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江海阔
专家引航正扬帆
“春读书,兴味长,磨其砚,笔花香,寸阳分阴须爱惜,休负春色与时光。” 书香为伴,“阅”享春明。在和煦暖阳里,胶州市三里河小学的十名骨干教师来到南京市,参加第十七届儿童阅读论坛暨亲近母语教育研讨会。
启迪心灵的瞬间
崭新的春天里,灯光依旧。梅子涵老师为本届论坛致辞,为我们带来充满诗意的开场。
十位耕耘在一线的点灯人,为我们倾情讲述《二十年,我们一起走过》。那些美好的相遇,那些美好的点灯历程,通过一张张老照片,展示在我们面前。
接下来,亲近母语创始人,著名儿童阅读推广人徐冬梅老师做了《儿童阅读二十年》的主题演讲,引领我们重温了他们一群人开启并坚持推广儿童阅读的二十年。
著名特级教师张学青老师,为我们带来一节精彩的文学研讨课:《车票》。张老师不断追问,让学生进行思考。很多问题都没有标准答案,但是,正因为说不清楚,才有了很多的味道,文学就是如此。
张丹丹老师分享不同年段分级阅读案例,她认为要根据孩子能力选择合适的书,尊重孩子的差异性。不管什么方式,我们终极目标始终是让孩子喜欢阅读,爱上阅读。
郭初阳老师执教《绿野仙踪》研讨课,郭老师以和孩子们聊书中的人物和情节为切入点,引导孩子们读中思,思中悟。
刘颖老师执教《我想养一只鸭子》,聚焦“名字这么重要吗?”等一系列问题让孩子们大胆地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
余惠斌老师做破译成长的密码——《爱丽丝漫游奇境》交流课的案例分享,让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感悟成长需要有经历,有思考,有勇气。
朱自强老师给出了如何判断童书好坏的六条标准:1.以儿童为本位;2.传达端正的价值观;3.具有真挚的情感和宽厚的同情;4.具有丰富的想象力;5. 具有独特的创意性;6.具有幽默感。
周益民老师执教走近《四大传说》研讨课。围绕“如何确定关键事件和非关键事件”展开,注重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学生们在激烈地讨论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理解了中国人的故事,中国式的表达,中国人的情感。
著名作家、2016年国际安徒生奖获奖者曹文轩老师发表人文演讲《从<苏武牧羊>谈儿童文学的中国叙事》。曹老师认为,“文学性”是故事的生命之所在,通过独特的叙事角度,还原宏大的历史叙述所覆盖和掩埋的大量丰富的生活细节是至关重要的。
徐世贇老师以“儿童科学阅读”为主题,阐述了当代学生立足自然、社会、宇宙、经济、生活的重要性。《天工开物》《一粒种子的旅程》两部中外人文科学通史,图文结合更是印证了古今中外科学的魅力所在。
陈士文老师做数学阅读分享《从曹冲称象谈起》。他“化整为零”“化静为动”“化加为乘”的理性思考,提出思维超越的育人理念,把教学的思维之美带给孩子。
语文特级教师蒋军晶执教《卧底机器人》研讨课。生动幽默的语言,深入浅出的刻画,活泼灵动的儿童,尽展老师之功底,儿童之风采,祖国之希望!旭日东升中的儿童在蒋老师的引领下,正发出熠熠夺目的光芒,他们亦如曾孜荣老师讲解的大运河一般,始终都在自己的时光里发出耀眼光芒!
触及心底的思考
非常有幸参加了在南京举办的“十七届儿童阅读论坛暨亲近母语教育研讨会”。印象最深刻的是专家老师现场上的阅读课。张学青老师执教《车票》,她提出一个又一个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刘颖老师执教《我想养一只鸭子》,刘老师带着孩子们玩接“鸭”小游戏,梳理主人公太初鸭的“鸭”生,聊名字的重要性。周益民老师执教走近《四大传说》,关键事件环环相扣,具有严密的逻辑。蒋军晶老师执教《卧底机器人》,蒋老师结合文本,设计相应的问题,与孩子们一起探讨道德、规则、法律、伦理等方面的问题,让我了解了阅读课原来可以上的这么有趣。
王超
“书是人类的营养品。”这是莎士比亚眼中的书。“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是杜甫眼中的书。而在我眼中,书就是一位“长者”,引领我一路成长,引领着我在浩瀚的知识宇宙中漫步。“以阅读向未来”,一盏阅读之灯,是我的人生启明之灯,它引领我迈进灵动的阅读生涯。
商盼盼
甘载深耕,共谱儿童阅读之华章;甘载钻研,笃行不息启点灯新程。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一颗阅读小种子的心,一颗炙热的心来到美丽的南京,参加第十七届儿童阅读论坛,享受了一次高质量的精神大餐。闻到阅读的“花香”,童年的阅读,将决定未来的样子。儿童的诵读,儿童的文学教育,就是在童年的花园里撒下一粒粒种子。将来有一天,忽闻繁花无数,满园灿烂。让我们一起读诗,一起亲近文学吧!
张琼瑶
时隔两年,又一次来到南京,又一次参加儿童阅读论坛,又一次被感动,被震撼!特级教师陈士文老师,为大家分享的数学阅读案例《思维超越:从曹冲称象谈起》,让我们认识到数学阅读的重要性,数学也可以讲故事,数学阅读不仅能润心田更能启心智。今后我将带领孩子们读数学故事,写数学日记,去做更好的教育!让我的孩子们拥有更美好的未来。
纪文芬
满怀欣喜地又一次遇见,遇见了“第十七届儿童阅读论坛”,更欢喜地遇见梅子涵教授。喜欢这一次的主题“以阅读向未来”。三天的学习收获满满,更多的是感动,心潮澎湃,不住地点头。
听梅子涵教授演讲中说道:有一位爸爸每天晚上睡觉前一定要给女儿读一本书,女儿是在爸爸读书的故事中睡去。女儿一生中最温暖的记忆就是每晚和爸爸一起读书。这就是阅读的力量,平凡的每一个日子因为亲子共读而浪漫。
梅老师还说,每一位读书人都要有浪漫因子,老师把童话带给孩子,就是把童话当成了孩子的老师。童话挂在智慧的书上会自然成熟。读书不是为了变得沉甸甸。我们都不要以读书的名字叫卖自己,急于让自己成为专家。说得真好!
依然热爱着我的热爱,明天继续前行。
迟金波
一只小小的萤火虫,平凡而有力量,一群萤火虫聚在一起,足以照亮我们前行的方向!梅子涵老师说:阅读,尤其是儿童阅读,应该更浪漫一些,读书不是为了沉甸甸,举重若轻,才能安然前行!聆听了各位大咖的演讲、案例分析及课堂展示,我一次次被震撼着感染着……努力吧,努力变成一只温暖而有力量的蝴蝶,从孩子们成长的路上飞过,在母语的大地上播种幸福和神奇,一起改变这世界!
苏莲城
第十七届儿童阅读论坛暨亲近母语教育研讨会,有儿童文学家现场人文演讲,有特级教师示范引领,有各级名师案例分享,每一个环节都精彩纷呈。梅子涵教授致开幕词《致读书人》让我深深感动,读书不是为了变得沉甸甸,即便是在书中读到了沉重的责任,看见岁月的艰难,生命含辛茹苦,优秀的读书人,依然会做出浪漫的决定,举重若轻,安然前行。周益民老师带领同学们走近《四大传说》引出关键事件和非关键事件,并通过系列事件告诉同学们:每一个关键事件环环相扣,严密而又有逻辑,非关键事件的变动,往往背后都是想法与观念的改变。周老师精心设计,不断追问,学生们深深思考,各抒己见,在激烈地讨论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理解了中国人的故事,中国式的表达,中国人的情感。曹孜荣老师引用传世名画,带我们踏上了一场纸上畅游大运河的奇妙旅程,沿着大运河一路看地理、学历史,感受风土人情和中国文化,培养文化自信。
郑杰
梅子涵先生在开幕致辞中说:“真正的读书人,精神构成中,必定是有浪漫主义因子的。”是的,读书的人,有梦可做。孩子们通过阅读与文字世界亲密接触,在童话世界里徜徉,在科学天地中遨游,在艺术殿堂里沉醉。
童年的阅读,将决定未来的样子。当我们推开阅读的一扇门,一定会有意外的惊喜。让我们在童年的花园里撒下一粒粒阅读的种子,相信将来有一天会繁花无数,满园灿烂。
曲艺
拥有一只名为阅读的蝴蝶,它扇扇翅膀,帮助我们打破时空藩篱,去了解生命的起源和宇宙终结的东西。高屋建瓴的专家汇报,大咖云集的圆桌论坛,精彩纷呈的例课展示,两天半的头脑风暴式培训,让我对阅读有了新的认识。
论坛开始前,我眼中的阅读更加偏向于工具性,是提高文学素养的工具,是帮助学习的工具,学生通过阅读了解长大之后生存所需的知识就可以了。从没有想过阅读是如此的立体,如此的丰富又充满生趣。对学生来说,阅读不该仅仅是获取知识的阶梯和桥梁,它应该是学生对未知进行探究的伙伴,是学生与未来对话的导师。
坚定不移的执着
骨干教师与梅子涵教授合影
作为点灯人的我们,致力于在每个孩子心里点亮一盏灯。图书馆的络绎不绝,阅读室的人头攒动,红领巾图书角的“你方看罢,我方登场”,孩子们处处有书读,时时有书看;教室中的新教育晨诵活动,让学生的脚步踏着朗朗书声进入校园;课堂上,教师开展导读课、研讨课、交流课带领学生探索整本书中蕴含的道理和哲理,让阅读深入到日常生活之中。同时将光影悦读、书本阅读、阅读教学相结合,让阅读伴学生成长。
童年的阅读,将决定未来的样子。正如亲近母语创始人徐冬梅老师在闭幕致辞中说:“让我们和孩子们一起阅读,去做更好的教育,培养完整的人。让我们的中国,我们的世界,拥有更美好的未来。”
转自:“青岛胶州市三里河小学”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