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读《种子课—如何教对数学课》

2023/6/30 9:14:03  阅读:35 发布者:

共读书 齐分享

01

推荐书目

亲爱的读者朋友们,大家好!我是深圳市宝安区上屋小学的邓柳冰,今天很高兴与大家分享俞正强老师编著的《种子课—如何教对数学课》。

作者简介:俞正强,男,1968年生,中学高级教师,浙江省小学数学特级教师,浙江省春蚕奖获得者,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家书院兼职研究员;现任浙江省金华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校长。

02

书籍介绍

俞正强老师在《种子课2.0—如何教对数学课》这本书里,用各种具有代表性的课例告诉我们,种子课即是关键课,是处于学生思维发张重要节点的课,是老师应该花大力气的课。本书通过6大领域的12个课例,详解什么是种子课,如何教对和较好种子课。

03

读书分享

在阅读中,总会被俞正强老师深邃的思想和敏锐的洞察力震惊到,常常有一种如梦初醒、茅塞顿开的感觉。我的分享如下:

01

教师职业的特殊性

看了这本书后,更加明白一个道理:教师不是越老越会教。护士打针越打越熟练,医生看病,接触了各种病例,积累了经验,越老越吃香。而老师呢?面对的永远是相同年龄的学生,相同的知识点,所以总是用相同的教学方法,总是追求一个相同的目标:考取好成绩,总是以为自己很“明白”,学生也应该很“明白”,学生没考好就是不努力甚至是不聪明不适合学习。一成不变的思想,让老师们越老越不吃香了,越老越不受学生欢迎了。老师要想在教学上做一棵常青树,就要不断地学习新的教学理念,阅读专业的书籍,思考学生的学习特点,总结新的教学方法。

02

知识课与种子课的差别

俞正强老师把课分成两种:知识课和种子课。知识课就是教师直接告知方法,通过训练强化技能的掌握。这种课的课堂效率比较高,学生考试成绩比较好,但是基本排除了学生的想法。而且10分钟就能完成教学任务,用更多的时间来巩固。

种子课是教师先呈现学生的想法,让学生在比较中体验,从而理解并掌握知识。这样的课需要40分钟来完成教学任务,练习的时间就十分有限了。种子课从表面上来看就是教学节奏很慢。种子课的慢其实不是慢,而是体现数学的本质,在同行和外行的眼里都会觉得学生没学到什么,也无法看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大家都想快速看到结果,所以慢慢地这种课就被淘汰了。

但是仔细想来,平常我们上课的快不是快,是省略了数学内涵。种子课的慢,是为了将来的快。而我们平常上得快,可能将来会慢。“核心素养”时代来了,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种子课就是一个肥沃的基地,要老师们好好去耕耘,去播种,去培育出更多更优秀的“苗”。

03

深刻理解“深度学习”

宝安区多年以来提出的学习模式“深度学习 多元表达”,对这个“深度学习”一直是一知半解,直到看了《种子课》后,才真的明白。俞正强老师是这样解释的:真正的理解就是深度学习。

学生的深度理解是一个用他们的明白来明白数学的“明白”过程。此处用了三个“明白”。俞老师讲到“明白”时,给我的冲击很大。明白分三种:老师的“明白”、学生的“明白”,数学的“明白”。老师常常用自己的“明白”直接灌输给学生,以为学生就真的明白了数学,这样就造成了没有问题的学生。学生都不问“为什么”,反正老师说的就是对的,接受就可以了。其实学生有自己的“明白”,也就是学生自己的经验,教师要从学生的经验出发,去探索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学习,对比辨析讨论等,最终形成新的经验,掌握了新的知识,明白了数学的“明白”。这样的学习才叫“深度学习”。

一年级的小孩子课堂上非常的活跃,老师一提问满堂举手,越到高年级举手的孩子越少,为什么呢?刚进校的孩子天真无邪,对世界充满好奇,有无数个问题想问想说。但是,随着年龄地增长,他们慢慢摸索出来:不用问,老师会讲的,不用思考,老师讲的都对。所以没有问题了,只要被动地接受就可以了。孩子眼中的光消失了。这也是为什么要提倡“深度学习 多元表达”的课堂教学理念的原因。

04

课业减负是什么

作为老师,常常会想两个问题:一是怎么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二是如何提高成绩。有兴趣学生就有内驱力,自然就会认真去学好数学,当学生已经对数学不感兴趣了,老师就只能想尽方法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背熟公式,熟悉解题步骤等,这样学生感到学习数学还要记那么多的东西,费心费脑,太难了,这其实是加重了学生的学业负担。所以,俞正强老师认为“课业负担的减轻不是一句空话,不是简单地规定少做题目,而是应该实实在在地去研究教学本身”。

俞老师用一个课例“植树问题”来阐述这个观点。在平时的教学中,对“植树问题”的教法,我也是采用传统的教法,总长÷间距+1=棵树,至于为什么要加1,就画个图让学生数一下,确认这种方法没错。虽然反复讲,但是在测试中学生还是错得多。看了俞老师分析“平均分”,平均分的要素就是“段”和“点”。比如速度时间路程问题,路程÷时间=速度,这是“段”的问题,而植树却是“点”的问题,因为植树是植在点上的。1段线2个点,2段线3个点,3段线4个点……加上图,让学生轻易就明白了为什么要“加1”。

这样的课很有意思,还可以延伸,两头都植是+1”,一头植不“+1”,两头不植树还要“-1”,还可以引申出“锯木头问题”,“把一段木头锯成5段,要锯几下 ”或是“把一段木头锯成5段,锯断一次要4分钟,一共用了多少分钟”。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学生明白了锯木材其实就是平均分中“点”的问题,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这样教学,可以让学习变得相对轻松,学生也就减轻了负担,也就是减轻“课业负担”。

俞正强老师的《种子课—如何教对数学课》让我深刻体会到:学无止境,教无定法,无所谓登峰造极,但一定要脚踏实地,勇于攀登。教学不要停滞不前,不要满足现状,要与时俱进,要保持童心,要不断追求,更要精益求精。

转自:“宝安区小学数学教研”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