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更美的语文——扶沟县实验小学金塔路校区多文本阅读教学汇报课
2023/7/6 15:21:47 阅读:99 发布者:
为增强小学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进一步丰富语文课程资源,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培养学生适应现代社会发展所需要的语文能力及语文素养,5月31日上午金塔路校区语文组在每周研讨课活动时间,由田莹莹老师和陈曦茜老师进行了多文本阅读教学汇报课展示。全体语文组教师齐聚一堂,认真聆听学习、积极参与多文本教学教研活动。
童谣是民间艺术家带给孩子的一份珍贵礼物,是我国悠久的传统文化形式之一,天然质朴、形式活泼、节奏明朗,极富童真童趣,读来既朗朗上口,又耐人寻味,深受孩子们的喜爱。第一节课,田莹莹老师和一年级3班的孩子们给大家展示了一堂精彩又有趣的多文本阅读课。
田老师在课堂上通过多种形式、多种花样玩转儿歌和童谣,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发现儿歌童谣之美、儿歌童谣之趣。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了一颗阅读的种子。
田老师就像一个魔术师。一会儿让学生读一读、演一演,一会儿又让学生猜一猜、唱一唱等。变着花样让学生品读童谣之趣,课堂气氛动中有静,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充分体现了语文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本节课张老师由浅入深,步步深入引导学生探索,在自由读、指名读、师生合作读、男女生比赛读、齐读等方式中引导学生了解不同种类的童谣和儿歌,如:游戏歌,问答歌,数数歌,谜语歌,摇篮曲,并指导孩子们看封面、看插图、读阅读指导等方法,既让学生了解了童谣丰富的种类,又习得了阅读方法,使学生深深爱上了童谣和儿歌。同时,田老师特别注重课内外阅读的延伸,在学生产生了浓郁的阅读兴趣后,趁势引导,向学生推荐优秀的儿歌和童谣书籍,使学生对阅读更多的儿歌和童谣产生期待。将童谣引进课堂,用童谣润泽生命,伴随每一个孩子快乐成长!
第二节是由陈曦茜老师带领同学们为我们展示了一堂《古诗中的田园生活》多文本阅读课。
陈老师《古诗中的田园生活》,以品悟一首古诗,引入两首古诗的自主学习,通过自主阅读、小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单的形式,带领学生梳理诗情画意,写作方法,共同感受诗人笔下的田园生活。从一首诗到一组诗,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孩子们一读明诗意、二读想画面、三读悟诗情,层层递进,呈现了多文本阅读课的课堂风采。整节课陈老师语言精练,学生绘声绘色地交流、展示,充分调动了学生阅读探究的热情,营造了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
陈老师在课堂上指导学生阅读相关联的多个文本,通过梳理整合、联系、比较异同、拓展等,促使学生在多文本阅读过程中关注语言特点、意义建构、结构特征以及写作方法等,从而使阅读由原有的读懂一篇到读懂一类,交给学生阅读的能力和阅读的方法。真正做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阅读,走向有思考的阅读。这种阅读方式不仅丰富孩子的阅读内容,拓宽阅读视野,提高阅读效率,还能大大提高阅读品质,对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教与研携手,学与思并肩,参加本次多文本阅读教学研讨活动后,我们将努力把握多文本阅读教学的精髓,做行走在多文本阅读教学路上的探索者和实践者!
转自:“扶沟县实验小学”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