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由凤丹 夏志芳:在课堂转型中助推“新手”型教师进步的策略

2023/5/30 17:34:45  阅读:33 发布者:

一、提出要求:引导“新手”型教师高度关注课堂

新学年开始,学校会迎来新教师的加入。新教师是学校的未来和希望,也是不久以后学校许多重要工作的承担者,新教师顺利进入并扮演好角色,尽快成长起来,对学校的发展和未来至关重要。因此,新教师迈好职业生涯第一步意义重大。[1]

新教师来到学校会面对很多新情况,产生很多新想法。如何让他们迈好第一步?学校首先会提出要求,同时也会让老教师发自肺腑地讲述他们的希望。培养年轻人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开学之际,老教师会把自己的经验或教训提炼并分享出来,希望能让新教师们在专业发展道路上少走弯路,走得更快。在众多的要求中,特别要强调新教师应关注课堂、聚焦课堂,从课堂渠道寻找自己发展的方向。以下一些要求,对新教师尤为重要。

1.认清课堂是专业发展主阵地,应首当其冲站稳讲台

无论教师专业怎样发展,在基础教育阶段,他的主阵地一定且必须是课堂。新教师工作了一个阶段后,一般会有各种各样的想法,例如:想受到学生欢迎,受到同事、家长和领导肯定,想早出成绩,多得到一些奖励,或者想走捷径,更轻松些,等等。但不管怎么想,只要还是做教师,就不可能脱离教师的根本,就必须把课上好。怎么把课上好?没有固定标准,但简而言之,应该是:学生喜欢、方法科学、效果明显。这个标准看似简单,就12个字,可要做到却饱含了心血与艰辛的付出。

2.珍惜公开课的锻炼机会,循序渐进地提升教学能力

公开课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催化剂。新教师一入职,学校就会安排青年教师上汇报课,有时还会有组内公开课、学校公开课、市内优质课等机会。但我们也发现,有些年轻教师对此重视不足、准备不够。原因之一是尚未感觉到机会的难得。要知道,规模大的学校,由于教师多,新老师连上一节校内公开课的机会都要等,更不要说更大的锻炼机会了。因此,新教师要珍惜每一次公开课机会,不能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要么不上,要上就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认真准备的过程,就是引发思考的过程,就是不断挑战自我的过程,也就是自我不断提升能力的过程。

3.懂得课堂交流促进成长的意义,正视自己取长补短

新教师要想实现专业发展,一定要学会沟通交流,尤其是围绕课堂教学的相互切磋。沟通交流,不仅是和同事,还要和学生。在与同事合作交流中,分享课堂实践的体验和成果,共同发展。在与学生平等交流中,从学生反馈中反思教学。这里有两点需特别提醒:第一,交流是为了解决主观上存在的问题,而不是过分强调客观原因,例如学生参与不积极,思维不活跃,只能以老师讲解为主;考试压力大,没法开展探究性学习,等等。过多的抱怨,会使自己牢骚满腹,而看不到自身的问题。第二,交流不回避自己专业上的不足。作为新教师,由于职前学习时未能重视,可能存在一些专业上的缺陷。例如:新教师中,有的板书较乱没有结构化没有美感,有的语言表达生硬不连贯不流畅,有的对学生的提问缺乏思路与应对策略,有的活动组织不熟练效果差,等等。对于这些,新教师自己心里大都是清楚的,但有时碍于面子,总想回避,这是要不得的。自己的问题,就在身上存在着,掩盖不了,回避不得。正确的做法是:敢于接受不足,虚心请别人指正、请别人督促,制定好计划,一点一点解决。要善于学习别人好的做法,提升自己专业水平,如果一味掩盖不足,问题就一直得不到解决,等到成为老教师了,这些问题还存在着,那才叫遗憾。

4.保持新教师的“好奇”状态,始终存有问题意识

新教师常常会羡慕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经验,会成为教师的优势,但有时会成为发展的羁绊。因此,新教师不要过分迷信经验,从而将经验固化、窄化与异化。在学校里,每天都发生着许多值得关注、值得思考的问题。这就是新教师发扬“好奇”心的时候了,需要用心去观察、思考、记录、解决。其实,用新办法、新思路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就是新教师成长的过程,工作的快乐也随着一个又一个问题的解决而产生。请大家记住:当一位教师对一些教育教学问题熟视无睹、失去“好奇”的时候,他的工作就会开始毫无进步地重复。

二、适应环境:帮助“新手”型教师尽快融入课堂

对于新教师而言,适应学校环境,尽快融入课堂,是一项很重要的任务。教育教学的适应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教学技能方面的适应,即教学准备、教学实施、教学评价、教学反思等;二是教学管理方面的适应,即课堂管理、班级(学生)管理以及课后教育教学方面的管理等。[2]同时,新教师融入课堂,还存在学校环境适应、人际关系方面的适应与心理适应问题。学校环境适应主要包括物质层面适应、精神层面适应以及制度层面适应:物质层面的适应包括工资收入、福利待遇、学校位置、设施配备等;精神层面的适应指新教师对学校的认同感、归属感;制度层面的适应包括学校对新教师的培训、聘用、管理、岗位晋升、评价机制等。人际关系方面的适应指新教师与领导、同事、学生、家长以及有关与教育教学产生联结关系的适应。心理适应指新教师入职后在教育教学适应、人际关系适应、学校环境适应中表现出的情绪、意志等趋于相对稳定的心理倾向或个性特征,并能进行积极的反思与调整。因而,可以说,新教师入职后的头几年是“摸索”“求生”的阶段,除教育教学外,他们还会面临学校环境、人际交往、心理适应等“现实的冲击”[3]。为此,学校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关心新教师。

1.实施温情“陪”护

新入职教师来到学校,对学校环境很是陌生,似乎会产生“举目无亲”的感觉。这就需要学校实施温情“陪”护,要让新教师有亲人陪伴的温馨和情意,如安排好他们在学校的食宿与办公室问题,让他们生活无忧;开展“情暖新教师”系列心理团辅活动,从专业、心理、精神层面助力新教师阳光成长;组织新入职教师开展主题研修活动,聚焦爱国、励志、求真、力行,激励他们奋勇争先的教育理想等。学校开展的各种教育活动,可以点燃新教师理想与激情的火焰。

2.做到三个“熟悉”

为让新教师尽快了解客观环境,学校创造条件,通过观看录像、现场参观、专题介绍等途径,帮助他们做到三个“熟悉”。

熟悉教研组。学科教研组是新教师的“家”。新教师要熟悉自己的“家人”——师傅与其他的老教师,还有同伴、组友;要知道“家规”——平时的教研活动及其工作制度;要认识“家底”——教研组拥有的各种教学资源。

熟悉学生。学生既是教育教学的对象,又是学习生活的朋友。无论从哪个角度讲,新教师都要去熟悉学生,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只有这样,我们在课堂中与他们实现对话互动与同频共振。熟悉学生,就要了解他们的年龄特点、认知心理、兴趣喜好、价值认同等状况,要了解他们的长处,又要宽容他们的不足,因势利导,促进成长。

熟悉课堂。新教师要熟悉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与基本流程。                

三、发挥作用:鼓励“新手”型教师参与课堂变革

1.理论学习上先走一步

课堂转型会遇到不少的问题,需要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去破题解题。新教师爱学习,对于新生事物比较敏感,容易接受新思想。学校鼓励他们在理论学习上先走一步,多学一点。在课程改革中,出现了不少新的教育名词概念,如深度学习、大概念教学、逆向设计、高阶思维等等。有许多教师不理解,难以在教学中运用。针对这一情况,新教师可以积极查找资料,在认真学习的基础上,为大家讲解学习的心得体会,帮助大家解决课堂教学中的难题。

2.信息技术上崭露头角

课堂转型需要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而一些中老年教师恰恰在这方面不够擅长。他们为了做课件往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有时事半功倍,甚至还会无功而返。新教师在信息技术上具有优势,他们喜欢钻研,操作娴熟,是教育信息化的生力军,不仅可以崭露头角,而且能够大显身手。

3.课题研究上小试牛刀

课堂转型需要在研究的过程中推进。尽管新教师经验不足,但也要引导他们尽快投入课题研究,在研究中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由于他们学过教育研究方法,因此在文献、调查、统计与实证研究方面,可以发挥一定作用。对于新教师而言,结合教学实际,研究一些小课题,对于他们的专业进步具有明显功效。实践证明,新教师凡是认真参加课题研究的,进步幅度就大,成绩就显著。

四、加强引导:带动“新手”型教师过好课堂“四关”

1.过好“备课”关

备课是一个教师上好课的基本前提。新教师备课往往有一个问题,他们认为备课的重点就是备教材。这是片面的。固然,对教材要认真研究,要做出合理的调整与处理。但这还不够。备课要有很多的关注点,首先是备好课程标准,以标为本,将课标要求作为依据,合理地处理教材,确定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另外,还要备好学生,在分析学情的基础上,确定教学策略与方法,备好资源,如课件、器材、学具、习题等等。在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要了解备课是一个立体设计的架构:学期设计(宏观备课)—单元设计(中观备课)—课时设计与学案设计(微观备课)。

2.过好“基本功”关

“基本功”过关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也是课堂教学的“老生常谈”。所谓教学“基本功”就是教师的看家本领与立足之本,它是不管课堂怎么变而其始终不会变的“基础”性功夫,包括讲解、板书、演示、提问、练习、讲评等。这些功夫需要在长期运用中加以磨练与捶打。

3.过好“教学组织”关

新教师由于缺乏教学组织能力,课堂容易出现“纪律涣散”、甚至“失控”的情况。课堂需要活跃与热烈,但不等于不需要一定的规范与约束。学校在这方面,应引导教师处理好教书与育人、严格与慈爱、紧张与松弛、表扬与惩罚、预设与生成、节奏与速度、充盈与留白等的辩证关系,从而科学、艺术地提高自己的教学组织与 课堂管理的能力,而不是一味地靠训斥、施压来严管学生。

4.过好“学业评价”关

有的新教师光注意上课,一堂课上下来,学生是不是弄懂了,掌握了,他们心中无数,也就是说不会采用反馈检测等手段对学生学习的情况进行评价。课堂评价,包括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此外还有表现性评价、真实性评价。提问、讨论、活动、练习等过程都是进行评价的契机。教师还要明白学生不只是被评的对象,而是评价的主体,让他们参与师生互评、生生互评,共同监督与管理学业,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新教师评价能力的提高也会带动他们的自我反思与专业成长。

参考文献:

[1] 徐修安.给新教师的七点建议[J].云南教育(中学教师),2022(09):44-45.

[2] 彭洁,王浪.新教师入职适应的研究现状述评[J].中国包装,2023,43(01):94.

[3] 王艳芳,苏陆琴. 助力新教师“雏鹰起飞”[N]. 江苏教育报,2022-12-14(002).

转自:“教育牧笛”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