

生:为什么这么多小“雪花”合起来正好能拼成一朵大“雪花”?

师:同学们提出了有关数量和图形的两个问题,让我们聚焦冬奥“雪花”,一起探究它的奥秘。

2. 关注“雪花”特征

引导:再次观察“雪花”的中间部分,它的形状跟我们数学上的哪个图形非常相似?(正六边形)

指出:为了方便研究,不妨将大“雪花”的中间部分和每一朵小“雪花”都看作我们熟悉的正六边形。我们先将中间镂空放火炬的部分填满(下图),你能想办法知道这个图案里一共有多少个小正六边形吗?

学生两人一组,合作研究,全班交流。

1:我们是一个一个数的,一共有127个小正六边形。

师:通过直接数得到小正六边形的个数,在数的时候要注意不遗漏、不重复。

2:我们把它分成了相同的6个部分(下左图),从顶点处出发,每部分都能拆解成“1+2+3+4+5+6”的结构,一共有21个,21×6+1=127(个),一共有127个小正六边形。

师:将一个复杂的图形拆分成几个相同的部分,一旦部分数量确定了,就能求出整体数量。“一叶知秋”,真不错!

3:我们也是先观察、后数数(上中图)。从里往外看,从第3层开始,每一层都比里面一层多6 个,一共有7 层,所以就是1+6+12+18+24+30+36=127(个)。

师:数中有形,形中有数。根据图形的特点去数,巧妙而快捷。

4:我们把图形分割成了三部分(上右图),两边的部分形似两个梯形,可以用梯形面积公式来计算小正六边形的数量。(7+12)×6÷2=57(个),57×2=114(个),再加上中间一纵列,一共有114+13=127个。

师:把求小正六边形的数量转化成求梯形的面积,这是我们五年级时学过的转化策略,真不错!可见同学们都能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研究“雪花”数量

谈话:有了数小正六边形的经验,现在恢复镂空放火炬的部分。(出示下左图)你能独立算出一共有多少朵小“雪花”吗?

生:根据图形的特点,可以拆成几个相同的部分(下中图),13×6+3×6=96(个)。

生:还可以分成这样6个同样的部分(上右图),16×6=96(个)。

谈话:除去中间放火炬的部分,冬奥大“雪花”中一共有96朵小“雪花”。此次开幕式上,91个代表团以国家和地区的汉字首字笔画为序入场,每一位引导员走在队伍的最前方,高举一块“雪花”引导牌,而每一片“雪花”最终又汇聚到一起,嵌套在橄榄枝造型内。

【思考】本节课主要研究冬奥会中的雪花图案,可以看作是对图形与几何知识的一次巩固提升。上述环节以“大‘雪花’里有几朵小‘雪花’”为核心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计数活动,学生可以逐一有序地数,也可以根据图形特点将其进行拆解,以此巧算小“雪花”个数,还可以利用转化策略解决数量问题。学生在操作、思考、观察与交流的过程中发展了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深刻感悟到数与形是紧密联系的。

4. 感受对称之美

生:刚刚说每朵小“雪花”代表一个参赛国家或地区,一共有91个代表团,却有96朵“雪花”,怎么多了5朵呢?

师:好问题!其实,在这里多出的5朵处设计成了中国结。猜一猜,这5个中国结会摆在哪里呢?

活动要求:借助图示想一想,给可能的位置作上留白标记。

展示学生作品:

追问: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在交流中达成一致,认为5处留白后整体看起来应该是对称的,这样比较美观。

师:同学们和设计师想到一块去了,最后的留白的确兼顾到了对称美。(揭示答案,图略)

谈话:数学上具有对称性的图形有很多,为什么冬奥“雪花”唯独青睐正六边形呢?

学生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1:因为正六边形有6条对称轴,具有良好的对称性。经过不同角度的旋转、翻折,看起来还是方方正正的。

师:是的,大家都能感受到正六边形的对称美。

2:我在科学课上学习过,雪花是水在大气中凝结形成的冰晶,而冰晶的形状主要是六棱柱,所以现实中的雪花看起来就是六边形的样子。另外,正六边形给人一种方正、对称、平衡的感觉,看起来非常舒服。

教师出示雪花

师:亚里士多德说过,美在于秩序、对称与明确。设计师以正六边形作为冬奥“雪花”的基本形态,不仅符合自然规律,也符合数学规律。正是正六边形优雅的数学形态,使得小“雪花”的拼接可以如此完美、和谐。

【思考】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要求学生能将各板块的数学知识相融合,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来思考。课前,大多数学生对于正六边形只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本环节以“这5 个中国结会摆在哪里呢”引导学生进行猜想,从数学的角度感受对称美、再识正六边形。学生在无拘无束、自由畅达的心境下思考和表达,在互动中积累活动经验,空间观念不断提升,数学思维不断拓展、深入。学生不仅对正六边形的对称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体验,也从科学的角度了解了雪花的一般形态,学会了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发现数学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

5. 小小设计师——自创图案

活动要求:冬奥会上,设计师以正六边形作为雪花的基本形态,加上中国元素,设计出了美丽的冬奥“雪花”。请你也来试一试,用正六边形拼摆出美丽的图案。学生创作并展示交流。(下图)

【思考】中华民族自古就有以“对称”为美的传统,并赋予其圆满、周全的含义与完美、和谐的意象。本环节鼓励学生利用正六边形进行想象、操作,设计出自己心中的美丽图案。学生在实践中发展了动手操作能力,培养了创新意识,感悟了数学之美,增强了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无形之中认识了正六边形可以密铺的特性。

三、全课总结,引发思考

1. 总结

谈话:“数”说到这里,你有什么感受?

生:之前在看冬奥会的时候,还真没发现这么多数学元素,我想回家后再看一看冬奥会中还藏着哪些数学知识。

生:之前只觉得小“雪花”汇聚成大“雪花”的设计很巧妙,通过这节课的研究,才发现设计师在设计雪花图案时,考虑到了图形的对称等数学知识,所以大“雪花”看上去如此和谐、完美。

生:今后再遇到复杂的组合图形时,我们可以先仔细观察,把它分割成几个部分,再解决问题,这样就简单多了。

2. 拓展

谈话:小“雪花”蕴含着大道理,冬奥“雪花”中的数学美不止于正六边形,除了在开幕式上以这样的形态出现,它在场外依然灵动。(播放场外视频)

小结:场外火炬台上的大“雪花”被一根“银丝带”环绕,这根“银丝带”的形状和莫比乌斯环类似,它蕴含着“奥运精神源远流长、永恒无限,无论从哪里开始我们终能相遇,彰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哲学理念。

谈话:同学们,数学是描述宇宙的语言。它其实就在我们身边,你有心就能看到。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

【思考】一节数学课能容纳的数学知识是有限的,但现实生活中的数学知识是无限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主要目标是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教师应深挖生活中的教学素材,把“实践”融入常规课,让“数学”充分打开——向“生活”打开,向“综合”打开,向“创造”打开,从而让我们的课堂往实处落、向深处走。

文章源自 | 《小学数学教师》2022年第9

转自:“小学数学教师”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