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新秀足迹 | 林莉莉:且行且思,享受成长的幸福

2023/7/17 15:41:42  阅读:38 发布者:

泰顺小学数学团队朝气蓬勃、锐意进取、乐学善思、明理笃行。泰顺小数始终坚持“以课例研究为中心,以常规建设为基础,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的发展思路,着力构建“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青年潜质教师”的教师梯队。其一直以“数学简约化教学”推动区域课堂变革,形成了“简约而丰满、开放而扎实”的区域教学特色。展望未来,泰顺小数人将不忘初心,继续前行,为提升我县教学质量而不懈努力。

新秀介绍

林莉莉,泰顺县实验小学数学教师、教研组长。曾获浙江省教坛新秀、泰顺县名师、温州市教改之星金奖等荣誉称号。是浙派名师培养对象培训班学员。主持市级课题研究并获二等奖1项,参与省、市级课题研究4项;撰写论文、案例与教学设计获得市二等奖、县一等奖共5篇。承担省级公开课1次,县级公开课15次。

成长足迹

阅读滋养,提升理论修养

 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阅读的滋养。阅读就是一场异彩纷呈的发现之旅,专业阅读开启了我的成长之路。

《邱学华与尝试教育人生》是我课堂教学的启蒙书。书中提倡采用“先练后讲、先学后教”的尝试教学,这一理念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如获至宝的我便开始试着在课堂中运用实践,在上《89》这节课时,学生用画、摆、写的方法自主探究分与合,引导学生有序思考、展示自己的方法,学生们分享思考成果时的那份热情点燃了我,让我初尝到专业阅读的甜头。

为了更好地落实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我再次复读《邱学华与尝试教育人生》,并联读了《尝试教学法》和各类期刊中关于尝试教学的文章,明白了尝试教学法最终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从无意识阅读到复读、联读、拓展读,我对尝试教学法由简单的浅层模仿转为更深层次的理解,我渐渐摸索出了适合自己的专业阅读模式。

为了丰富专业阅读的路径,让自己的学习更具广度和深度。我不再囿于纸质书籍的小天地,开启了试听之路:数学纪录片让我发现数学之趣,探索数学之秘;名师教学、名家讲座让我关注课程本质、不断更新理念。“大阅读”让我意识到只有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才可能全面透彻地理解分析教材、设计教法,才可能在教学过程中灵活机智地引导学生经历学习过程。

精研课堂,促进专业成长

 一个教师的成长离不开磨课的历练。磨课过程精研教材、精研课堂,能让教师快速成长。

2016年,在县小学数学教学常规展示课活动中,我执教了《小数的初步认识》。确定课题后,我翻阅教材、教参、教学杂志,将优秀课例中的亮点设计融合在自己的教案中,结果“四不像”的教学设计,让人抓不住重点,试教以失败告终,我非常沮丧。评课时,苏浙闽老师让我先阐述本节课学生的学习逻辑以及设计的教学逻辑是什么。这一问让我茫然无措。

苏老师随即与小伙伴们带领着我进行纵向分析、横向对比,去理解小数概念形成的关键。在交流中,我明白了小数可以看作人们按照整数的十进制计数原则创造出来的数,渗透十进制的位值原理十分重要,十进制本身就是小数存在的“根”。同时,可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元、角、分”和几何直观帮助他们架构起对小数含义的实质性理解。在接下来“梳理、修改、完善、再试教”的过程中,团队基于学情帮助我优化教学环节、琢磨教学用语、精心设计练习、斟酌教学板书,我在一次次的试教中理解、内化教学的逻辑,最终磨出了心得,磨出了精彩。学生根据学习材料自主学习、反馈交流,也得到听课老师一致好评。

之后,我拿出《小数的初步认识》的几稿设计,对比其他优秀教师设计中的优缺点,反思课上出现小遗憾的原因。随后我又去探寻理论支撑,修改教学设计,参加了当年的常规教学设计评比,获得县一等奖,市二等奖。

这次的经历让我意识到的只有当所选择的教学内容、设计的教学活动序列、教学实施中的组织和调控等行为符合该内容的学科逻辑与学生学习该内容时的认知逻辑时,才能很好地诠释一节课。同时,我也意识到不能只做纯粹的教学展示,还要借助书写教学设计、教学案例的方式不断梳理、对比,克服经验的局限性和片面性,这样才会得到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水平。

此后,我多次执教了校内教研课、县级观摩课,2020年还在“百人千场”中执教《角的初步认识》。在一次次的课堂历练中,提高对教材的解读能力,对课堂的驾驭能力。基于学情,引导学生真实学习,追求有效教学是成为我的教学准则。

团队学习,力求瓶颈突破

一个优秀教师的成长离不开名师的指引与团队的支持。团队的引领给予成长力量,让个人的专业发展有温度、有深度、有高度。

2014年,我有幸加入沈正会名师工作室。沈老师引领带我们致力于小学数学“简约化教学”的研究。我们研读了师父的专著《简约而不简单》与师父推荐的《简单教数学》等书籍,聆听了师父的讲座《从“简单”走向“简约”》《从“教”到“学”的嬗变》,让我理解了数学简约化教学的本质内涵。在实践中我们以“简约设计、变教为学”为主题,每位学员轮流上课、现场抽签上课、现场随机评课交流,在一次次的思维碰撞中让我逐渐形成了“简约而丰满、开放而扎实、生动而深刻”的课堂教学特色。

2017年开始,我又加入了沈正会老师主持的《指向深度理解的小学数学“让学课堂”的建构》项目组。在团队的研磨中让我真正领悟到“尝试·分享·融通”的“让学课堂”的教学范式的内涵。在课例实践与研讨反思中,我逐渐意识到要精准制订学习目标,将学习目标转化为学生应当执行并完成的学习任务,思考学生为完成任务所需要经历的学习活动,从而实现课堂教学从知识传递到知识建构的转型。

在师父的引领和团队的学习中,我明白了在前行的路上还要基于课堂实践停下来去思考、去提炼、去积淀。我将自己的思考整理成论文,并开展相应的课题研究。撰写《巧用一题多变,促进深化认真》发表在了《小学教学参考》上,《小学数学“一题一课”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荣获温州市优秀课题成果二等奖。或许我的研究与发现还不够成熟,但这些都激励着我积跬步可以至千里。

2022年我参加小学数学浙派名师培养对象班学习,这是一个更高的学习平台,这里汇集全省各地的优秀的数学老师。能跟着一群优秀的人学习,何其荣幸!在导师们的引领中,在与伙伴们的思维碰撞中,我深感自己的教学研究能力亟待提高。在数次集训中,专家对教学科研方法以及教材研究方法进行了剖析,使我明白要放下经验式的重复思考和研究,尝试用研究者科学严谨的方法去探索教学中的新问题、真问题。

阅读、磨课、共研,在名师的指引、团队的帮助下,在阅读的滋养、课堂的历练中,我不断成长。我将带着昨日的美好,不断学习,坚持自省,继续前行。

转自:“温州小学数学”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