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低年段教学 注重思维习惯培养
——记宝安区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导向下“问题引领”课堂教学系列研讨活动(五)
为落实“深度理解 多元表达”的学科主张,聚焦“问题引领”课堂的低年段研究与实践,发挥名师工作室对区域教研的引领作用, 5 月 24 日下午,宝安区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导向下“问题引领”课堂教学系列研讨活动——“数与代数”领域专场教研暨高雅名师工作室研讨活动在海乐实验学校报告厅举行。
研讨活动分为三个环节:
一. 课例展示
课堂中
首先,宝安中学(集团)海天学校的苏绍良老师用特色视角的课堂导入,创设了“森林寻宝记”的情境,围绕“28+4怎么算”,设计了3个教学活动:“圈一圈,拨一拨,列竖式”。作为学生学习进位加法的起始课,苏老师从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出发,关注学生的自主表达。学生先从情境中提出问题,老师再引导学生说出需要的信息,学生最后说出一个完整的数学问题,进而引出“28+4怎么算”的核心问题。学生圈一圈时,苏老师关注学生的思维习惯,学生需要说出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来解释他的圈法。在拨一拨的教学活动中,苏老师带领同学们一起拨计数器,通过问题引领的方式来调动学生们拨的积极性,从而总结出满十就是把十个一换成一个十的重要结论。在第三个列竖式的活动中,苏老师展示学生的竖式,生生互动,进行点评,从学生的回答中得出列竖式需要注意的点。通过情境,将课堂上的游戏和练习环节串在一起,流畅地完成了这一节课。本节课在老师的引领和情境的调动下,学生积极思考,理解了计算方法之间的联系。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氛围浓厚,为学生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做足了铺垫。
课堂中
接着,来自海乐实验学校一(6)班的同学们跟随吴小霞老师继续学习了《图书馆》第二课时的内容,吴老师课堂的所有活动在“图书馆”同一个大情景下进行,旨在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通过给出三个信息让学生尽可能地提出问题,再抽丝剥茧引导学生确定解决问题的优先级,最后提取适当的信息逐步解决所有问题,之后再拓展到五个信息,选择需要的信息提出问题并解答,信息数的增多,既是对前一个环节的巩固,同时又大大加大了练习的难度,由简单到复杂,由课本到生活,整个过程中吴老师通过丰富的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在学生的互相质疑和补充中,发现简单载体中学生真实的错误和困难,突破课堂中切实存在的学困点,培养了低年段学生提出完整问题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将信息和问题建立关联的思维习惯,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微型讲座深化教学
宝安中学(集团)海天学校吴舒莹副校长以《指向思维品质培养的小学低年段数学教学的思考与实践》为题进行了讲座。吴副校长指出要从儿童学习的规律和特点出发,基于儿童学习的角度来设计教学,立足儿童本位,是所有教学改革最本真的价值追求。要做到:(一)尊重学生的学习规律,进行“有根源”的教学,包含知识线索上的“根”、教学对象上的“根”以及教学方法上的“根”。(二)尊重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有过程”的教学,从情境到具象、从操作到体验、从对话到省思,让“思”成为一种沉思、深思、一直思考下去,变成能有推理链、逻辑链、论证链之思,培养儿童好的思维品质。(三)尊重学生的学习差异,进行“有个性”的教学,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起点差异、学习进度的差异和学习能力的差异。
另外吴副校长结合研讨课的教学设计,总结出指向思维品质培养的教学实施路径主要有:(一) 创设真实性问题情境;(二) 围绕学科核心概念展开;(三) 问题引领促进深度学习;(四)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
三. 互动点评
高雅老师对本次承办活动的海乐实验学校和海天学校表达了感谢,对今天展示的课例和讲座给予了充分地肯定。同时,她结合课例与讲座,围绕“低年段应注重培养学生什么样的思维习惯?怎样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与现场老师展开了互动,提出低年段学生思维习惯的培养要重点关注:(一)重点关注培养学生提炼信息和提问的能力。从零散的发现信息、提出问题到建立信息和问题关联,并将信息和问题进行完整表达,在发现信息、提出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数学眼光;其中“朗读信息和问题”是学生发现信息、提出问题能力培养的重要抓手。(二)重点关注课堂生成的错误资源以及学生的学困点。
以下是部分参加活动的老师的评价反馈
黄金怡 坪洲小学
今天的培训,收获满满。苏老师和吴老师这两节课,我认为有如下两个亮点:①以“动”启动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圈一圈、画一画、拨一拨、算一算,让孩子们在动中学、动中悟,在动中厘清算理算法;②以“说”引发思维的深刻性,在学生的表达分享中,将信息和问题连起来说完整,在学生的讨论交流中,感悟每个算式、每一步运算都有理有据,越说越完整、越说越说越明白、越说越清晰。
邓卓君 航星学校
在低年级段,重点需要关注:
1.本次课堂充分体现出什么叫完整的数学问题,解决问题是短板,正如高雅老师说的,我们所使用的教材从未出现信息和问题完整出现的情况,这也是我们科组着重培养的能力,培养学生发现数学自信提出数学问题,完整表达的习惯,着重用朗读的抓手,其实朗读就是建模的过程。
2.相互质疑和补充。加强对错误资源和学困点的关注,指向真正的学情。生生互动非常重要,在学校相互质疑与补充中发展学生好思考的好习惯,而不是听课机器,实现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成为课堂的主人。
缪小明 宝城小学
我从来没教过一年级,今天令我打开眼界,特别是苏老师的课,男老师,不容易,也不简单。一年级是养成好习惯的重要阶段,苏老师用表扬的语言引领班上同学,"你说得真好"!"你的声音越来越自信了。"苏老师切实培养学生的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他创设寻找宝藏的情境,让学生在寻宝的路上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在追问中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苏老师突出两个重点:算法多样化和列竖式为什么这样算,来培养学生的思维多样性和有序性,学生表述非常清楚,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较好的发展。
杨嘉茹 宝安中学(集团)外国语学校
《图书馆(试一试)》,在课堂的开始以学生熟悉的图书馆引入课题,创设了真实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观察思考、发现信息、提出问题,并且对学生提什么样的数学问题不设限,同时关注学生是否能将问题与相关的数学信息建立联系,以及能否表述出完整的数学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给了学生充分的探究时间与空间,注重学生的表达与质疑,在交流与讨论中借助学生的回答来解决学生的疑问,从而突破“为什么用加法来表示”这个难点。在两节课中,老师都巧妙的利用了学生的错误资源,帮助学生进行理解与辨析,这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优点!
彭丁连 永联学校
4-6岁儿童数学思维,充分体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相互质疑, 完整表达的思维习惯重要性,低年段在培养学生在发现信息,独立提出问题的进阶,在这个思维习惯里一定要有朗读题目这个过程,要不断的读题.学生应该相互质疑和补充,两个老师都敢于把的无的错误问题拍出来,生生互动,师生互动都做得非常好!儿童思维发展的加快要求教育与时俱进,任何教育都应该符合儿童的年龄阶段特点,儿童思维方式的局限性要求教师能力的全面发展教有者要让儿童真正理解教学语言。
王晶晶 桃源居中澳实验学校
两位老师的课程给了我很多思考,让我受益匪浅,特别是如何给低段的学生培养思维的习惯。1.两位老师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完整表达,相互质疑的能力,两位老师通过让学生发现信息,提出问题,并将两者结合在一起,这一点很重要。2.朗读非常重要,朗读就是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发现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结合起来朗读,将信息和问题结合起来,两位老师这一点做的特别好,培养了学生严谨的逻辑思维。3.相互质疑,敢于晒错,找到学生存在的困难,并且去突破。4.要做到生生互动,而不能只是师生互动,特别是有学生在台上展示的时候,两位老师有组织台下的学生,和台上的学生进行互动。
梁红萍 崛起诚信实验学校
感谢高雅名师工作室,今天听的课是《图书馆》第一课时和第二课时,学习内容是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因为刚教学不久,印象深刻,课中,教师设计思路清晰,利用探险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完整赢表达的习惯,知道解决问题的完整性,注重操练的过程。结合两位老师的教学方法,再对自身的教法进行反思,教学中,自身教学缺少学具体操练过程,学生一定要亲身经历,才能深刻记忆,才能掌握计算过程。就如吴老师所说,尊重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有过程”的教学。
孙凡雅 宝安中学集团实验学校
本次活动旨在如何在低年段的数学教学中关注思维习惯的培养。在低年段中,要扎根提出完整数学问题的能力,这个能力体现在数学信息和相关问题的关联性,培养的有效方式就是朗读。第二个重要的能力体现就是相互质疑和补充。
何美萍 宝安区实验学校(集团)宝安实验学校
关注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即审题,思考,质疑,完整表达。例如:在吴老师的课中,审题时教会孩子:信息+问题才是完整的数学问题,朗读过程就是一个建立信息和问题关联的模型过程。思考时,你能用画一画,写一写的方式表示你的想法吗?要解决问题1,2需要提取哪条信息呢?鼓励质疑的时候,孩子问不出,老师鼓励,你考考他也行等。收获了,谢谢区教研员,两所学校的教研组的组织。
转自:“宝安区小学数学教研”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