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春日共研齐成长——胶州市小学科学教师参加齐鲁科学大讲堂第97期活动

2023/4/26 14:05:42  阅读:74 发布者:

“春风送暖玩吾心,科学教研再起航。”202344日我们再次迎来了山东省小学科学第97期“齐鲁科学大讲堂”网络教研活动。本次科学大讲堂网络教研活动分为三个环节;课例展示、专家评课、卢主任总结。

一、课例展示

本次教研活动,三位老师为我们带来了精彩的课例展示。

01《人类的遗传与变异》

第一节课是由闫庆艳老师执教的《人类的遗传与变异》,闫老师通过游戏的方式,寻找两张图片的不同导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利用多组图片,通过“找父母”、“帮同学找家人”、对照照片找自己与家人的相似和不同等活动,让学生充分观察外貌特征等像的地方、不像的地方,初步感知人类的“相似”和“相异”现象,再从形态特征延伸到脾气、性格、习惯等内在的品质也存在相似和不同,进而概括出遗传与变异的概念,明确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通过小组合作,对周围家人及邻居相貌特征小调研,设计计划、组间交流、完善方案,设计调研表格。最后让学生举例生活中遗传和变异的例子,并用遗传和变异的知识解释现象,体会到每个生命个体都是因遗传和变异而具有的独特相貌,每个生命个体都是独一无二的,进而进行生命教育,要尊重生命、珍爱生命。

02《化石告诉我们什么》

第二节课由马春姗老师执教的六年级科学《化石告诉我们什么》。马老师从展示各种石头的照片开始,将学生的兴趣提升起来,通过多种观察活动,让学生了解了各种石头的特点。接着,她又带领学生认识了带有动植物图像的石头-化石。根据石头上的不同生物对化石进行了分类。最有趣的是马老师将化石带到了课堂上,让学生们近距离观察,增加了探究兴趣。通过层层递进的讨论,使学生对化石的重要意义有了全面的认识。

教研活动

03《生物的进化》

第三节课由赵文平老师出示的《生物的进化》一课,教学层次清晰,条理清楚,重难点突出。课前由“妈妈的妈妈是从哪里来的?”这一问题导入本课,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学习“研究人的祖先是谁”、“研究哺乳动物的祖先”、“研究推理哺乳动物的祖先”、“研究推理两栖动物的祖先”、“研究爬行动物的祖先”、”研究鱼的祖先”6个学习活动,逐步带领学生逐步了解动物的进化过程,继而拓展植物进化树,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使学生对生物的进化过程、原因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在授课过程中,赵老师引导学生阅读资料,分析思考,交流讨论,有效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顺势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树立爱护自然环境,尊重生物进化的观念。整堂课教学环节环环相扣,教学活动生动有趣,有效的完成教学目标。

二、颜老师评课

山东省小学科学兼职教研员、临沂市第二实验小学的颜世萍老师对三节课例进行了精彩的点评。颜老师从每节课的优点和探讨的问题两方面进行了深入透彻的分析和评价。

第一节 闫庆艳《人类的遗传与变异》

第二节 马春姗《化石告诉我们什么》

第三节  赵文平《生物的进化》

颜老师的点评既有科学教育理论的引领,又有自己对每节课的独到分析,使我们科学教师眼前一亮,为我们上好每一节科学课指明了方向。

1

尊重学生直观体验

实施大概念统领的科学教学,在建构概念时,要尽可能多的增加学生的直观体验,让学生参与其中,通过归纳推理建构科学概念。如关于《化石告诉了我们什么》一课,本课呈现了大量的动植物化石,但基本都是停留在课件的

上,如果彩色打印让学生观察要好一些当然实物最好。在不能提供实物进行观察的时候,一定要尽量为学生提供尽可能直观的观察对象。从而真正的理解化石概念。

2

认真倾听学生发言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科学概念用科学、准确的语言来进行表达。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弱,词汇相对匮乏。当他们进行科学概念表述的时候,难免会出现“词不达意”,甚至描述错误的情况,这时候需要教师耐心倾听,及时纠正。在问题“你对遗传与变异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回答中,学生说了“白化病”的例子,教师可能没听清楚,给出了“白化病也叫血友病”的解释。其实这是两种不同的病。在引导学生寻找相似点的两次活动中,均出现了“发型”相同。老师是在第二次出现时进行了解释,这种解释应在第一次出现时就要解决。

3

发展学生科学思维

教师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深度,但要难度适中,以激发学生的有效思考;有些表格、课件等学习材料,不要带有任何暗示的成分,更不能过早出示;要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时间,让学生经历思维的过程;要注意把握引导的时机,只有当学生的思维陷入困境的时候,再给予适当的提醒和帮助。

三、卢主任总结

卢主任对本次活动作了总结:今天的三节课都是比较接近 大概念的课,因为都是整个自然的、包括人类的遗传与变异。化石在遗传、变异方面,不光是人类、包括动物、植物、岩石等等。化石提供的一些信息,不同时代的化石的信息,让我们看到了,在遗传和变异方面留下的一些痕迹。后来生物的进化、适应环境以及生命是如何进化的,这些实际上整个是一个大的自然、包括人类在内的自然的变化观念。这种变化,我们去推演它的历史以及它的规律的时候,就是要寻求证据。

卢主任说:我们从这三节课的课堂上,看到了学生们对物质的未知世界的探索欲望,当世界上有一些蛛丝马迹,让老师们提供给他们之后,他们的思考,本身难度是很大的,但是我们看到了学生们在这个过程当中极高的探究的热情,他们非常希望能够通过岩石给的信息、老师拿出来

给的信息,他自己搜集的信息等等这些信息给出来的证据,从而进行归纳或者是演绎的或者是类比的这些推理,甚至是基于数据的推理。

卢主任的讲话引领我们知道了:生命科学大概念的形成让学生对自然世界有了一个更深的认识,对以后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问题的深度与宽度导致了学习的难度,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任务难度,问题引导的梯度以及学生的参与度来引导学习,学习的难度是控制学习热度的关键,老师提问题要合适,引导学生的思维在走向深度。

转自:“小学科学综实教研”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