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新课标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课程实施”中指出,要“探索大单元教学,积极开展主题化、项目式学习等综合性教学活动,促进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加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促进知识结构化”。其目的是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综合运用学科知识分析、解决问题,把握学习规律,发展核心素养,实现“知识本位”向“素养本位”的转变。
如何更妥贴、更深入地以学习任务群为载体开展语文学习活动,培育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我们一直在学习,在探索。
融创新实践
本学期,实验小学北校区3-6年级语文备课组以“习作编排有巧思,综合性学习有指导”为主题,深入探讨综合性学习在习作设计编排中的应用。
(一)探寻传统习俗 徜徉文化之旅
——三年级传统文化习作单元指导
三年级备课组基于真实问题的项目研究,把学生能力的发展与提升融入到具体的实践活动中,为学生综合性学习打好基础。
01
搜集资料,开启节日探寻之旅
通过课后自主搜集有关传统节日的资料,了解传统节日的时间、习俗及相关活动,带领学生讲解一个节日的时间、习俗以及由来,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
02
中期交流,指导确定展示形式
新课标要求学生能学会组织有趣味的语文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结合语文学习,观察社会,积极思考,运用书面或口头形式,并可尝试用表格等媒介,呈现自己观察所得。
03
展示评价,多种形式促进成长
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积极的语言实践,积累语言经验,体会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培养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二)轻叩诗歌的大门
----四年级现代诗歌鉴赏与创作
四年级备课组把语文课堂上的视角伸向更广阔的天地,将课堂延伸到生活中,使孩子们在倾听诗歌中与传统对话,与未来交流。
01
春天出发,畅想四季歌——积累、收集、迁移
学生通过课堂学习,积累现代诗阅读经验;开展收集现代诗的活动,激发读诗兴趣;从春天向四季迁移,点燃创作热情。
02
走出教室,感受校园美——体验、表达、情感
学生阅读大量描绘大自然、表现人类美好情感的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用文学语言表达自己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03
走出校园,走向大自然 ——观察、情境、仿写
学生走出校园,用美丽的眼睛观察周围世界,用诗歌的形式表达自己觉得新奇、印象深刻的画面,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04
文化传承,汇诗意生活——生活、传统、创作
引导学生关注中华传统节日,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特色,感悟中华文化之美,增强文化自信。
(三)让想象与思维共生
----五年级习作《神奇的探索之旅》教学指导
五年级组站在儿童的视角,引导学生一步步打开思路,发散思维,尽情想象,让想象与思维共生。
01
创设情境,开启探索旅程
学生搜集分享有关探险的资料,激发对探险的兴趣;阅读并摘抄有关探险的书籍,积累丰富的语言;制定探险计划单,做好前期准备。
02
巧借方法,让思维看得见
借助思维导图,让思维可视化、图像化;介绍探险路线图,让思维更全面。
03
细修融情,把文本再创造
修改习作,通过刻画细节,体现人物心情变化;创编作品,通过多种形式,获得审美体验。
(四)跨学科融合,让语文妙趣横生
----六年级综合性学习:难忘小学生活
六年级备课组在创设真实的任务情境,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基础之上,采用多种形式,在实践中逐步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
01
回忆往事——制作成长纪念册
以多种文体的写作活动为主线,辅之以指向写作的阅读、口语交际等活动的“写作任务链”。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在多次数、多维度整合的基础上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02
珍惜此刻,筹办毕业联欢会——举办毕业联欢会
自主实施,筹办毕业联欢会;开毕业演讲,汲取成长力量。
03
展望未来——时空胶囊
号召每位同学给10年后的自己写一封信,表达对自己的期许,约定将来读信的时间,以构建真实的跨时空对话,让未来的自己真的能看到它。
蓄力共成长
学习任务群教学应当形神兼备,既要关注“群”“大单元”等形的特征,更要重视其中的神韵所在。通过深入探讨综合性学习在习作设计编排中的应用,北校区语文教研组对于习作的编排设计和综合性学习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思考。语文学习不仅是认知的过程,也是情感体验、激荡、深化和升华的过程,要创造性理解、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将阅读中学到的思考方法在学生的实践中落地,指导他们解决实际问题。
转自:“张家港市实验小学”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